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但是杀小孩绝对不是爱国行为,而是犯罪

剑道2049 2024-09-22 17:04:32

近期深圳发生的一起悲剧引发了广泛关注:9月18日当天,一个只有10岁的日本儿童在距离学校门口约200米的位置,被一男子持刀刺伤,随后凶手被当场抓获,受伤学生也在第一时间被送医并在全力抢救中,遗憾的是,最终该学生还是抢救无效离世。我国外交部也对此做出了回应,表示将对犯罪分子依法处理。

【刺杀案附近已经加强安保】

目前官方暂时没有公布凶手行刺的动机等细节,不过因为受害人的日本国籍身份,以及事件发生的时间点,让大部分人下意识地将这起暴力事件与历史创伤联系起来,在作案者动机还没有明确的情况下,就盲目地为犯罪者带上了“爱国”的帽子,甚至还有不少人为此拍手叫好。

这种行为是我无法理解且倍感愤怒的,我们必须明确的是:伤害无辜者的生命,尤其是一个毫无自卫能力的儿童,绝对不是“爱国行为”,而是一种令人无法容忍的犯罪行为。任何将这一行为合理化为“爱国主义”的人,不是蠢就是坏。

我们不能否认,中日之间的历史确实充满了伤痛,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对中国造成了深重的伤害:南京大屠杀、细菌战和其他战争罪行,至今仍在中国人民的集体记忆中挥之不去。这些历史创伤不仅塑造了中日两国的关系,也深刻影响了中国民众对日本的情感,因此,当不少国人提及日本的时候,难免会带有强烈的民族情绪。

但是,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并不能为暴力行为开脱。尤其是在当前全球化和互联互通的时代,民族情绪很容易在有心人的煽动下走向极端化,进而产生偏见和仇恨,最终危及社会的和谐与安全。

【中方回应深圳事件】

当前网络的风向,已经出现了不好的苗头,一些打着“爱国”旗号,基于民族国家叙事的“仇日言论”变得越来越多,甚至已经成为了网络舆论的主流;而那些致力于中日友好交流的人们,声音逐渐被边缘化,甚至有一部分还会被打上“汉奸”的标签。

最为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之前的“苏州女子见义勇为”事件。6月24日,江苏苏州发生了一起持刀伤人事件,一对日本母子遇袭并受伤,挺身而出阻止犯罪嫌疑人的胡友平女士不幸受伤,并最终伤重离世。胡友平女士的行为无疑是令人钦佩的,但却有不少人打着所谓“爱国”的名号,到处散布所谓“日本特务”等诋毁言论。

【在6·24事件中见义勇为的胡友平女士】

这两起事件虽有差别,但都给我们敲响了一个警钟:在复杂的国际关系背景下,如何正确引导公众情绪,防止民族主义走向极端;以及如何在传播历史记忆的同时,避免煽动极端情绪。都是我们所需要注意的。

总而言之,我们不能忘记历史,民族需要自强,需要发展经济、科技、文艺,造福于全人类,但铭记历史并不意味着传承仇恨,杀害无辜儿童的行为,无论出于何种动机,都是不可原谅的犯罪行为,而绝不是所谓的爱国表现。

最后再说一句,我们需要从历史中汲取教训,但更应当通过文明、法治和人道的方式表达我们的民族情感。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建设一个和谐、强大并且受国际社会尊重的国家。

0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