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朱可夫在苏联军队中遭到很多人的痛恨?原因耐人寻味

德闲说历史故事 2024-11-11 03:09:01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临川

编辑|t

引言

1945年,红场阅兵的荣耀时刻,朱可夫骑着白马接受了全苏联的致敬;但谁能想到,这位“胜利的象征”很快从顶点跌落!

赫鲁晓夫和斯大林相继对他下手,让这位苏联的英雄元帅成了“弃将”。究竟是什么让朱可夫遭到如此多人的痛恨?是过于锋芒毕露的性格,还是不容异己的政治环境?

“胜利将军”,还是“高调惹祸”?

朱可夫这个名字,提起它,苏联人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是苏联红军的传奇元帅,在卫国战争期间立下赫赫战功,被称为“胜利的象征”。

从一个贫苦家庭出身的平凡士兵,到位高权重的苏联元帅,这一路走来,朱可夫堪称是苏联军中的“逆袭榜样”。但就是这么一位战功卓著的将军,战后却逐渐成了军内外众人忌惮的对象。

战争时期的朱可夫,堪称苏联的“救火队长”。哪里战事紧张,哪里就有朱可夫的身影。他参与指挥的莫斯科保卫战、列宁格勒战役、库尔斯克会战等重大战役,不仅挽回了苏联的局势,还让他声名大噪。

尤其是在莫斯科保卫战期间,朱可夫调度兵力、严密指挥,硬是在德国闪电战的攻势下稳住了阵脚,保住了苏联的首都。

可以说,在战争时期,朱可夫的冷静指挥与强硬作风成了苏联军队的支柱。前线的士兵们甚至称他为“战神”,这份敬畏不光是因为他指挥有方,还因为他有种近乎不近人情的严格。

士兵们既崇拜他,又害怕他。

但是,朱可夫的这种刚硬作风,到了和平年代却成了麻烦的根源。战时他不畏惧任何敌人,战后他不惧任何官员。他习惯了发号施令的高姿态,凡事喜欢高调表态,甚至对斯大林的战略决策都有所微词,毫不掩饰自己的不满。

这种不留情面的性格让很多军内外的人对他敬而远之,甚至有人直接称他为“军队里的霸王”。

最具象征性的一幕是1945年苏联红场阅兵,朱可夫骑着白马威风凛凛地出场,这在当时的苏联几乎成为他高调的象征。

要知道,在苏联这样的国家,独占风头并不是什么明智之举。高调的朱可夫因此引来了军内外不少人的不满。这一切让他虽功成名就,却也步步生危。

在苏联这样的体制中,功成名就者最忌讳的就是锋芒毕露,尤其是在拥有最高权力的斯大林面前。

斯大林一方面欣赏朱可夫的指挥才能,一方面却对朱可夫的“高调”表现心存戒备。朱可夫的自信在某些同僚眼中成了自大和狂妄,甚至有人认为他将个人利益置于国家之上,成为苏联军事领域的“异类”。

尤其是他骑白马上场、接受民众欢呼的场面更引起高层的忌惮。朱可夫这位“胜利将军”在无形中就成了众人眼中的“高调惹祸”。

“胜利的象征”为什么成了“眼中钉”?

要说战时他是战神,但到了战后,这位战神成了不折不扣的“麻烦神”。而让朱可夫地位开始摇晃的,恰恰是他在战后所表现出的“功高震主”的风格。

斯大林对朱可夫一开始是倚重的,但渐渐地也开始对他有所戒备。毕竟在苏联,独领风骚的人通常不会有好下场,朱可夫的锋芒毕露给自己埋下了不少隐患。

1946年,斯大林开始“收拾”朱可夫。原因很简单,这位元帅在战后获得了极高的声望,甚至在许多苏联民众心中成了“英雄”。这在苏联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斯大林觉得,朱可夫这样下去会威胁到自己的权威,于是他以“军内纪律不佳”为由,将朱可夫调任至次要的军区。对朱可夫来说,这无异于被贬斥。

要知道,他可是刚刚在战场上建立了赫赫战功的元帅,结果被贬到一个偏远军区,心里的落差可想而知。

但朱可夫被打压的原因并不止于此。战争结束后,他曾被指控“非法占有战利品”,即从德国带回了一些战利品,比如绘画、瓷器等,这件事在当时的苏联掀起了不小的风波。

这些战利品本是战争结束后从德国带回的,但朱可夫此举无疑给了他在政敌面前的把柄,被批评为“贪图个人享受”。

可以说,这些“战利品丑闻”使得朱可夫在军中和高层中的形象大打折扣,也为他的对手提供了绝佳的攻击理由。

最重要的是,朱可夫这人性格刚强,凡事直言不讳,不喜欢打太极拳。

和平年代的苏联,很多人都觉得他“碍眼”,尤其是赫鲁晓夫。赫鲁晓夫上台后,本想利用朱可夫的威望,但没过多久就觉得朱可夫是块烫手山芋。

赫鲁晓夫认为朱可夫的独断专行有可能威胁到自己的权力,便对他逐渐采取冷淡态度,甚至在1957年找借口解除了他的职务。

从荣耀到失宠:一个将军的浮沉

朱可夫的人生从荣耀走向失宠,虽然是非功过难分,但原因却耐人寻味。斯大林去世后,赫鲁晓夫接手政权,曾一度试图依靠朱可夫的声望,毕竟朱可夫在军中有着深厚的影响力。

可赫鲁晓夫逐渐发现,朱可夫并不是他能轻易掌控的人。尤其是朱可夫一贯的强硬作风和对权力的毫不掩饰,让赫鲁晓夫感到不安。

于是,赫鲁晓夫最终决定彻底边缘化这位“战神”。他迅速解除朱可夫的国防部长职务,把他推向了苏联政治的边缘。

朱可夫的职业生涯至此彻底走向了终结,从前线归来的英雄被打入冷宫,不再受到重用。曾经的辉煌和荣耀如今成了一段沉重的过往,朱可夫只能在自己的回忆中独自徘徊。

到晚年,朱可夫已彻底失去政界的话语权,成为一个象征性的名字。尽管人们依然尊敬他的战功,但对他的个人性格和行事方式依旧褒贬不一。

对于朱可夫来说,他的结局是注定的。他在军中所表现出的自信和高调在战争时期成了他的优势,可和平年代却成了他的包袱,甚至是祸根。他的强硬和锋芒毕露让他在复杂的苏联政治环境中寸步难行,逐渐走向边缘。

在苏联这个体制下,军人必须“懂规矩”,而朱可夫偏偏是一个桀骜不驯的存在。

他的高调和直率不仅让他赢得了战争时期的胜利,更让他在政治斗争中摔了一个“跟头”。他的经历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苏联军事体制的缩影。

参考资料

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_百科

功过自有评说——《朱可夫大传》序

常玢 来源:《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14年第1期 2014年03月14日

0 阅读:180
评论列表
  • 2024-11-15 07:36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