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种意义上来说,拼多多的发展历程就是消费习惯深层变化的写照。消费即生活,只要人们依然对美好有所期待,消费的需求就会永远存在。
这是变化的一年,许多行业在洗牌,新旧传奇正交替。
前有字节跳动营收超过腾讯,后有拼多多市值超过阿里,复杂的商业世界,变化是唯一的不变,但人们还是持之以恒地追求,追求持续的增长秘诀。
把握确定性的商业技巧是什么?一代投资大佬、巴菲特的黄金搭档查理·芒格留下的答案是:第一秉持长期主义,第二时刻等待机会出现,并在它现身时果断出手。
他为此专门剖析了自己欣赏的公司Costco,认为其贯彻“极致性价比”战略,通过优价好物为单品带来更高的销售量和更高的周转效率,从而反向推动成本降低,形成正循环。将他的看法放置在中国语境会发现,以稳健著称的拼多多有着同样的底色。三季报释出,拼多多继二季度业绩大超预期之后,再度给出了营收688.4亿元,净利润170.3亿元的惊人财报,增速分别达到93.9%及47%。
在电商市场早已进入白热化竞争阶段的今天,拼多多无疑找到了新的增长逻辑,即主动触发机会、创造机会。以跨境业务驱动第二增长飞轮,是拼多多在一轮又一轮电商大考中自觉提交的附加题。
出海有方三季报显示,拼多多的跨境业务已经在迅猛发展的基础上再攀登了新的高峰。 688亿元的收入比市场预期高了近150亿人民币,造成“水位差”的变数就来自跨境业务。 由多多跨境、多多买菜业务为主要构成的 交易服务收入 291.53亿元,同比增幅达315% 。
财报后电话会上,陈磊透露多多跨境的服务已经触达全球40多个国家及地区,每天出口包裹量超过40万个,日均货重达600吨左右,其中一半以上发往公认具备较强购买力的美国市场。
单从时间跨度来看,自多多跨境启动以来,拼多多的增长就一直保持着强势姿态。被投资者视为“出海标杆”的跨境业务给拼多多提供了新的保障,并逐步成为带动拼多多高速发展的下个增长引擎。业绩大涨背后,显然也有着多方面因素驱使:
其一,是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正走在由大到强、由强到精的发展路上,希望获得更高分工收益的商家势必会走向出海,完成国产替代。
按照商务部《中国数字贸易发展报告(2022)》中的信息,2022年是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首度突破2万亿元,增长9.8%。海关方面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已经来到1.7万亿元,同比增长14.4%,其中出口1.3万亿元,增速为17.7%,出海带来的收益可见一斑。
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黄文涛表示:“推动中间产品内向化发展,即实现高端原材料、零部件等中间品的进口替代,是我国摆脱‘低附加值’出口陷阱,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他还进一步指出,比起需要进口材料、协调偏多偏复杂的产业,从产业链较为成熟、基本能在国内完成原料采购和组装的一般贸易做起会更顺手。纺织服装、日用百货、家用电器等接受过国内电商平台“教育”的厂商就属于此列,这也为商家尝试跨境找到了更多推动力。
其二,是拼多多在供应链方面下的功夫深,拥有的资源多,自然而然地成了商家首选。
从农产品起家的拼多多,在一开始就锻造了极强的供应链管理和覆盖能力。众所周知,农产品难上电商的原因是重运营、品类多、损耗大,但拼多多一直将其看作结构性进化的锚点,深入毛细血管与产地建立直接联系,多年积累的供应链基础为它和商家创造了更紧密的联结,转向出海的学习成本和组织成本更低,成长也自然更快。
其三,是多多跨境在深入研究市场情况的基础上做了大量创新,提供更多服务与工具,实现了产业链共赢。
于传统工厂而言,察觉出海的机遇并不少,完成转型以适应新环境这一隐形门槛才是众人无法吃到蛋糕的原因。
毕竟对于做惯了ToB生意的工厂,按需下单的操作路径很熟悉,兼顾批发和零售却很难,拼多多推出“全托管”、“柔性供应”等创新模式,用意就在于降低了传统外贸型工厂的出海成本,让中国产业带的成千上万工厂能直接面对消费者,创造自己的品牌。有商家透露,以前销售一件商品只有5分钱利润,通过多多跨境,可以赚到几十上百倍的利润。
长板依旧对于国内消费者来说,从跨境业务感受拼多多的风格毕竟还隔了层纱,拼多多的稳定与进步,主站的呈现更直观。
据三季报数据,拼多多收入增长强劲,报告期内营收环比近增166亿元,实现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口径净利润155.4亿元,同比增长47%,净利润率为22.6%,经调整净利润129.74亿元。
这已经是拼多多连续盈利的第九个季度,11月28日开盘前股价就已经大涨12个百分点,收盘时每股报收139美元。截至发稿,拼多多市值来到1930.04亿美元的新高点,超过阿里巴巴近46亿美元。
从业务构成来看,拼多多的在线广告业务营收录得396.9亿元,在总营收中的占比为56.6%。考虑到跨境业务及多多买菜几乎没有广告位,这近400亿元的收入基本能看作主站创收,超出市场预期近10亿元。海豚投研认为,如果再考虑到主站针对品牌的百亿补贴频道(功能类似Tmall)还有对品牌和大商家的佣金收入,“等于说拼多多主站整体的收入增速可能已超过40%。”
有高增长打底,多家券商给予拼多多较高评价。中信证券将拼多多2023至2025年的预期收入从2069亿、2730亿及3355亿元,上调至2361亿、3232亿及3967亿元,净利润分别上调16.7%、26.6%和32.6%。花旗也将拼多多目标价格从153美元上调至173美元。
从消费者角度来看,能够让大摩在研报中称拼多多为“中国电子商务领域首选”,主要原因还是拼多多打造了更好的用户使用环境,实现整体购物体验的优化提升。
例如海豚投研简报中提到的“百亿补贴”,拼多多之所以选择持续推进,甚至助推它成为了互联网电商的固定模块,核心就在于想用户之所想,与最广泛的消费者共情,尽可能满足每个普通用户的日常需求。
试想一下,当价格一度让钱包“肉疼”的产品获得平台补贴、官方背书,你会选择原价下单还是成为“拼”门信徒?选择并不难做。
官方数据显示,拼多多双11大促期间百亿补贴用户规模突破6.2亿,一线城市用户订单量同比增长113%,四五线城市下单金额同比增长167%。
百亿补贴为拼多多赋予了设备升级优选平台的角色,英伟达高端游戏显卡成为最热销的单品,单品销量同比增长超过300%。此外,显卡同比增长120%,主板同比增长223%,硬盘同比增长164%,键盘鼠标同比增长90%。总的来说,拼多多正带领电商购物全链路升级。
此外,农业依旧是拼多多“不忘初心”的重点。丰收节期间拼多多投入10亿元资源包,联合平台30万涉农商家与全国超1000个农产区上线“多多丰收馆”,助力农户丰产增收,推动农产品产业带提质增效。
其他需要关注的行业,拼多多也不吝资源。9月26日始,拼多多持续投入亿元级读书基金进行官方补贴,叠加“百亿补贴”频道重点资源,联合上百家国内知名出版社、图书公司,为近9亿用户送去1200种、600万册平价正版好书。
为帮扶遭受台风“杜苏芮”影响的京津冀等多地受灾群众,拼多多向中华慈善总会捐赠3000万元。以持久耐心和长期投入,拼多多一直走在承担社会责任、推动产业进步的路上。
张弛有度某种意义上来说,拼多多的发展历程就是消费习惯深层变化的写照。 消费即生活,只要人们依然对美好有所期待,消费的需求就会永远存在。
它可能会变得更多元,希望商品成为复合型好物,好看、好玩、好价类的多边形战士越来越多;也可能变得更极致,提高履约能力及购物体验的标准,升级供给能力、服务保障、履约配送等维度的综合体验。
但回到本质来看,需求才是商业世界里不变的命题。正如拼多多高管在业绩电话会上所说,今年是消费提振年,更多优质的工厂、商家在不同平台崭露头角,竞争无法避免的同时,大环境其实正在变好。“应对竞争的思路不是看竞争者做什么,而是看消费者需要什么。”
秉持这样的观点,拼多多通过升级好服务来提高消费者对平台的信任,从而满足诉求、引导消费,让商家在销量增长之余发挥出品牌的余力,实现长期增长、可持续增长,这对电商行业也是新的启发。
在国内,拼多多用“国货节”、“多多读书月”等方式聚合平台与商家之力,投入特色直播、百亿补贴及万人团等扶持资源提高声量及销量,有品牌表示在这期间实现了过去两年40倍的增长。
在海外,“黑五”大促期间多多跨境继续推出价格补贴策略,让海外消费者能够买到百万量级高性价比商品,据第一财经消息,“网购星期一”开启的前八个小时,亚马逊、沃尔玛等大型零售商的平均消费交易额比去年略微下降,Temu等新平台显得更为亮眼。
如果说重投实体供应链建设,打造兼具韧性与竞争力的产业带是拼多多高效紧凑的风格外化,那么简化操作让消费者拿到实在好处,就是拼多多“用户文化”里一以贯之的松弛显现。
消费者的诉求不难猜,合理价格带里,谁能提供更多的选择,谁就能赢得更多用户流量。
刚刚过去的双十一,拼多多首次在百亿补贴基础上叠加单件立减的玩法,并将进口好物纳入补贴。“通过建立长效机制,提升实惠的易得性,改善优惠供给的普惠性”的拼多多,才最终实现了全域消费快速提升。
无论质价比还是柔性供应,拼多多吸引用户与商家的利器都是如此,它真正答出的附加题,是洞察各方的需求,用超预期的服务和质量实现电商平台的推动意义。
回到芒格对Costco的解析,Costco的高周转策略并非最重要的,因为它的用意如此明显,其他公司却很难替代,核心还是背后代表的极强执行力。“你必须真的着手去做,然后每天、每周、每年作分析,持续40年,这并不容易。”
这也是拼多多对“需求才是硬道理”的诠释重点,看见消费生态中多元复杂的需求之后,电商平台要做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前行方式,然后与时代共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