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神话目连救母—《盂兰盆经》的印度渊源:争论与讨论》,赵晓寰著,Anthem出版社2023年版。
目 录
前言
作者说明
插图
引言
第一章 《盂兰盆经》与目犍连
第二章 “盂兰”、“盆”及“盂兰盆”词源学考察
第三章 中国佛教经籍目录中的《盂兰盆经》
第四章 《盂兰盆经》:伪经抑或真经?
结语
术语表
参考文献
索引
前 言
本书源于我自2016年开始的关于傩戏和目连戏的研究项目,傩戏和目连戏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宗教仪式剧。目连戏是现存最古老的佛教剧,有超过九百年的表演历史。目连戏搬演的是目连救母出地狱的神话,这个神话在包括戏曲在内的几乎所有中国传统表演文学和表演艺术中均有体现。因此,目连戏是戏曲从神话到仪式,从仪式剧到戏剧历史发展的有力见证。
法国国家图书馆藏五代翟奉达写卷《佛说盂兰盆经》
我对目连神话起源的探索始于《盂兰盆经》。这部佛经是已知最早把目连描绘为孝子、虔诚的僧人和冒险入地狱救母的史诗级英雄的文献。
起初,我未加思索便采纳了普遍为研究中国佛教的学者所持的观点,认为《盂兰盆经》为中土佛教作品。但当我深入挖掘中国佛教经籍目录以及相关的——包括佛教和非佛教的——印度文献时,我开始怀疑这种观点。确实,我挖掘得越深,对这种广为流传的观点的怀疑就越深。于是,我开始了长达数年探索《盂兰盆经》及其目连神话印度渊源的旅程。随着这本书的问世,这一旅程现在已经告一段落。
本书除引言和结论外,共分为四章。
引言首先概约性地追溯中国盂兰盆节/中元节/鬼节的历史,然后简要介绍了其经籍来源,即《盂兰盆经》,以及学界关于这部佛经真伪的观点,接着提出本书的核心论点和论证展开的篇章策略。引言的最后一部分是对诸如“伪经”、“疑经”、“翻译(直译、意译、创译、以文本为导向的翻译和以读者为导向的翻译)”、“在地化”和“汉化”这些关键词的讨论和解释,这些讨论和解释构成了论证和拓展本书中心论点的基础。
第一章始于将《盂兰盆经》的汉文文本翻译成英文并详加注释,然后对目连作为印度佛教文献中的历史人物,特别是小乘佛教文献中有关记载进行了简要概述。
丹麦皇家图书馆珍藏目连救母绘本
第二章和第三章分别致力于《盂兰盆经》中关键词——“盂兰”、“盆”和“盂兰盆”——的词源学以及《盂兰盆经》中国中世纪佛教目录学与文献学的考察。
本书的重点是第四章,这一章首先批判性地回顾否定《盂兰盆经》为一部源自印度的真经的主要观点,然后基于内部和外部证据对这些观点进行逐项反驳。本书的结语是对《盂兰盆经》和目连神话源自印度这个主要论点的总结。
在探索《盂兰盆经》和目连神话的印度渊源的过程中,我得到了众多学者的帮助。我特别要感谢澳门大学贾晋华,悉尼大学Mark Allon和日本创价大学辛岛静志 (1957-2019),他们阅读了早期的几份书稿,并提供了建设性的批评和建议。
作者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宗教与民间信仰田野考查
感谢厦门大学黄永锋,墨尔本云阳寺Jason Tai和法胜国际研究院尊者Phra Kiattisak Kittipanyo为我提供了与此研究有关的图像资料;感谢悉尼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和悉尼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部语言文化学院在这个研究项目的不同阶段为我提供诸多支持。
借此机会,我还要对匿名评审本书提案和送审稿的同行们表示由衷地感谢,感谢他们提供了极其鼓舞人心和富有洞察力的反馈。我还要感谢Anthem出版社的编辑所给予的支持,特别感谢Jebaslin Hephzibah,Megan Greiving,Mario Rosair和Jessica Mack在我准备和提交书稿时对我的疑问所做的及时回应。
《插图本中国戏剧史:经由傩戏与目连戏展开》,赵晓寰著,伦敦和纽约:劳特利奇出版社2022年版。
第一章改编自我于2022年出版的《插图本中国戏剧史:经由傩戏与目连戏展开》第一卷第四章,对泰勒-弗朗西斯集团旗下劳特利奇出版社授予我在此处改编和重新出版这一章内容的版权表示感谢。感谢所有帮助我完成并提交书稿的单位和个人是一件十分快乐的事。本书若有任何错谬之处,概由本人全权负责。
插 图
封面 《目连救母》,卷轴画,匿名(19世纪)
插图0.1 南京鸡鸣寺
插图0.2 唐石刻《盂兰盆经》拓片
插图1.1 上海玉佛寺盂兰盆仪式
插图1.2 福建清阳观中元节仪式
插图1.3 村民鬼节焚烧香烛和纸钱
插图1.4a-c高丽木刻本《盂兰盆经》
插图1.5 释迦牟尼、目犍连和舍利弗塑像
插图3.1 手抄本《净土盂兰盆经》
插图4.1 手抄回鹘文《弥勒会见记》残片
插图4.2 祖灵祭(Śrāddha)仪式
插图4.3 泰国僧侣夏安居(Vassa)
插图4.4 自恣日(Pavāraṇā̄)仪式
插图4.5 迦絺那衣(Kaṭhina)仪式
封底推介
这部著作是探讨《盂兰盆经》渊源的最全面的尝试。赵晓寰从每一个角度为我们详细地检视了围绕这部佛经的长期争议,并就《盂兰盆经》的印度渊源提出了一个非常合理的解释。未来任何关于这部经文的研究都离不开参考这本书。
——Mu-chou Poo,香港科技大学客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兼职教授
通过追踪这部重要经文从印度到中国的复杂流传过程,著名汉学家赵晓寰再次展示了他对佛教经典的精通。这部著作为我们当前对传统佛教、文学、艺术和历史的理解提供了重要的补充。
——Thomas Michael,中国北京师范大学
挑战了关于目连救母神话的传统观点;这部著作论证了《盂兰盆经》的印度渊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促使我们重新思考、质疑,并深入历史去寻找新的证据,从而更接近真相。
——Ling Yan,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盂兰盆经》是东亚盂兰盆节(也称饿鬼节)的经籍来源。本书致力于辨明关于《盂兰盆经》真伪这个棘手的问题。这部描述目连冒险进入饿鬼道以救赎其母的经文被列入中国佛教经籍目录,标注译者为印度-斯基泰人竺法护(活跃于约公元266-308年间)。然而现代中、日和西方学术界往往视这部经文为中国佛教的一部伪经,而目连神话则被视为中国佛教徒的伪作,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印度佛教的汉化和转化,所持的主要理由是现存的印度文献中没有《盂兰盆经》,而且这部经文强调儒家的孝道和祖先崇拜。本书挑战这些被广泛接受的观点,阐明孝道和祖先崇拜并不为儒家中国所独有,也是印度固有的的传统,这部经文是中文创译(creative translation)而非中文创作(Chinese composition)。
作者简介
作者近照
赵晓寰,爱丁堡大学亚洲研究院中国古典文学和比较文学博士。先后任教于苏格兰爱丁堡大学、格拉斯哥大学、新西兰奥塔哥大学和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曾任奥塔哥大学中文部主任和悉尼大学中国研究系主任,2016年入选山西省百人计划并聘为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特聘教授。现为悉尼大学中国文学与戏剧学副教授,英国皇家亚洲学会会士,《宗教》(AHCI)和《人文与社会科学通讯》(SSCI/AHCI)等国际学刊编委。专著《中国文言超自然小说形态发展史》(Classical Chinese Supernatural Fiction: A Morphological History)获美国阿黛尔·梅隆2005年度杰出学术贡献奖;两卷本《插图本中国戏剧史:经由傩戏和目连戏展开》(Chinese Theatre: An Illustrated History Through Nuoxi and Mulianxi)2022年获大洋洲戏剧协会罗伯·乔丹图书荣誉奖。
本书英文书名、目录、前言、插图及封底推介承悉尼大学中国文学博士研究生Anna Chen(陈安彤)译成中文, Anthem出版社为上述中文简体字的翻译出版提供了版权,特此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