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贪腐,皆有原因,断不会空穴来风!
二零二三年孟冬,毕节一市局副局长被纪委官宣被查,原本就像是大海里扔了一颗石子,没有什么浪花,可即便大海无动于衷,这石子仍以自己的方式引发了关注。
于吉科,1976年出生地山东烟台,毕业山东农业大学林学专业,大学学历,曾任贵州省毕节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2024年,因受贿900余万,被判处九年监禁。
于先生,原本可以说是众多乡镇公务员的学习典范,他从基层干起,十五年晋升为副处级干部,还是在传说中的异地乡镇。
自从传出来他落马的消息后,很多人感觉到这位基层干部也没有那么亲切,看过他所作所为后,感觉江湖还是“未曾改变”。
早在他担任县委常委期间,在实施荒山绿化工程项目过程中,无端揣测上级意图,造成重复建设,致使国家的资金被浪费。
于先生面对镜头,他为自己的贪腐寻找到了答案,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心中委屈”,对自己现状并不满意,可以说是心理失衡,个人境遇中存在“不公平对待”。
说得更为详细一点,他为组织工作了二十多年,对比其他科员,他做出的贡献是存在的,可到头来,他生活得仍十分困苦。
“几十万的首付款都拿不出来”“无法购买心仪的汽车”“两居室实在是太拥挤了”于是乎出现“还不如想办法搞一笔钱,辞职算了”的荒唐念头,于先生越想越是“意难平”。
既而他以急需用钱为由,向自己认识多年、同样来自莱阳的商人于某某索要167万元,用作购买商品房的首付和购车款。
商人为什么能够给?因为商人从他手中获取的好处远高于行贿金额,比如,于局长就手握“几千万上亿的项目”的签字权力。
自此,这位从小就是学霸的山东人,就找到了发财致富的途径,开启了贪腐生涯。
在接受那些企业家的宴请后,彼此关系越来越熟悉,不少人从他手中拿到了项目,享受着豪车和豪宅,一顿饭就要上万元。
老板挥金如土,一点点地让其三观崩塌。
他就和老板们更加亲近,开始逐渐大吃大喝起来,不惜以权敛财、中饱私囊,其信仰初心早就成为浮云,与组织渐行渐远。
还有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搭乘了仕途的快车道,而那里毕竟不是自己家乡,对自己不能按预期调回山东老家心生怨恨。
私欲一旦被放纵,就可能无限放大。
无法回乡的困境,让于先生失去了继续前行的动力,没成功晋升正处级令其心灰意冷,加之待遇不理想,成为压垮这位领导干部的“最后一根稻草”,最终身败名裂。
为官一任,勿念私财;欲求富贵,莫入仕途。基层人员,应该以此案为镜,自省自警,牢记初心与使命,矢志不渝守清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