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披露,特朗普的过渡团队已经拟好了退出《巴黎协定》所需的行政指令及总统声明。尚未正式履职,特朗普便有意向退出这一国际协议,他背后打的什么算盘?
一、特朗普再退《巴黎协定》早在2017年,特朗普1.0时期,就曾宣布美国将退出《巴黎协定》。然而,根据该协定于2015年底达成的条款,任何缔约国在协定生效日起的三年内均无权退出。因此,美国的正式退出直到2020年11月4日才得以实现。等特朗普在2025年1月就职总统,他将有权利立即向联合国递交退出《巴黎协定》的通知书,这一次美国将会立刻退出,不会受到条款的束缚。
此次特朗普二度带领美国退出《巴黎协定》的举动,将让美国在全球气候外交舞台上被孤立,还可能在全球气候治理领域留下一个显著的空缺,为中国提供了一个契机,以增强其在全球范围的影响力。借此机会,中国或许能够赢得更广泛的国际信任,进而在世界其他区域面临更低的贸易障碍,促进太阳能板和风力涡轮机等绿色产品的出口。既然弊端如此多,那为何特朗普还执意要退出?二、特朗普背后的考量特朗普始终秉持“美国至上”的原则,着重于推动国内经济的繁荣与就业的增长。他坚信,《巴黎协定》对美国的能源行业及整体经济带来负面影响,不仅提升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还可能削弱就业市场的活力。同时特朗普个人对于气候变化议题持有一种质疑的态度,他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气候变暖或许是一个被夸大的说法,甚至可能是一种骗局。这一立场在他的竞选宣言及后续的政策规划中均有明显的体现。特朗普选择将《巴黎协定》作为首要调整对象,还源于他想让美国再工业化。
过去,由于制造业的外迁,美国对节能减排的要求相对宽松。然而,随着特朗普计划将制造业迁回美国,并将其视为重要政绩,他自然不愿受到《巴黎协定》的束缚,该协定的严格限制可能会严重阻碍美国的再工业化进程。在世界大国责任与美国自身利益之间,特朗普毫无疑问选择了后者.三、美式“契约精神”本质是强盗逻辑特朗普执政期间的“退群”行为不仅限于气候议题,还广泛波及至多个国际领域。短短数年间,美国相继退出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权理事会以及《中导条约》等一系列关键国际协议与组织。特朗普的频繁退群,不仅加剧了美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疏离感,更彻底揭露了美国所谓的“契约精神”不过是一种强盗逻辑。一旦自身利益受损,这些所谓的契约便迅速被置于脑后。
美国标榜的“国际规则”,实质上是以“美国优先”为内核的自利逻辑。虽然特朗普的退出国际组织之举可能在短期内为美国带来某些利益,但从长远视角审视,这无疑会削弱美国的国际信誉,最终将导致其霸权地位遭受重创,一落千丈,不过这可能要下一任总统来买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