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一个患者告诉我,他发现胆囊息肉近十年了,快被这讨厌的“息肉”折磨的快疯了……😭有的医生建议他手术,有的建议他随访。胆囊息肉,何方神圣? 为了慎重考虑,我还是自行动手查阅最新权威文献,根据我国《2021年胆囊良性疾病外科治疗的专家共识》与《2017年欧洲多学会联合指南:胆囊息肉管理和随访》推荐,以下内容以供参考。
一、什么是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是指凸向腔内的胆囊壁隆起性病变。可通过腹部超声(彩超)扫描或分析胆囊切除术后的胆囊标本发现,发病率约为全球 0.3% ~ 9.5%(我国成人体检中,胆囊息肉超声检出率为4.2-6.9%) 。
胆囊息肉分为假性息肉(非肿瘤性息肉)与真性息肉(肿瘤性息肉),前者比后者更常见。假性息肉包括胆固醇性息肉、腺肌症、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70% 的疑似胆囊息肉为假性息肉。假性息肉最常见的是胆固醇假性息肉。真性胆囊息肉可以是良性或恶性的。最常见的良性息肉是腺瘤,而恶性息肉通常为腺癌。
二、为什么会得胆囊息肉?由于胆囊息肉有很多类型,故病因各异且尚不确切。可能与以下刺激因素相关:
1. 不吃早餐及很少吃早餐的,饮食不规律。
2. 经常喝酒、甚至是经常醉酒。进食油腻食物,高胆固醇食物,如蛋黄、鱼子、海鲜、动物内脏等。
3. 社会生活及工作的思想压力较大,经常烦躁易怒,情绪抑郁,体育活动较少。
4. 工作紧张、经常熬夜、生活不规律。
三、胆囊息肉的首选检查方法?首选B超检查。B超对胆囊息肉的筛出率高达95%。当B超检查息肉增大明显,并伴有上腹部不适、体重减轻等症状时建议检查肝功能、肿瘤标志物等,小心恶变。
四、胆囊息肉有什么症状?大多数胆囊息肉并无症状,只在做健康体检时才被发现。部分胆囊息肉与慢性胆囊炎相似,主要表现为右上腹轻度不适,伴有结石时可出现胆绞痛。
五、胆囊息肉该怎么治疗?
治疗上,胆囊息肉以手术切除胆囊为主,少部分人胆囊息肉需要真正手术。列出下列4点需要手术治疗: (1)有临床症状及合并胆囊结石的胆囊息肉;
(2)胆囊病变息肉大小≥10mm(毫米),即1公分大小(大小是真性息肉的独立相关因素);
(3)胆囊息肉大小<10mm(毫米),关键区分真性息肉还是假性息肉,不论息肉大小,如影像学检测有血流信号,则真性息肉可能性大;
(4)胆囊息肉大小为6-9mm之间无症状的患者,这时候就要看有没有胆囊恶变为癌的危险因素,比如:1)年龄>50岁;2)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3)印第安族裔;4)无蒂息肉(包括局灶性胆囊壁增厚,厚度>4mm,有的指南写3mm);5)在随访期间(6个月内)胆囊息肉增大超过2mm者。如果以上危险因素之一者,建议手术治疗。
备注:经过一项大型病例研究证明:印第安族裔患者的胆囊癌患病率 ( 5.5% ) 显 著 高 于 其 他 族 裔 ( 0.08% ),相对患病率高的还有东亚人群。
现在经常采用的胆囊切除手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只需在腹部打3-4个5-10mm的洞,就可把胆囊切掉,较开腹胆囊切除术相比,具有创口小、疼痛轻、并发症少、恢复快、出院早的优点。
六、胆囊切除后有什么影响?我们总有这样的一个心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能保则保。也有人会说:你本来胆子就小,切了胆囊岂不是胆子更小。其实,胆小和胆囊没关系,它属于一个消化器官。胆囊并不能分泌胆汁,而是发挥着浓缩、储存和排出胆汁的作用。肝脏一天分泌800-1200ml胆汁,胆囊把大部分水重吸收,浓缩10-20倍,当我们吃饭的时候胆囊把浓缩后的胆汁排进小肠,参与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当胆囊切除后,胆汁不经浓缩便直接进入小肠,这会导致对脂肪的消化能力减弱,使过多的脂肪从粪便排出,称之为“脂肪泻”。其典型症状是粪便色淡,量多,油脂状或泡沫状。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后,胆管会代偿性扩张,代替胆囊发挥储存、浓缩胆汁的作用。一般来说,胆囊切除术后应以清淡饮食为主,进食容易消化的食物,减少脂肪类摄入,少吃肥肉、动物内脏、蛋黄及油炸食品。经过3至6个月的适应代偿期后,患者饮食即可恢复到正常。
七、胆囊息肉患者的预防保健1. 定期检查:一般建议起初每3~6个月复查一次B超。如果息肉没有变化,则可改为每1-2年复查一次。
2.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①食宜清淡、规律,不能暴饮暴食,禁高脂、高胆固醇、酒类食物。
②三餐规律,避免不吃早餐、晚餐过盛过多等;
③注意食品卫生、手卫生,避免寄生虫或细菌感染;
④远离电离辐射等地方,不易吃食品添加剂事务,这些也可能与胆囊息肉有关,应尽可能避免。
3. 保持良好作息,调节好情绪;
4. 如发现息肉增大、症状加重达到手术指征时,应尽早手术治疗。
“爱自己,爱家人,从呵护健康开始”
感谢阅读,觉得文章不错的朋友,感谢【关注】【收藏】或者【分享】,谢谢!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