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TALK|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金融健康助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代曼追踪 2024-08-24 02:51:36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2023年10月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强调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要求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五篇大文章,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相互促进。2024年,WEMONEY研究室与小赢科技研究院《大咖TALK》栏目推出“五篇大文章系列内容”,通过系列文章、系列报告等,系统呈现在加快金融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中,“金融科技”的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新使命。

本期我们邀请到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研究员侯力铭围绕“金融健康助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相关议题展开回答。

当前,我国外部环境严峻复杂,内部市场需求不及预期,经营成本压力增大,市场竞争激烈,资金链愈发紧张,导致很多中小企业生产(中小企业涵盖了中型、小型、微型企业。小微企业涵盖了小型、微型企业)经营面临困难,营业利润下滑。考虑到中小企业贡献了超八成的城镇就业,它们的生存挑战也意味着整个社会的就业挑战。

如何增强中小企业的发展韧性,提升高质量发展能力,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重点议题。

工信部2021年发布《“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为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到要重点支持中小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促进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发展、增强经营管理水平、推动质量品牌提升等。以制造业为例,高质量发展意味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通过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推行节能减排降碳和绿色制造等方式,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带动战略新兴市场需求扩张,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因此,中小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意味着要培育更强的创新能力、专业化水平、经营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实力。

很多中小企业认为要先解决生存问题,再考虑高质量发展。其实这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过去依赖于规模数量驱动增长的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下的发展环境,中小企业要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更加注重质量的提升优化,不断做精做细做专,才能增强市场竞争力,不被市场淘汰,及时应对市场环境变化,精确匹配市场需求,提升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把握住时代机遇。

金融健康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中间目标。

所谓金融健康,主要是从日常经营、风险防范、资本筹措等维度出发,综合评估一个小微企业是否可以维持良好的日常财务运营、稳健地应对经营活动中的潜在风险、周全地准备当下和未来发展所需财务资源,衡量企业是否具备良好的运转状态、免疫力和成长潜力。具备良好金融健康状况的中小企业更有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为了深入调查小微企业当前的金融健康状况,助力高质量发展,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在2023年对上千家小微企业法人单位开展了调研,发现有超三分之一受访小微企业金融健康状况欠佳,经营韧性不足,问题突出表现为应收账款拖欠、现金储备不足、风险防范薄弱、借贷能力不足等。从行业上看,交通运输业、批发和零售业的小微企业金融健康表现更佳,但需要重点关注建筑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有两成的受访小微企业反映应收账款难以按时回收,这一比例远高于难以按时支付应付款项的比例。说明小微企业的应收比应付问题大,资金难以按时流入,但仍在按时固定流出,这会加速消耗现金储备,削弱企业应对现金流断裂和市场经营风险的信心和能力。整体上看,现金储备不足3个月的受访小微企业占比超两成,而在难以按时收回应收账款的企业样本中,这一比例高达四成。因此,小微企业的资金链趋于紧张,日常财务管理承受着较大压力。

推动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提高企业现金流管理的能力,将有助于改善日常经营管理的长期表现。

调研结果显示,应用了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小微企业,有更高的比例能够知道现金什么时候流入及其数量,并拥有系统性的预算管理。并且,在2023年上半年亏损的受访小微企业中,那些依然能够正常应对日常财务管理的小微企业有明显更高的比例采用系统性的预算管理和数字化管理系统。因此,数字化转型有助于改善企业金融健康状况。

但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存在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的困难。例如一家三四线城市的小微企业想要招聘一个数字化的人才,可能会面临本地技术人才不足的困境,如果去一线城市招聘,又面临人力成本过高的问题,自建数字化系统也需要大量的初始投入,同时效率提升效果存在不确定性。

不过,目前很多金融机构和科技公司凭借自身科技优势,针对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的场景,研发了各种数字化的金融云平台和系统,为中小企业提供全面数字化转型全方位的解决方案,降低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门槛。例如,帮助中小微企业管理财税、薪酬、进销存、发票、费控、办公等等,通过数据共享和信息共享,提高企业日常的财务管理和办公运转效率。

对于金融机构来说,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可以增强客户粘性,积累客户经营场景数据,更快的响应客户资金需求,提高金融服务的质效。

调研结果还显示,应收账款难回收、资金链紧张的小微企业,对于外部融资和流动性资金补充的需求更高,但是却更难及时获得可负担的融资资金,面临的银行融资困难程度更大,主要反映在缺乏抵质押担保物、融资成本高、财务信息难以得到认可等方面。因此,这些小微企业也可能原本经营能力和议价能力就不强,现金流更容易受到侵蚀,同时又缺乏资产等抵质押物,信用水平也不高,所以面临更大的融资困难和资金链紧张问题。

对于这些小微企业,即便能够获得信贷支持,可能金融健康状况也不理想,还会导致金融机构信贷风险增大。尤其在当前经济形势下,金融机构不能只想着寻找好的客户,还要有长期发展的战略眼光,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助客户提升金融健康状况,改善经营表现,积极培育优质客户,也是一种值得重视的长期发展战略。

调研结果表明,如果小微企业能够获得“信贷+”的综合金融服务,将有助于提高自身金融健康水平,实现更好的发展。

因此,鼓励有能力的金融机构逐步建立“信贷+”的综合金融服务模式,更好满足小微企业不同成长阶段的多样化需求,在力所能及的基础上,通过信贷加上数字化转型、系统性预算管理、保险保障、投贷联动等多种组合形式进行经营赋能,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伙伴银行”。而要打造小微企业“伙伴银行”,金融机构需要主动与企业及相关部门进行对接,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及时高效全面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为其提供特色化、定制化的信贷服务和经营支持,精准施策,纾困解难。而金融健康的小微企业客户将会反哺金融机构更多的商业价值,促进机构长期可持续发展,实现普惠金融走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当然,金融机构也要在合理必要的前提下,权衡好综合服务的成本和收益,不能为了“信贷+”而“信贷+”,要把增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获得感和满意度放在首位,提供可负担起的、有实际增益效果的综合金融服务,创新各种金融工具组合,真正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考虑到小微企业的人才、资金有限,财务管理制度往往不完善,甚至没有专门的财务人员和系统,难以开展有效的预算管理,投融资决策缺乏信息支持,长远规划和成长也相应受限。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小微企业信息不对称程度更高,难以获取充分可靠可读的财务信息,也制约了综合金融服务的开展。因此,有必要开发一套适用于中小企业的金融健康检测工具,帮助金融机构用更加简易且系统化的方式,快速全面了解企业的基本经营状况,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找出合适的客户,提高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适配性,更精准的满足不同类型企业的金融和非金融需求。同时,也能帮助小微企业主随时监测自身金融健康状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并寻求外部支持。

目前,金融健康在逐步从理念走向实践,人民银行无锡市中心支行、铜川市中心支行已经在辖区着手推进金融健康建设,引导辖区金融机构开展客户金融健康评估,将其嵌入到金融服务和产品营销的前端,筑牢金融机构“负责任金融”理念,赋能客户金融健康提升,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未来,期待有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其中,共同探讨金融健康助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最佳策略和实践路径。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