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西蒙·西涅克曾经提出“黄金圈(the golden circle)法则”,这是一个非常简洁的思维模式。它指出,很多事情可以从why→how→what三个层面去分析。
如果大家对PBL项目了解的话,会发现这也是PBL项目的基本流程。
PBL的第一课先讲“WHY”,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再讲“HOW”,如何做;
最后讲“WHAT”,也就是成果展示。
今天我们的分享也分为这三部分。
why 为什么学艺术?
how 怎么学习艺术?
what 我们学习什么?
1、why 为什么学艺术?
一到节日,一到某某大展展出的日子,朋友圈里扑面而来的,常常是人们在不同地点的大头照,可是再多一点的个人分享,似乎就没有了。偶尔会疑惑,人们花了许多宝贵的时间在各地辛苦辗转,只是为了在形形色色的山头上,再插上自己的那一面小旗吗?
生活条件好了,多出门看看世界,这并没有错,甚至值得鼓励。但如果一直满足于留下“到此一游”的痕迹,拍完即走,不去和眼前的世界产生更深一点的联系,多少有点可惜。
遗憾的是,一旦习惯了眼光“向内收缩”,无论在哪儿,我们愿意看见的以及能看见的,常常只有那个小小的、不无自恋的形象——照片中大头的自己。这种情形值得我们反思。
而好的艺术,却正是教我们睁开眼睛。
睁开眼,朝这个广大的世界看去,看那些与我们亲近的、亦或截然不同的人、事、物。自我舒展开来,个体的感知会变得像世界本身那样丰富,像章鱼的触手,灵敏而充满变化。艺术扩大了我们。当感知生活的能力愈发敏锐,竟然不经意间就可以看向世界的更深处。
对了,感知。说到底艺术也许并不是用“学”的,而是感知。
就像张无忌学剑一样,体会过形形色色的招式在心中激发的幽微难言的感受和知觉,忘了初学的功利和学成后的自鸣得意,忘了对细节的拘泥和对门派的执着,只留下对整体元气与神韵的深入感知,于是领悟了整套剑法的精髓。
说白了,艺术让我们成为一个更有感知力、活得更有意思的人。
这就是艺术。很大、也很小。
也许,艺术带给人的这些东西其他事物也一样可以提供,那就不必拘泥于艺术。但如果我们恰好爱艺术,请相信:它的馈赠常常超出我们的想象。
无论成人还是小朋友,都需要多接触新鲜的领域,比如亲近当下还感觉陌生的艺术。尤其是小朋友,在兴趣还未定型时,父母给予充分的探索与试错空间,无论是刺激感官、激发多元智能,还是帮助发现人生更多的可能性,都益处多多。这是父母能够为孩子做的最好的事之一。
2、how 怎么学习艺术?
但是,对于有心培养孩子艺术兴趣的家长而言,如何在一个鱼龙混杂的市场给孩子选择靠谱的艺术课堂,的确是一个难题。这里有一些来自一线的经验和大家分享:
如何选择靠谱的儿童美育课堂?
首先,选对理念适配的机构。
芭学园的校长李跃儿,曾经是一名画家,在开始从事儿童美育几年以后,仍觉得不得其法,直到听到儿童美育专家杨景芝对儿童教育的观念:
儿童美术教育,核心是儿童,是教育,其次才是美术。美术是发展人的智能的手段之一。
这段话振聋发聩,每一句都值得细细咂摸:儿童美术教育,美术却只是最后一环的内容。懂儿童,懂教育,在此基础上才能保护和发展儿童对艺术的兴趣,只有这样,儿童天然而珍贵的艺术爱好才能长久。
最有效的艺术课,从来是那些激发孩子主动感受、创造积极性的课。反之,把艺术专业技法放在第一位,不懂得教育原理,不关心儿童当下真实的感受和体验,只会过早损害孩子对艺术本真的兴趣。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去挑选那些强调儿童本位,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和鼓励真实自主的儿童创作,不试图迎合大人审美,真心关心艺术的教育机构吧。这样的机构其实也不难找,童行书院就是一个。
其次,选对老师。
从事艺术教育的老师,首先一定是爱孩子的,其次必须要遵循艺术教育的基本原则:从观察和思维上给孩子拓展,在审美和表达方法上帮孩子不断积累。以思维带动技法,顺序一定不能乱。至于学生想创作什么、创作成什么样,那是他们自己的事。
如果孩子没有发自内心的触动,没有真实深入的观察,没有大胆创意的思维,即使是麻省理工的创意技法、罗德岛设计学院的艺术审美,也不顶用。没有基础,好的内容就是无法生发。
而最好的老师,当然是那些对自己所教授的主题充满天然激情的老师。除了基本的知识储备外,自己日常也会浸润在艺术中,有自己的艺术眼界和艺术审美。
这些老师一定不会教孩子依葫芦画瓢,尤其是在创造力非常突出的领域,而是提供一片成全孩子的生态,恰当地给出攀登的脚手架,但最终依然是以孩子为主体。
在童行书院怎么学艺术?
线上:收到课程盒子,四个课时内在家完成一个 PBL项目,课后教师一对一点评。
线下:同样是四个课时,利用课堂创作时间,完成一个PBL艺术项目。
从【提出问题】出发,经历【主题探究】和【自主创作】,最后完成【分享展示】。用驱动问题激发真实的创作兴趣,孩子们会绞尽脑汁想办法,或兴致勃勃地查阅资料,驱动自己丰富创作,最后做出打动人心的作品。
线上的学习流程建议:
课前:无需过多背景知识储备,保持未知和好奇反而更好。课上:全情投入游戏和互动,快乐地玩中学。课后:根据推荐资源自主展开主题拓展,留出充足时间观察、思考和创作。课后一周内:老师一对一点评,看见孩子、耐心而有智慧地陪伴并鼓励孩子。点评往往会从创作动机、知识、思维、表达等等不同方面切入。线下课程的顺序和线上略有不同,但主线一致。因为是当堂创作,主题拓展留在课后完成,作品也可以课后再升级完善 2.0 版。
在家怎么学?
以童行书院时空之旅PBL的两个艺术项目为例,分享一些很棒的建议:
项目一:艺术起源
平时的生活中,带着孩子多去关注和欣赏实际生活中的各种艺术形式,欣赏音乐、观看歌舞表演、欣赏绘画涂鸦作品、观看话剧、儿童剧等等在欣赏生活中的艺术时,可以多问问孩子一些开放性的,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启发他们思考以及感受艺术作品。比如 see-think-wonder 策略,先说出自己的观察,再进一步思考或猜想,提出更多好奇。鼓励孩子给你介绍他的作品,过程中不打断,等孩子介绍完后,可以再问一些问题。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父母不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框定和要求孩子,多多表达欣赏哦~项目二:艺术之美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带孩子关注、观察身边的环境与事物,同时尝试用新的视角来观察、思考,练习在熟悉的环境中发现新意和趣味~允许孩子多触摸不同纹理的物体,如树皮、果皮等,通过观察和触摸感受不同的质感,丰富触觉的敏感度;鼓励孩子收集一些不同纹理的物品,如:树叶、纸片等,并把收集到的材料处理干净后收纳于固定的袋子或箱子中~和孩子聊一聊感受,比如:“你现在有什么感觉?”“当你看到这片风景/这幅画/听到这曲音乐/听到这句话时,你有什么感受?”也欢迎和孩子分享你的感受~除了艺术作品,可以和孩子一起就广告、商标、路牌等生活中出现的视觉符号进行探讨,可以通过问“如果你来重新设计,你会怎么做?”来开启一段激发创造力的对话。还有更多针对孩子创作的一对一建议,项目主题拓展推荐,同伴共学内容,欢迎到课程中深度体验哦。
家庭是美育的第一场所
艺术不是关起门在艺术院校、美育机构、美术展馆里学,可以说家庭更是美育的第一场所。日本知名美育教育家山本美芽,在《美感是最好的家教》这本书中,提出过一些相当有实操性的小妙招,感兴趣的家长可以一起实践起来。
环境对美感的塑造是润物细无声的,美育可以从改造环境的小细节开始。比如,让家里充满鲜花和绿植,定期改变餐桌的装饰;适当装饰家里的白墙;哪怕只是用心整理玄关的鞋子,整理环境也是整理心态。自然中有丰富的色彩。可以经常和孩子一起观察夕阳、蓝天、花朵、星空……讨论大自然中变化的色彩;提供丰富的彩笔,比如 70 色的彩笔不仅不浪费,还能营造挑选心仪色彩的体验。更细致地体会生活的质感。比如定期更换一下餐具,用不同食材搭配不同材质的器具,不仅增添了食欲也对不同质感的搭配更敏锐;用餐时还可以一起描述食物的状态,锻炼洞察力,学习区分什么因素可以决定事物的好坏。培养感知力最佳的途径是全神贯注。比如选择音质好的玩具,小耳朵专注聆听;认真玩游戏,不论是搭乐高、画画、哼歌还是过家家,只要能沉浸其中,就非常棒。强大的吸收能力,造就好的表达。可以试着搭建自己的感官抽屉,比如打开五感天线,积累感觉和记忆的资料库,看的、听的、闻的、摸到的、吃到的……全都可以收集。在喜欢的领域深入下去,只有模糊经验还不够,要形成实实在在的“肌肉记忆”,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工具方法一向很多,日常的、好用的才是王道。行动起来吧!
3、what 我们学习什么
艺术离日常生活遥远吗?离普通孩子遥远吗?还是以童行的两个艺术项目为例:
项目一:艺术起源
【驱动问题】“怎么帮助初到地球的外星人布拉姆了解人类的文化艺术呢?”
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当导游带着布拉姆走一圈?让布拉姆自己看书看纪录片?给布拉姆一个星际语言翻译器?亲自向布拉姆表演看看?这些都是可能的回答。
人类的文化艺术门类众多,怎么尽可能全面地展示呢?人类最早的艺术都是怎么发源的呢?又怎么才让外星人理解这些内容呢?
作品最后选择了搭建人类文化艺术展览馆的方式,这样能容纳多种艺术形式;只有返回历史长河,去到不同的艺术现场,才能试着解密艺术的源头。因此课上涉及了非洲大地、法国拉斯科洞穴、古埃及、古希腊剧场等等广阔的土地。歌舞、绘画、文字、戏剧这些艺术形式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这些问题其实也是学术界的热点呢,小朋友们在很小的时候就有机会去思考这些大问题。为了让外星人布拉姆了解这些久远而陌生的内容,孩子们会学到讲故事这种很好的传递信息的方式,通过讲一个好玩的故事引发布拉姆的兴趣,尽可能让布拉姆熟悉人类的语言、文化,会让这些陌生的艺术更加容易亲近;同时还需要开动脑筋增进人类和外星人的沟通。观察、模仿;记录、感受;联想、想象;创造、表达……这些思维技法都是在课程中润物细无声地传递给孩子们。
艺术起源精彩作品
项目二:艺术之美
【驱动问题】“怎么留住大家心中最美的风景并在艺术节上展示呢?”
大家心中最美的风景是什么呢?怎么让作品有立体效果呢?怎么运用不同的元素丰富创作呢?不同于上一个项目艺术的起源,这个项目需要逐个拆解具体的艺术构成元素,理解更深入了一层。
每个人对美的感受都不一样,心中最美的风景当然五花八门。孩子们想到了茶卡盐湖、废弃村庄、庞贝古城、海上日出、苏州园林……是不是独具风格呢?怎么让作品立起来呢?一页纸可以立起来吗?孩子们想到了许许多多的办法哦,折纸、纸团、纸卷、纸飞机、纸盒……多的孩子甚至想到到几十种。纹理、线条、色彩和空间,这些元素是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来体验和丰富的。比如多去触摸和感受不同物体的纹理;观察并提取特点,勾勒直线、曲线、螺旋线等等线条;分辨冷暖色和邻近色,认识色环,学习用色彩表达感受;思考怎么运用“近大远小”的日常观察营造立体的空间感,思考怎么组合不同的创意方法。素材收集、特点提取、感受联结、创意表达……知识和思维同时贯穿其中。创作时把不同的思维和元素融入作品,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感受,这样的作品才打动人。
艺术之美精彩作品
结语
日本茶圣千利休曾有言:“我只会向美的事物低头”。
这就是艺术家的骄傲和倔强吧。
艺术教育的归途也是如此,和每个心中有美、乐于创造美的家长、小朋友一道,为这个世界再添一点点美。
这样,在经由艺术睁开眼睛、看见世界之际,我们也回以赠礼。
橙子老师向大家重点介绍的,是我们暑假线上日间营的【艺术营】,PBL线上日间营火热招募中,欢迎扫码选课。
来童行,开启一个不一样的假期~
作者 | 橙子老师
五年通识教研教学经验
童行杭州站一线教师
热爱文学、艺术和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