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闽娜│追忆我的父亲

大院文化 2024-06-20 05:39:18

文/ 吴仲盛、王惠莉、王闽娜、王东建

作者/ 王闽娜 整理/苏志强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五周年的喜庆日子,75年前的几十年里,战争的硝烟燃烧在中国的大地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代又一代的革命前辈们,前扑后继,他们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只为了推翻压在劳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劳苦大众获得解放,由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他们的信念是,我们这一代人把仗都打完了,把苦都吃尽了,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能过上幸福的生活。既使把血流干、马革裹尸,愿为人民的解放事业,就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今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应该铭记那些征战南北的开国将士们,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把他们永远镌刻在历史的纪念碑上。包括我的父亲,来自山东胶东抗日根据地一位抗战老兵——王潜。

朋友们,您知道这组照片上这位胸前挂满勋章的耄耋老人为何老泪纵横吗?您想知道这组照片后面那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故事吗?70多年了。

1948年进入9月中旬,虽然已近中秋,太阳依然火辣辣的,烤的人头发昏,一场大战即将拉开序幕。14万多的解放军,从齐鲁大地的四面八方,似猛虎下山直扑济南城。这一天,从烟台向西疾行的一支队伍进入平度县境内,我和班里的战士小任走出队伍,我们向大部队挥挥手,拐进了一条小路。没走多远,就见到一个小村庄,小任指着村东头的一座房屋说:“班长,那就是俺家。”

进了村子,四处静悄悄的,前面不远处的十字路口,聚着10多个11、12岁的半大孩子,有的扛着红缨枪,有的拿着木棍子,低声说着什么,只见打头的一个孩子,挥了挥手说:“就这么着,各就各位。”就见他们三两个一伙,往四面散去。这场景,我很熟悉,我知道,这是村里的儿童团,配合民兵站岗放哨。战争,让这些此时本该在课堂里读书、在操场上嬉戏的孩子,过早的去面对残酷的现实,过早的去经历成人世界里的腥风血雨。“到了。”站在大门口,只见院门敞开着,小任嘴里不住地喊着:“娘,娘。”一面急匆匆的快步往堂屋走去。我打量着,房屋虽然老旧,院子也不大,但拾掇的很干净。我也迈了进去,堂屋门口出现了一个40多岁的中年妇女,一双小脚,身穿一件洗的发白的蓝布斜襟褂子,浑身上下清清爽爽,透着一股利索劲儿。

她高兴的笑着说:“快进屋,你怎么回来了?”小任摘下帽子,用衣袖擦着头上、脸上的汗水,一面不停的用帽子扇着,“娘,要打济南了,队伍从咱村子边路过,我跟队长告了假,队长让王班长陪俺回来看看您,2个点就得走。”大娘移开炕桌上装满针头线脑的簸箕,拿来两个粗瓷大碗,倒上凉开水,放在炕桌上,冲着我说:“小王班长,快上炕歇歇,村里前几天就做了动员,三个月,打下济南府,活捉王耀武,这不,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老少爷们跟着大部队,全都支前去了,村里全靠儿童团守着,我走不了远路,只能留在家里,做点针线活。”

望着炕上摞的小山丘一般的已做好的千层底布鞋,我感慨地说,“大娘,没有你们在后方大力的支援,我们很难打胜仗啊。”大娘说着话,来到灶旁,拿起地上瓦盆里的鸡蛋,带着歉意的说:只有一个鸡蛋,一边刷净了锅,倒上一瓢水,打上鸡蛋,盖上秫秸锅盖,往灶里填了把草,点燃后,拉着风箱,对小任招呼说,来,坐娘边上,娘跟你说个事。

小任拿了个马扎,和大娘并排坐着,大娘低声说着什么,只见小任微红着脸,一会摇头,一会点头。说话间,蛋煮熟了,大娘把蛋盛在碗里,拿了双筷子,端到我的面前说:“小王班长,快,趁热吃了。”我赶紧推辞道:“大娘,这可使不得,队伍上有纪律,不能拿老百姓一针一线,让小任吃吧。”大娘不由分说,把筷子硬塞到我手里,嗔怪地说:“大娘,大娘,你喊娘,喊声娘,你不就跟良先一样了。”她把碗也放在我手上,回头又走到灶边,把锅里剩下的汤装碗,撮了一点盐,递给小任:“你把汤喝了吧。”小任接过碗,吹了吹热气,咕嘟咕嘟几口喝下了。

大娘把碗筷放进锅里,催促我们说,不早了,你们快走吧,别误了点,赶不上队伍。走到院门口,大娘给小任正了正军帽,轻轻拍了拍他衣袖上的灰尘,一边抓着我的手,又抓起小任的手,放在我的手掌上,说:“小王班长,俺就这一个孩儿,你一定要保护好他。”我把另一只手放在大娘的手背上说:“大娘,放心,打下济南,我一定让他戴着大红花,回来见您。”小任也接着说:“娘,您放心,王班长打过日本鬼子,是个老兵了。”大娘把我们一直送到村口,叮嘱道,记得常捎个平安口信回来。

我回过身,叭的一个立正,给大娘敬了个礼,然后和小任大步向前走去。走了一段路,回头一看,大娘还站在村口,朝我们挥着手,我和小任也使劲的朝大娘招手:回去吧,娘。回吧,大娘。直到拐过一个弯,我看小任低着头,闷声不响,有点伤感,故意找话说:“小任,刚才大娘跟你说了些啥,神神秘秘的。”小任这才抬起头,又红了脸,不好意思地说:“俺娘给俺说了门亲事,是邻村姑姑一个远房亲戚家的闺女,娘说姑娘挺好的,知道我是队伍上的人,也不要彩礼,只要给她扯块花布缝件衣裳,成亲那天穿着就中。”望着一脸稚气的小任,望着他嘴边那一圈细细的淡黄的绒毛,随着口里说话时哈出的气轻轻的动着,我故意板着脸,说:“不行,我是哥,是班长,我都还没对象呢,你就准备娶媳妇了。”

小任的脸更红了,说话也开始结巴起来:俺,俺爹打鬼子那会儿牺牲了,娘说,只要俺娶了媳妇,生了娃,她就对得起俺爹了。打下济南,进了腊月,她准备给俺把喜事办了。说说笑笑,我们加快了追赶的步伐。

济南战役第二团胜利会师

随着大部队,一路向西,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就像秋风扫落叶一般,顺带着就把沿途被国民党占领的县城一一拿下。经过几天的急行军,我们这支部队于9月18日到达济南城下。没有休息,我们马上投入战斗,替换下已经苦战了两天的友邻部队。一阵炮声响过,大地一阵颤动,火光映红了半边天。战斗打的异常激烈,人员伤亡很大。我们从火线上抬下一个个牺牲的战士,抢救下一个个伤员,稍作包扎,由民工担架队送往后方救治。身边也不时有我们的战友倒下。激烈的战斗至24日结束,济南城宣告解放。

我们开始打扫战场,清点人员伤亡情况,此时,我才知道小任牺牲了,乍一听,我的脑袋轰的一声炸开,我疯了一般,在城外的各个救护点寻找,小任啊小任,即使是缺条胳膊少条腿,你也要活着,你还不到18岁啊!战斗结束,队伍拉到济南城外一个叫三棵树的村庄休整。三个卫生班都有人员伤亡,我和二、三班的班长来到村外,我们三人抱头痛哭,朝夕相处的战友、兄弟,转眼间就天人永隔,再也见不到了。卫生队长红肿着眼睛,从村里出来,看到我们在哭,他流着泪,大声吼着:你们干什么,跑这开追悼会来了,让战士们看见像什么。我哭得接不上气,小任啊,大娘等着你打下济南回家娶媳妇,她等着抱孙子,如今你不知埋骨何处,让我怎么跟大娘交待啊……

时光荏苒。年轻时候,他是一声轻叹:小任啊,今天,新中国阳光明媚,你却长眠地下;到了中年,他是眼圈微红:小任啊,今天,我是儿女双全,你却……;步入老年,他是泪眼朦胧:小任啊,今天,我已安享晚年,你却……;如今,当年英姿勃发的小王班长,已是步履蹒跚的耄耋老人,他是涕泪长流:小任啊,我多希望能在有生之年,找到你的墓地,给你献束花,鞠个躬。在那枪林弹雨的烽火年代,我幸运的活下来,你,牺牲了;我多希望能找到大娘的坟堆,给她上炷香,鞠个躬(我老了,没法跪下磕头),对她说声:大娘,对不起。当年,您让俺吃下的那粒荷包蛋,几十年来,一直堵在我的心头。我知道,那是穷苦百姓对幸福生活的渴盼,那是老区人民对子弟兵的一片深情。

2012年4月21日南下干部回家

山东南下福建干部代表团参观济南战役纪念馆

这一天,当年的战士,如今的老人及他们的二代、三代,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聚到了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缅怀牺牲的战友,追忆当年的岁月。在向纪念碑献上一支鲜花,深深的鞠躬后,一个老人抬起头来,已是满脸泪水,哽咽着说不出话来。站在一旁的女儿急了,埋怨地说:“爸,这么多人,干嘛呢你这是?”老人不住的抽泣,不远处的管委会负责同志快步过来问了原由,紧紧的握着老人的手说:“王老,这个战士,是咱们山东人的骄傲,您把他的名字告诉我,咱们把他刻在纪念墙上。以后,你就可以常来看他了。”

老人呆了片刻,突然嚎啕大哭:“我,我怎么突然,突然想不起他的模样,记不起他的名字了?”那双昏花的老眼,茫然的望着遥远的天际,口中喃喃地说着:“大娘肯定早去世了,他没有娶媳妇,他没有儿女,在这个世界上,如果连我都记不住他,那,还有谁会记住他呢?”老人情难自禁,泣不成声。女儿也是泪流满面,她对着老人的耳朵大声说(老人耳背):“爸,别难过,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上,有他的身影;天安门广场上空飘扬的五星红旗,有他的鲜血,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共和国不会忘记!!!”几声咔嚓,几个瞬间被定格,定格在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落成5周年的日子,定格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66周年纪念日,定格在了2015年4月21日。

2015年4月21日山东南下干部纪念碑落成典礼纪念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当年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先烈们的背影也已渐行渐远成为历史。山河无恙,岁月清明,我们这一代人有幸美好的生活,在这繁华盛世,我们前辈们的革命历史,绝不能被遗忘。谨以此篇短文,特献给曾经在腥风血雨中牺牲的任良先叔叔及众多先烈们!此篇短文也是老父亲生前,他一生中,留在老人家心头中永远的痛,铭记历史,吾辈当自强!

王潜同志主要生平简历

王潜,男,1928年3月生,汉族,山东省海阳市人。1942年,海阳县第一任县长张维慈,指定王潜为儿童团长(张维慈同志是新中国成立后厦门市第一任市长)。1944年10月在家乡山东胶东抗日根据地,参加了由许世友领导的胶东军区,八路军地方抗日游击队,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4年后,历任八路军区中队、胶东地区海阳县独立营战士、胶东军区卫生员、37师卫生班长、医助、助理军医等。

1947年2月,因部队升级改编后,由许世友率领的山东兵团(东兵团)十三纵队担任军医,1949年2月,因全军统一改编为第三野战军第三十一军,归属叶飞司令员、韦国清政委的十兵团建制。

主要参战经历:

曾参加了胶东保卫战、解放潍县战役、济南战役、解放兖州、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解放福州、漳厦战役、解放厦门等战役,参与福建境内的剿匪反霸斗争。曾多次荣立二等、三等战功与表彰嘉奖,他们是为新中国解放做出卓越贡献的开国将士,为解放福建与建设奉献出自己的一生,是值得人民尊敬的英雄,是参与国家建设的人民功臣。

根据中央与华东局命令,为了福建的建设需要,于1956年由所在的31军,抽调到参加地方,去支援政府部门工作,后转业闽东地区的霞浦县工作,于1982年离职休养,于2021年5月在山东家乡海阳市去世,享年94 岁。

山东抗日老战士、南下福建老干部后代

吴仲盛、王惠莉、王闽娜、王东建

2024年5月30日

本文整理者:苏志强

[作者简介]:苏志强,男,中共党员,1960年7月出生于福建省福安市,祖籍山东济南章丘。大学学历、高级经济师。福建宁德市国有资产监管委员会《建筑工程项目》评审专家组委员,山东南下福建干部历史研究会副秘书长、山东省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会、齐鲁姓氏文化与家风研究会的副会长、齐鲁苏氏文化与家风研究会会长,福建宁德山东商会创会会长,宁德市山东南下干部历史研究会创会长,宁德市建筑工程中级职称评审委员。

主要履历:1976年在山东老家章丘插队知青,1982年返城在福建宁德市商业局属企业工作,历任科长、部门负责人、企业法人等职务。1997年在福州大学就读,2007年在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班学习。历任政协福安市委员会委员,政协宁德市委员会委员。2020年8月退休,现兼任宁德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常务副秘书长。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