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人读史”:廖耀湘执行不力

二哥雨二 2024-11-07 16:01:02

原国民党高级将领的回忆文章,无一不是在骂蒋介石乱指挥,把自己给洗得干干净净,如同完人一样。后来的文学及影视作品,也大致以此为蓝本,跟着一窝蜂地大骂蒋介石。这事儿也好说得很,后朝的人,骂前朝的亡国之君,当然是骂得越凶越好,骂得越入骨也就越解气。俗人觉得,老百姓怎么骂似乎都不为过,可他们这些人,骂老头子的时候,是否想过自己有没有错?不是轻描淡写的错,而是真正的错。要知道,自己当初也是“帮凶”啊,而且好多人都是不称职的“帮凶”。

在电视剧《特赦1959》中,所演绎的,同样没有脱离此窠臼,照样是在骂蒋介石,而且一个个如同受到了极大的委屈一样,这里面就有一个人,叫廖耀湘。不过,导演给他的戏份并不多,而且肯定没有研究过廖耀湘这个人,把他演绎成了一个老实巴脚的老头儿形象,实在和这位留学法国圣希尔军校、且狂傲、暴躁的年轻将领不相符。即便是1956年战犯集中功德林时,他才刚刚50岁。而据沈醉先生回忆,被关押进功德林之后,他还说他的家乡湖南宝庆出了两大名人,第一位是蔡松坡(蔡锷),第二位便是他廖耀湘。

于是有人问了一句:假如让他和范汉杰、卢浚泉讨论一下,他是如何救援锦州的,不知这位宝庆“第二名人”该作何回答。而有关这一问题,他的参谋长杨焜在他写完那篇《辽西战役的背景和结局》之后,便写了一篇《辽西战役补述》,直击廖耀湘的错失,总结出他援锦战役的几处过失来。

总体说来是思想有问题,行动不积极,强调客观性,推诿又扯皮。

其一、拖延时间,蒋介石于9月26日做出援锦决定,并派出顾祝同赴沈督战,可他们和顾祝同扯了三天皮,最后答应先行动起来再说,可等到10月2日,蒋介石赶到沈阳时,他们又开始说三道四,最后在蒋介石的严令之下,才不得不又答应行动,真正行动的时间,已经到10月8日了,而且是局部行动,各部真正集结的时间为10月11日黄昏。而他的部队集结,离出发地最远的,也不过是一天半的路程。从蒋介石做出决定到廖耀湘付诸行动,整整半个月的时间过去了,如果说救兵如救火的话,范汉杰早已烧成木炭了。

其二,兵力部署上,厚此薄彼,西进兵团的战斗力排名为:新6军、新1军、新3军、第49军、第71军(第52军没有参与攻击),可这位廖司令官在用兵上,仅以战力最差、前期受创严重的第71军使用于正面,而将兵团主力使用在对付法库、彰武右侧的威胁上。这样一来,直到锦州失守,他的主力部队还在彰武一带按兵不动,或执行次要的作战任务,如驱逐少数翼侧威胁的解放军,搜劫民间粮食、副食品,以及捕杀共产党地方干部,抢运彰武附近解放军仓库物资,等等。

其三,架桥速度太慢,工兵派出的少,征集的民工也少。

其四,对于蒋介石的严令和派来的督战官员罗泽闿大谈困难,周旋应付,最后还大骂罗泽闿不懂道理,不应该催促他行动,云云。

其五、寄希望于队友赶快完蛋,他们便不执行救援任务了,他自己都说:“我判断不会出几天,锦州就会被解决,那时我们就不要前进了。”

杨焜最后总结说,蒋介石和廖耀湘双方,“一方是凭主观想象,不顾客观条件,一味逼着硬干,企图实现其梦想的愿望;一方是贪图享乐,见死不救,阳奉阴违,敷衍应付,达到避免损失,保全实力的目的。各走极端,各有打算,这样,怎能不失败呢?”

0 阅读: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