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鼎鼎的鸿门宴:说穿了不过是五个明白人陪一个糊涂蛋吃饭罢了

六叔分析 2021-05-25 20:19:12

01

公元前206年10月,秦王子缨脱下龙袍改换素服,驾乘白马头戴锁链,手捧皇帝玉玺和符节,对入关的刘邦投降。从此,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帝国——大秦帝国走下了神坛,正式成为历史。刘邦历时27个月完成了灭秦的使命。

入关后的刘邦成功地抵御住了秦王宫无数奇珍异宝、良驹名犬甚至是成千上万绝色美女的诱惑,并且通过约法三章深得关中父老的人心,关中百姓纷纷拿酒肉慰问刘邦的军队,唯恐刘邦不当秦王。

面对源源不断的认可和赞许,此时的刘邦不免志得意满、情绪高涨。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有点飘了。人一膨胀就容易犯错误,放松警惕的刘邦就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什么错误呢?原来,有人在这个时候向刘邦提了个建议说:关中是块宝地,富甲天下,地形易守难攻。而章邯投降项羽后,被封为雍王,治理关中,项羽的意图很明显。现在您应该赶紧派兵把守好函谷关以阻止诸侯军队入关,再征集关中士兵作为补充,拒关自守。

刘邦听了这个建议之后,没有多想就同意了,他立即派出军队把守函谷关,并从关中征调大批兵员补充到军中。

大错就此铸成。

02

刘邦入关后不久,项羽带着40万诸侯联军浩浩荡荡地进入函谷关,这时,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向项羽告密:刘邦想称王关中,并计划让子缨担任丞相,而且还要将秦宫中的全部珍宝美女据为己有。

项羽顿时火冒三丈,气不打一处来。这时候,谋士范增又添了一把火:刘邦这个人过去贪财好色,但是入关后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说明他志向高远。而且我找人看了刘邦头上的气,形若龙虎,艳如五彩,乃是天子之气。得赶快拿下他,别错失了良机。

项羽于是下令:第二天早上让兄弟们吃好吃饱,替我消灭了那小子。一声令下,大战迫在眉睫,而刘邦还在做着关中王的美梦,全然不知一场灭顶之灾悄悄逼近。

03

如果这一仗打起来了,历史就要改写,然而终究没能打起来,为何?因为刘邦熄灭了项羽的一腔怒火,刘邦究竟用了什么办法呢?这要感谢关键时刻蹦出来了一个人:项伯。

项伯,是项羽的叔叔,时任项羽的左丞相,项伯听到项羽的决定后,连夜赶去刘邦的大营找张良,为什么在这关键时刻项伯急急忙忙去找张良呢?

原来,项伯和张良在秦朝的时候就是好朋友。有一次,项伯杀了人,犯下死罪,是张良设法救了他,如今,项伯见张良有了危险,便赶来救他,可见,项伯是个非常讲义气的人。

张良听到这个消息,心里很吃惊,但是故作镇定地对项伯讲:我是替韩王护送沛公入关的,今天沛公有难,我要是只顾着自己逃跑不就成了不义之人吗?我必须把这事告诉沛公。

这样,刘邦就知道了项羽的计划,才如梦初醒,意识到大难来临。于是刘邦赶紧约见项伯,项伯一进来,刘邦便向他敬酒,并提出要和项伯结为儿女亲家,项伯一口答应,这样一来刘邦和项伯就拉近了关系。

刘邦托项伯回去帮忙在项羽面前美言,刘邦对项伯说,我入关之后,一样东西都不敢动。登记官吏、百姓户口,封存仓库,只是等待项王入关。我派人封闭函谷关其实是为了防贼,同时随时应对一些突发事件。我和我手下的人,都日夜盼望着上将军赶快到来,又怎么会有叛逆之心呢?希望您代为向项王解释,不枉我一片赤诚之心。

实际上呢,不取关中财宝本是为了争取民心;登记户口,封存仓库本来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派兵驻守函谷关本是为了拒诸侯于关外,现在这一切都被刘邦巧舌如簧地说成是为迎接项羽入关的准备,自己只是暂时为其守卫的而已。

项伯是个单纯的人,他心想,刘邦既然已与自己结为儿女亲家,没必要对自己撒谎,而且刘邦的说辞看起来也有理有据。就轻易地相信了。

04

项伯回到大营后,赶紧去见了项羽,把自己在刘邦大营的所见所闻都详述了一番,还特别强调说:如果刘邦不想入关灭秦,大将军您怎么能如此轻松地入关呢?刘邦立了大功,我们却要灭了他,这实在是不仁不义之举,不如趁这个机会好好招待他一下,缓和双方关系。

没想到,这个建议项羽竟欣然同意。事已至此,愈发变得微妙起来,

项伯这一夜在两个大营之间的一来一往,凭空给项羽带来了灾祸,项羽竟然浑然不知,而且,竟然对项伯为何连夜跑到刘邦那里问都不问,

实在缺乏政治敏锐性,项羽这般大意,根本原因还是他还没有意识到刘邦已经成为自己的最大政敌。

但凡有点心眼,有点全局观的人,都不会容忍项伯夜见张良、刘邦,更不会信这一套说辞,可见项羽在政治上只能算是个新手。而且项羽不与人商议就擅自取消了第二天的军事行动。

看来项羽终究是拘泥于世俗的“义利”之间,无法正确判断分析秦亡之后的天下格局,更无法正确看待和处理刘邦之间的关系。

05

第二天一早,刘邦带着一百多名骑兵赶到鸿门拜见项羽,一见面刘邦就恭恭敬敬地说:

臣与将军勠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隙。

这段话看似普通,却非常见功力,短短几句话中蕴含了三层深意。

一是模糊敌我。

刘邦知道自己封堵函谷关已经是在和项羽争天下,而项羽未必真正明了两人关系的彻底转变,于是刘邦巧妙的利用了项羽政治上的“懵懂”,以当年并肩作战的友情为突破点,将自己在项羽心理的定位拉回到反秦统一战线的阶段。

二是既打又拉。

言辞间刘邦一再表明,自己先入关灭秦实属无心插柳之举,自己根本没有想到,这灭秦大事就该项羽来担当,在拍马屁的同时,刘邦也不忘暗示项羽,毕竟是我刘邦先入的关,依照“怀王之约”,这关中王理应是我的。

三是化必然为偶然。

刘、项之间的矛盾显然不是人为造成的误会,而是根本利益的冲突,最终只会剩下你死我活的局面,此刻刘邦硬把它说成是小人离间所致,掩饰真实的对抗性。

项羽被说动了,而且觉得有些愧疚,觉得对不住兄弟,而且愧疚之下他又犯下一个大错,他说: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为了不失脸面,强行甩锅给安插在刘邦的卧底曹无伤,曹无伤被出卖了。

面子保住了,但是以后再也没有人会为项羽当卧底递情报了。

眼见刘邦几句话就扭转了局面,范增坐不住了,席间,他瞪着项羽使劲递眼色,暗示杀了刘邦,可项羽毫无反应,也不知道是没看见还是假装没看见。于是范增决定自己动手,他悄然走出大帐,授意项庄舞剑伺机杀掉刘邦。

项庄领命,进入大帐敬完酒后,对项羽说:这军营里面也没有丝竹歌舞可以助兴,不如让我为大家舞剑,权当娱乐吧。项羽没多想便同意了。

项庄拔剑起舞,刀光剑影意在沛公,项伯赶紧起身,亦步亦趋起身相护,令项庄始终无法得逞。

06

张良见情况不妙,赶紧出席和樊哙沟通情况,樊哙听刘邦此时很危险,赶紧冲了进去。一开始,项羽非常警觉,得知他是刘邦的保镖后,情不自禁地说:好一位壮士,赐给他酒。樊哙一饮而尽,项羽又赐给他一个猪腿。

见樊哙大口吃肉,项羽又问,壮士还能再喝吗?樊哙一听,知道时机已到,便借题发挥道:我死都不怕,还怕喝杯酒吗?秦王狼心狗肺,杀人不眨眼,所以天下人才会反对他,当年楚怀王和各位将军有约,第一个进关中的封为关中王,如今我们沛公虽然先入了关,也灭了秦,可是什么东西都不敢动,封了皇宫、仓库,还军灞上,都是为了等待您,后来把守函谷关也是为了防盗贼,沛公那么辛苦地为您着想,不但没有封侯之赏,还差点招来杀身之祸,将军您若是轻信小人之言,杀了有功之人,这不是在走亡秦了老路?

本是心怀愧疚的项羽此时更是无言以对,只能尴尬地说,坐,坐。

07

见情势缓和,刘邦借口上厕所,趁机把樊哙叫了出来。出来后,问大伙说,看来现在得赶紧走,可是没有机会告辞,怎么办?樊哙立即顶回一句,

做大事不顾细节,行大礼不拘小节

,我们现在是案板上的鱼肉,逃命都来不及,还告什么辞?

刘邦听完,立即决定三十六计走为上。为了不打草惊蛇再生枝节,毅然舍弃了来时的全部车马以及一百多名随从,只骑一匹马,带四员大将抄小路回去。

刘邦临走还不忘告诫张良,走小路回去不过二十里地,你估摸着我到了军中再入帐向他们道别吧。看看,多么心细如发啊!

张良估摸着刘邦已经赶回大营,方才入帐致歉:沛公酒量有限不能再喝了,无法进帐道别,特意命我呈一对白壁献给将军,一对玉斗献给范先生。

项羽问道,沛公现在在哪?张良回答说:我家主公听说大王要罚他喝酒,刚刚已经离开,此时已回到军营。

项羽依旧无法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痛痛快快地接过厚礼,放在自己的座位上,范增则是气得七窍生烟,拔出佩剑朝着玉斗就是猛地一砍。看完冲着项庄喊道:

竖子不足与谋!

并且说出了自己的预言: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掳矣。

刘邦回营后,立即诛杀曹无伤。

结论

这场历史上最著名的宴会上,最危险的情节就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了,这也是此宴会的核心部分。刘邦、张良、范增、项庄、项伯都洞若观火,非常明白项庄舞剑的用意,唯独项羽毫不知情。试想一下,如果项羽能明白项庄舞剑是“意在沛公”的话,还能欣然同意吗?早先刘邦的说辞已经让他深感愧疚,此时又怎么会默许一场谋杀呢?所以,大名鼎鼎的鸿门宴,不就是五个明白人陪着一个糊涂蛋项羽吃饭吗?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