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嫁的是泪水,不忘的是亲情,我在他乡含泪祝福含辛茹苦的父母

老虎岭啥往事 2024-08-16 01:23:23

“鸿雁展翅向南方,芳草低头多凄凉,含泪告别阿爸阿妈,孩儿出嫁到远方……”。每当听到这首凄婉的蒙古长调,我就抑制不住泪流满面,遥祝远方年迈的父母幸福安康!

我是来自梁山的远嫁女,忍受着思乡和失去亲人的苦痛,在这片深爱的沂蒙大地上默默耕耘,三尺讲台伴我走过30多年的青春年华。从大山深处,到百年一中,我用一颗滚烫的心拥抱着蒙阴教育这片散发着芬芳的土地,匠心守望初心。

“教学能手”、“骨干教师”、 “优秀备课组长”、“优秀教师”、“十佳教师”、“最美教师”……。齐鲁大地、沂蒙教育一次次用沉甸甸的荣誉鼓励着我这位远嫁的人民教师。

     远嫁女把思乡的泪洒在第二故乡

“沂蒙山区太穷了,去那儿干什么!”老校长反复警告我。

“父母想你了怎么办?”办公室的老大姐一再提醒我。

1994年,在家乡梁山工作两年后,带着对爱情的追求,我来到蒙阴县界牌中学。果不其然,所有困难都被同事言中。在那个交通不便的年代,我得转3次车才能来到爱人所在的学校。虽然之前有心理准备,但山区教学条件之艰苦,还是出乎我的预料,没有像样的宿舍,四个人挤一个小黑屋;没有食堂,自己用黄泥巴墩个泥炉子做饭;买个衣服要翻山越岭去30公里外的县城。教室还是上世纪50年代的石头房,上课时,墙上的土就会像米粉一样刷刷的往下掉。晴天还好,通风透气,雨天教室内风雨交加。

爱一个人,则爱上了他的家乡,爱上了他的乡亲。山里娃有着世界上最纯真的笑容,最清澈的眼神,最迫切的求知欲。这一切让我下决心做最好的老师,在这样的环境里我一教就是7年。

山村里的教学条件差,连像样的教学设备都没有,教学设计难以实现。于是我把自家孩子的各种玩具带进教室,自费购买各种蔬菜、水果拿到课堂上给学生做游戏、做活动。学校仓库里有几台幻灯机,幕布不知哪里去了,我把它借出来,没有电脑制作PPT,我就把讲义写在玻璃板上,用幻灯投在白墙上;教室里没有窗帘,我就把家里的床单拿去当窗户;我会画简笔画,在那个还无法用电脑搜索到图片和影像的年代,我能在1分钟之内画出十几幅简笔画。自力更生的做法,极大地丰富了我的教学课堂。

作为远嫁女,上班时还过得充实快乐,一到周末和节假日就非常难熬。同事、学生都回家和亲人团聚,唯独我望着空荡荡的校园,心里非常的失落。交通不便,回家看望父母的次数有限,匆匆去,匆匆回。每一次与父母离别,都是一次精神上的崩溃,表面的强颜欢笑掩盖不住内心的撕心裂肺,流泪,流血,我尝到了远嫁女痛苦的滋味。

无法经常回家,就用大把的时间学习吧,一来可以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二来可以缓解思乡之苦。在界牌中学的7年里,我一直坚持自我充电,寻找一切可以提升教学水平的学习资源:看优质课录像带,读《中小学外教学》上“江浙沪”地区优秀论文课例。我意识到了山区课堂教学的落后;就是从那时起,我对教研的热情开始萌芽;就是从那时起,我立志要学习先进教学理念,为我第二个故乡的教育事业造血赋能。

除了学习,我还坚持独立思考,让课程更适合山区的孩子。上班时想,下班后想,连拖地做饭时也在想,用心就有回报,我硬是靠自己的拼劲创造了沉浸式的、突出体验的“游戏教学法、活动教学法”,让每一节课都充满色彩,充满快乐,充满智慧和生命力。学生每天盼着上英语课,盼着我来,不愿我走。

孩子们也用最质朴的方式表达着对我的爱,清明时节的红鸡蛋、端午节的粽子、时鲜的水果不时会出现在我的办公桌上。即使他们上了高中,每一次大休回家,下车后的第一件事一定是先到我家小聚一下。我给他们下点面条,炸点豆酱,他们边吃边开心的聊着,觉得上我的英语课是他们初中生活中最幸福的时光。

    从山村初中教师到一中高中教师的蜕变

2001年,县教体局从乡镇招考英语老师,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进城试讲,没想到一下子就进了一中。说实话,我真的三天三夜没有睡好。早就风闻一中苦一中累,刷不完的题,值不完的早、晚自习,没有双休,高考压力山大。

累尚且可以接受,最让我痛苦的是,教学上我还得另起炉灶。由于初、高中知识体系差别大,我原来积累的东西已不适合高中教学。这意味着我既要当老师,还要做学生,更新知识和教学方法,达到高中老师的标准。

我们学校身处沂蒙山腹地,学生来自更偏远的乡镇,英语学习环境不好,有效的学习完全依赖课堂。高中生学习强度大,难度系数成倍增长,同时高一也是新生心理波动大、成绩滑坡最厉害的一年,各种因素叠加在一起,让我觉得四面楚歌,失眠是家常便饭。

怎么办?难道就这样坐以待毙吗?这可不是我的性格,挑战越大,我越是兴奋。我一定要摸索出适合高一新生的学习方法。从2001至2003年,我边当老师边做学生,边教课边教研。经过大量问卷,我把《微语境语言学习》定为主攻课题,激发学生兴趣,点燃学习热情。

课题确定后,我边教学边摸索,读文献、设计公开课、参加业务比赛。期间最对不住的是女儿,当时丈夫在乡下,我一个人带着4岁的女儿在县城租房子住。在千军万马过高考独木桥的年代,早自习6:30就开始,晚自习9:00才结束,因为赶时间,我常常简单粗暴地对孩子,孩子不敢怒,不敢哭;有时为了工作就要把孩子反锁在家里,现在回想起来心里还十分内疚。

在课题的引领下,我和高一学生顺利度过高一学年,英语学科被学生评为“幸福指数最高、用时最少、成绩贡献率最高、老师最受欢迎”的学科。当年,课题《微语境语言学习》获山东省教研成果二等奖。

从那时起,我一直坚持原创,创作适用于山区学生的校本教材30万字,建立教学资源库6个,2016年原创的志愿者话题作文押中2018年浙江卷、2019年全国卷作文题。所有校本教材不止一次在同行之间分享,不仅丰富了教学资源,更造福千家万户的学生!曾经的山里娃,如今或是医生、教师;或为工程师、法官、商界精英……

     流泪献给新高考的赤子之心

“沂蒙山区竟然有老师能破解高考新题型,真是不可思议!”青岛的一位老师赞叹道。

“高老师的读写方法系统科学,简便易行!是研究型教师的典范!”省教科院专家这样评价。

“高老师,我是您的粉丝,抽空给我们讲讲“读后续写”吧!”临沂的同行真诚带着期望。

……

2020秋,在山东省新高考备考会上,当我从教科院领导手中接过一等奖证书,作完“读后续写”经验分享,刚刚走下讲坛,立刻被参会的老师们围了个水泄不通。要电话的,加微信的,要PPT的,要讲义的,赞美之声不绝于耳。幸福来得太突然了!然而,在荣誉的背后,却很少有人知道一个远嫁女的伤痛、孤独和悲伤。

2020年,山东省英语高考改革,将首次采用新题型——“读后续写”,2017级的高中师生成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新题型要求学生既是读者,又是作者;既是导演,又是演员。面对空前的挑战,学生恐慌,家长焦虑,老师迷茫,老师多年积累的经验不再灵光。市面上有没有成熟的工具书,“读后续写”教学陷入困局。

2019年秋,鉴于我近几年的读写成绩,市教研室指名由我来啃这块硬骨头。历时8天8夜,我遍读国内相关文献,敏锐的发现了“LOCK读写原理”与“读后续写”之间的高度关联,把“LOCK读写原理”定为破解新题型研究方向。

探路者永远是孤独的。在接下的日子里,每天上完课,我就一头扎进阅览室,晚上回到家,不知不觉就工作到了深夜。茶饭不思,晨昏不分,久坐加上连续熬夜,我的视力急剧下降,头发大把大把地脱落,肩周炎痛得我彻夜难眠。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我用两周的时间,写出了8000多字的“读写新范式”――《LOCK情节创设原理在读后续写中的应用》。2019年10月首次在市高三备考会上举办公开课,引起强烈轰动,我的PPT、讲义、学术报告被三区九县的教研员、教师索要一空,微信上我也收获了大批粉丝,课题被市里定为新高考专项重点课题。

初获成功之后,课题进入全面测试阶段,做实验、上公开课、开研讨会,我每天忙得充实又快乐。

正当课题进行地如火如荼的时候,远在梁山家中我唯一的弟弟和妹夫突然不幸双双离世。我是远嫁女,弟弟、妹夫为生活打拼,远在他乡,平时很少见面,只有春节时才能匆匆一见。如今他们的离去让我痛不欲生,如失臂膀,如断手足,摧心剖肝。家中顶梁柱倒下了,父母老年丧子,孩子幼年丧父,姊妹中年丧夫,人生三大不幸一下子砸到我们家中。我不能听到“弟弟”二字;不敢走入人群,怕人家不经意的一句话会重新撕开我内心的伤口;不敢看电视,一句台词就会让我泪流满面。那种上天入地寻不见亲人的绝望,一度让我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

课题暂时搁浅。

弟弟去世后,年老体弱的父母成了我最大的牵挂。远嫁多年,不能亲自在父母跟前尽孝,每天一个电话也抚慰不了我对年迈父母的负罪感。母女连心,每一次拨通电话,我都能感觉到母亲刚刚哭过,但母亲总是装作很坚强。电话这头,我有时像受了委屈的孩儿一样扑在母亲的怀里,放声痛哭;电话那头,本以为陪我哭泣的母亲却出奇的冷静,她一字一句地告诉我:学会坚强,好好工作,好好生活!

就这样沉沦下去吗?“不能!赶紧去工作!学生在等着你!老师们在等着你!”心里有个声音对我呐喊。

“课题到了关键时刻,你是团队的核心人物,这样下去不行啊!”领导反复安慰我、鼓励我。

父母的教诲,领导的鼓励,学生的期盼,让我再次振作起来。我想:只要我足够累,跑得足够快,悲伤就赶不上我。我要用高强度的劳动对冲心里的伤痛,我要从扎实的工作中获取精神慰藉。

搁浅一个月后,课题再次启动。白天还好,带高三毕业班,工作强度大,还要忙着研讨、举办观摩课,暂时忘了伤痛;夜深人静时,悲伤又悄悄爬上心头,由于长期夜哭流泪,眼睛模糊,健康每况愈下。无数次学生做题间隙,我的眼泪就不知不觉地往下流;学生做完题,我转过身,擦干眼泪继续讲课。

三个月后,在课题的引领下,我们终于攻克卡脖子难题,学生不论遇见什么类型的“读后续写”,见招拆招。3分钟定目标,5分钟搭框架,20分钟写完故事,读写能力快速攀升。老师的解题能力也迅速提高,尤其是青年老师,一见到“读后续写”题就兴奋,十分钟、八分钟就写完一篇故事!大家解题切入点不同,风格各异,无形中促成了“读后续写”资源库建设。仅去年一年,我6次受邀在省、市研讨会上作讲座,数次在省、市英语教研群为大型考试解题,课题获山东省优秀课例评选一等奖,团队先后有10几人举办省、市级高端公开课,领跑全省英语读写教学。

    梁山的丑小鸭变成沂蒙教育的白天鹅

2011年,由于本人成绩突出,领导指名让我做备课组长,带团队。当时恰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颁布,把克服“应试教育”倾向、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放在首位,我意识到,课堂教学改革的春天来了,我当即对学校做出承诺:只要给我一片土地,我一定会让它鲜花盛开!

集体备课是统一思想,提升教学理念的主战场。我决定启动全新教研模式,对标“江浙沪”教学新理念,打造学习共同体,建设专家型教师队伍。用我多年来热爱的《中小学外语教学》为资源,做先进教学理念的“搬运工、快递员、传声筒”。

有些老师不理解,有些老师讽刺挖苦:“猪鼻子插葱,装象!唱高调,花把式!”

“搞教研?井底的蛤蟆见过多大的天?关公面前耍大刀,不自量力!”

“教科研阳春白雪那玩意儿岂是我们这些小老师能干的?”

我不管那些冷言冷语,坚信唯有改革,师生才有更好的发展。首先,我有针对性的选论文,复印8份,先让老师们提前读,集体备课时再集中讨论,每个老师都要发表观点。起初,老师们连论文题目都看不懂,不感兴趣,更别提讨论了。老师们不发言,我就一句一句地解读论文,长期读论文、研课例,大家的思想和课堂教学在不断学习反思中得到了飞越式的发展。11年来,我先后带领团队研学200余例“江浙沪”教育发达地区论文课例。

老师们觉得论文虽好,但苦于无法把论文变现,迁移到课堂教学当中。我用“岗位练兵+业务比赛”的模式帮助老师们突破瓶颈:一是上公开示范课,用创造力和智慧展示两者之间的转化。仅去年一年,54岁的我就上了20多节公开课。二是成果诱导,凡是拿打磨过的公开课去比赛、报课题都能获奖,通过成果转化助力教师专业化发展。从2013年起,我共研磨执教高端公开课100余节,先后研发3项省级课题,转赠青年教师课题3项,本人获奖20余次。

作为备课组长,除了管好自己的日常教学,我还得做好传帮带。从2011年起,我就启动“青蓝项目”,实施“三五计划”,一对一义务授课100余节,打造多名金牌青年教师,极大地缩短青年教师成才时间。在近几年的业务比赛中,仅我们组就有5人获省市一等奖,3人获一等奖第一名;5人10人次举办省、市、县级高端公开课,领跑读写教学。

2018年,我带的三位青年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级业务比赛,我给她们推荐了外语界大咖葛炳芳、程晓堂的5篇论文,一起分析论文、讲教材,手把手的教,教她们如何“文本问题化,问题思维化,思维活动化”;倾情相授自己多年积累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素材;帮她们找出教材中可进行思维训练的点,给她们讲解她意识不到的那些具有哲学色彩的片段,实现优质课的三重境界——内容、思维、哲学,先后面对面授课50余节,两位选手获市讲课比赛一等奖第一名。“没有高老师就没有我的今天,高老师是我的贵人和业务上的再生父母!”2021年,小王老师在成长为市教研员之后动情地说。

“有教研难题怎么办?”找高老师!

“讲课比赛想获奖”找高老师!

“教研成果大赛怎么弄?”找高老师!

……

在他们眼里,梁山来的高老师俨然成为沂蒙教育的白天名鹅。

       为人师表守住教师的底线 

知名度提高了,有出版商通过中间人来找我。2020年春,临沂市名师工作室首席名师四次向我约稿出书。当时市面上还没有成熟的“读后续写”工具书,只要卡准六月份高考结束时机上市,卖50000份不成问题,然后再用学术报告助推卖书,一场报告下来能挣3000元钱。既能出书又能大赚一笔,这可是普通教师一辈子的梦想!自打弟弟去世后,父亲脑梗失能,生活陷入困顿,我还要助养弟弟年幼的孩子,出书就能改善生活,我真得需要钱。

我有成熟的方法和理论,再加上一年来攒的案例资源库,出书不成问题,但需要我全心全意投入其中。大家都知道,2020年春,举国抗疫,在上了两个月的网课后,在四次下乡推送资料之后,2020年4月17号,高三学生好不容易复课,全体师生集体隔离,全封闭,战疫情,迎高考,正是提成绩的关键时期,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怎么能为了一己私利去干别的事情呢?我断然拒绝了名利的诱惑,一心备考。同事们知道了,都说我傻,称我是“苦行僧般的布道者”。我就是凭着这股子韧劲、傻劲换来学生学习成绩的强势回归,高考一本过线457人,张运嵩同学考取北京大学,我所在的2017级教学团队被称为“英雄教学团队”!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2020年秋,刚刚经历新高考,又迎来新教材。如何用好新教材,赢得新高考,是高一教师面临的新挑战。受市教研室委托,我再一次勇挑重担。

课题刚刚进行到一半,远在宁夏的父亲突发脑梗入院,医院多次下达病危通知书。弟弟没有了,我们三个女姊妹承担起照顾父亲的重任。我乘飞机、坐火车3次奔赴宁夏,课题不得不临时中断。在照顾父亲住院期间,夜间几乎不能合眼,一整天吃不上一顿热乎饭,但我一刻也不敢放松,我怕 54岁的我一旦倒下,谁来完成新教材新高考的课题?

在父亲病床前,在往返的火车上,在等待航班的间隙里,我共完成《基于项目的单元整合教学》、《基于主题意义的单元整合教学》两项课题,受到人教社专家的好评,获得了山东省教研成果一等奖,为新教材的使用打开了新的思路,提供了新的范式。

特色教研模式为学生进步、教师专业成长铺就了高速公路。老师们人人有课题,个个做研究,堂堂有特色,我们的备课组被誉为临沂市“合作共赢教研文化的典范”。

做一中高中备课组长11年,深耕教育科研30多年。从最初的茫然,到后来的野蛮式生长,再到现在的成果初现,我们正用自己的执着改变着山区的英语教学。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从梁山到蒙山,远嫁女将把思乡的泪水和全身心的热血奉献给这片深爱的土地。

说明:本文根据蒙阴一中高玉华老师的事迹整理。高玉华老师被评为2021年度县最美教师。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