害怕土地宅基地流转后无退路的错误思想,牢牢钳制农民不能富裕。

老刘的养护说 2024-11-15 07:46:37

前几天,我发了一个作品,说的是温铁军只会给农民画大饼,让农民留在农村,这是不可能富裕的。

只有一部分农民走出去,进城务工经商,剩下一部分农民大量种地,中国的城市化才能加快,农民才可能真正富裕。

许多农民之所以不能融入城市,很重要的原因是舍不得自己那一亩三分地,不肯把土地回收宅基地流转出去,留恋故土,两头忙,一头也没有弄好。

评论区许多人反对我的观点,最多的是理由是:农民进了城干什么,工作不好找,何况,即使现在在城市有活干,将来没有收入了,还要回到老家,老家的土地和宅基地万万不可流转出去,否则就没有退路了。

农民流转土地就会没有退路吗?

说起退路,我想起我们村我的堂哥(同一个曾祖父),因为父母早早去世,就剩下他一个人,家里还有三间瓦房,一亩三分地。

十几年前,我们劝他把地转让出去,在外好好打工,但是他们就是不听,偶尔出去打工,干不了几天就跑回来了,美其名曰回来弄庄稼。

有一年我们这里有一个单位要招保安,待遇还不错,我考虑到我这个堂哥条件比较符合,于是打电话让他过来。

没想到堂哥张口就问,农忙时间能不能回家一个月?还有,他过年也要回家,过完十五才能上班。

我一听算了,这个闲事我管不了。

就这样,一年年过去了,堂哥五六十岁了,依然是孑然一身,家徒四壁。

我就在想,假如堂哥没有这一亩三分地,那么他就会老老实实在外务工,就没有回家的借口了,也许还能混出个人样,就是因为那一亩三分地,把他死死地拴在农村,穷困潦倒。

另外一个截然不同的是我姑妈家的命运。

我姑妈以前也是农民,是县城郊区的农民,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还在种地,不过几口人也只有一亩多地。

我现在也不清楚姑妈一家以前是靠什么生活的:姑父无业,姑妈无业,三个女儿还要上学,八十年代以前也不允许做小生意,他们吃啥呢?也许发的有救济粮?

到了八十年代以后,姑姑家的一亩多地地被征收了,姑姑于是想办法做个小本生意。

比如八十年代初期农村养长毛兔流行,她就到农村收买淘汰的长毛兔,回来宰杀、煮熟,然后提着篮子上街上卖,有时候还卖一些水果和衣服。

后来我大表姐高中毕业,开始倒腾着自己加工服装然后出售,虽然十分辛苦,但是收入还不错,盖起了豪华的三层楼。

那些反对农民土地流转的人,你们想想看,姑妈一家没有土地之后,不就是一无所有了吗?他们有退路吗?没有,但是他们不但没有饿死,日子反而越来越红火。

实际上,城市里面没有工作的人多了去了,他们的起点和农民差不多,甚至还不如农民,因为他们没有土地。

但是正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大部分城里人不但没有饿死,反而都活得好好的,不是一些农民想象的那样,离开土地就没有活路。

因为在古代那样的小农经济社会,以农业为主,没有多少职业可供选择,现在的社会,职业数目多得惊人。

根据国家职业标准目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目前我国职业归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细类(职业),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一直增加。

现在的社会,其实不需要多少种地的,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可以从事几千种不同的职业,离开土地照样吃饭,没有农村宅基地可以更好融入城市。

0 阅读:5
评论列表
  • 2024-11-15 18:19

    老农民进了城能做啥?地卖了子子孙孙都没地了,有什么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