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喜欢历史的朋友,应该早就知道,在屈原之前就已有端午节,这已不算是新鲜话题,但背后我们又知道多少典故和传说呢?今天请允许小岩为大家一一细说。
“龙舟竞渡”原来是巫术遗风一年容易又端午,端午节又临近了。端午节,吃粽、赛龙舟、斗草、悼屈原,三岁小孩皆知,年年如是,太阳底下无新事,还有什么可资一谈的趣闻异闻或者天荒夜谭?
以下短短百来字的“常识”,可谓家传户晓老幼皆知。话说屈原大夫被楚怀王疏远,郁郁不得志,抱着大石投汨罗江而死。传说当地百姓投粽子喂鱼,又划龙舟吓走江中鱼虾,以免屈原遗体被惊扰。后世每逢端午节,世人便吃粽子划龙舟,以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
可正如耶稣并非12月25日出生一般,其实端午节也非为纪念屈原而设。鉴于网友来自五湖四海,小岩不知大家对端午认识多少,不得已先来一点近人的考据资料:
虽然今天人人都说端午赛龙舟吃粽是为了纪念屈原,但已有无数历史学者考据,早在屈原出生前,古人已在过端午节;划龙舟也不限于端午才举行,龙舟竞渡的习俗也早于屈原投河自尽。
至于民间流传的端午乃是为了纪念伍子胥或介之推,也是后来的附会。
虽然战国时的中原地区已有赛龙舟习俗,比如河南汲县山彪镇战国墓葬所出土,战国时期墓葬的水陆攻战纹铜鉴及其鉴纹,上面就摹绘有龙舟竞渡图,但历史学者普遍相信,端午节与龙舟等习俗,皆发源于南方。
此话题并不新鲜,历来研究学者甚众。随便举例便有闻一多《端午考》及《端午节的历史教育》、张心勤《端午节非因屈原考》、何新《端午考》等。因本文并非学术论文,小岩也无意写成“端午来源考”,所以略过不提,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证。
那么,我们为何要过端午节?古人以地支纪月,单月为“阳”;端午正值仲夏,阳气始盛,因此五月五日称为“端午”或“端阳”。阴阳五行之说把“五、午”视为火旺之相,过旺则毒,故“端午”又称“五毒日”。
这里提到的“五毒”,就是古时在人们看来有毒害的五种动物:蛇、蝎、壁虎、蜈蚣、蟾蜍。为了避免毒虫侵扰,人们想尽办法,因此在民间形成了种种“驱毒”风俗。
同时古人也观察到,五月是蚊虫滋生、疾病多发之时,所以素有“善正月,恶五月”之说。
由于五月是凶月,疾病丛生,古巫医遂以巫术防疫。兰草、菖蒲、艾草、雄黄这些各地民族的常见端午节庆用品,其实都是巫医的防疫工具,并演变为五彩缕、香荷包、五毒兜肚、五毒符等法宝。
例如在潮汕地区,端午节仍保存不少风俗,如插艾草、采草药、浴药汤、食药膳、吃粽子、贮龙须水等。其他地区则没有了那么多讲究,粽子是要吃的,龙舟就越来越少人看,除了龙友拍照,其余艾草、雄黄酒等,完全不属主流习俗。
龙舟竞渡,所为何来?其实存在不同的传说故事谈到龙舟竞渡的渊源,据历史学者考据,一般有龙图腾崇拜、驱旱求雨、祓邪厌胜等巫术仪式的说法。正如前文所述,古人视端午为疾病流行季节,赛龙舟可能是一种驱除疾病的巫术。早在魏晋南北朝的人把赛龙舟起源归于屈原之前,民间本有“五月划船”风俗:
巫师举行仪式,举火启船,架船者头戴“厌胜”之物,临赛掷桃符兵罐,最后“送标”、“烧纸船”,意味把疾病灾害用船送往远处。
浙江武义地区,现在都流传着“端午船不推,瘟病要发生”的观念,故端午节会举行“推龙船,送瘟疫”仪式,用纸扎的龙船送鬼。
另一种说法指古代吴越地区以龙为图腾,赛龙舟是为了“祭龙”。探索这方面的巫术,从苗族龙船节可见一二。
黔东南流传两个民间传说。第一个说,龙王有一次行错雨步,搞错了下雨的时间。玉帝大怒,命雷公把龙王劈成数段抛入江中。从此天下大旱,苗民遂造龙船划渡,象征龙王复活,祈求天降甘霖。
依照这个传说,龙舟巫术是为了“求雨”。
另一传说呢?说有一对父子在江中打鱼,触怒龙王,儿子被龙王抓走,父亲一怒之下放火烧龙宫,将龙砍成几段,浮尸江中。百姓上前捡龙肉分吃。但百姓吃了龙肉之后,九天九夜天色全黑。后来一位妇女带小孩到江边洗衣服,孩子用棒槌拍打江水,并不停地念着模仿击鼓的“咚咚”声,不久天就亮了。从此苗民都过龙船节,敲着鼓点子赛龙船。
依此传说,龙舟巫术是为了驱逐黑暗唤回光明。
除了我们汉族之外,苗人也过龙船节,而且非常讲究仪式感。
在河边有龙神之位的井边、沟边,要置方桌一张,桌脚绑上树枝、雨伞、红布、纸钱和一把青草。桌上供米一升,去毛白公鸡一只,以扫邪敬神。古时候还要请巫师念经,现在大多从简。但仍隐见巫术的规矩,如龙船在划渡中不得半途停顿或休息,须一鼓作气划至终点。待龙船调头后,掌舵者分给水手每人一束青草用以驱邪,一齐投入江中。
在南方水乡,造龙船的过程仍有行巫的轨迹:从选材上,水乡人认为,樟树是神木,有灵气、能通神,龙头龙尾要选用成年的大樟树;船体则要用上好的杉木,杉木材质上乘,光滑轻盈,用这样的木材制造的龙舟轻巧快速,才富灵性。
大家还知道多少端午节的资讯呢?欢迎留言、评论、指正,更别忘了关注小岩,收看更多的精彩内容哦。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