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的一个典型特征是:
我们生活的地方,和工作的地方,通常不在一起。
如果有一份走路三五分钟即可到家的工作,大多情况下要么是支付不了长距离通勤的低收入人群,要么是人人羡慕的铁饭碗工作。
上班通勤半个小时,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家常便饭。
而调查数据表明,45分钟,是大城市主流的通勤时间。超过一小时的通勤距离,在我们的身边并不少见。
在平均速度不到40公里/小时的城市里,45分钟的通勤距离,意味着需要开车的空间距离约为30公里。
按照这个标准算,扣除节假日和休息日,一年的往返通勤距离,走过的空间距离,大约在1.3万公里。
1.3万公里,需要消耗掉多少汽油呢?
有一家专门做油耗排行榜的网站,收录了不同车型的油耗情况,燃油车的油耗,大多分布在6L/百公里-8L/百公里的范围内。
考虑到城市道路,燃油并不能充分燃油,此处取8L/百公里。
按照这个标准,一年1.3万公里的通勤距离,如果驾车,大约会消耗掉1000升的汽油。
我们采用这个标准,结合各国的汽油价格,来衡量全球各国消耗掉1000升汽油所需要付出的成本。
衡量的标准,通常会采用汽油与收入来对比。但在有些国家(比如我国),居民的收入,有很大一部分会以储蓄的形式留存(所谓人均存款11万元是也),没能转化为消费。
以收入为参考对象,会拉低我国消费1000升汽油所需要的代价。采用消费数据,是更为公平的对比方法。
在支出法GDP核算中,有一组数据叫居民最终消费支出,结合各国人口,可得到各国人均居民最终消费数据。
用1000升汽油X当地油价(数据来自全球油价globalpetrolprices)÷人均居民最终消费X100,得到消费1000升汽油,占当地人均消费的百分比。
扣除数据缺失的太平洋岛国和欠发达区域,各国每1000升汽油成本占消费的比重,从1%到600%不等。
其中成本最低的为利比亚,不到1%。
利比亚在哪里,便是相声段子里所说的,“在利比亚卖一块钱的石油,在我们这旮旯要卖八块”。
从分布看,欧洲、拉美、北美用于1000升汽油的开销,普遍要低于发展水平更低的非洲地区。
主要国家中,美国2.3%,印度91%,我国26%,英国6.3%。有意思的是,人均年消费石油仅占消费总额2.3%的美国,率先拉开了电动车竞争的大门。
一年的收入,四分之一用来给车加油,显然采用这种通勤方式,是平均消费水平下的家庭承担不起的,仅限于少数人。
幸运的是,我们生活在一个高居住密度形态的国家,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可以大幅度降低通勤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