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香港终于回归祖国,可在此之前,为了香港的问题,两国谈判数十次。
其中一次就发生在1984年。那次谈判发生了一件事情,闹得沸沸扬扬,差点因此推翻了长期的谈判结果。
当时担任国防部部长的耿飚因为一次失言,竟让香港媒体和西方媒体大肆宣扬。
邓小平同志知道此事后,愤怒极了,但力挽狂澜下,还是将此事收拾妥当,最后也得到一个好的结果。
邓小平和耿飚
因此,有无数人对于1984年发生的事情感到好奇,性格温和的邓小平同志为何要因此发怒?当时的国防部长耿飚究竟说了什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1984年的那件事。
01 中英谈判,险些因一次口误化作泡影1981年72岁的耿飚被任命为国防部部长,虽然已经年过古稀,但他还奔波在一线,不仅仅是因为祖国新一代外交人才的稀缺,更是他对祖国的热爱。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即使耿飚格外小心,也偶尔会因为精力原因出错,1984年的那场争论就出现了一个大失误。
1984年5月,耿飚忙两件事,第一件是参加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的准备工作,第二件是与英国代表团对香港回归进行谈判。
让身为国防部部长的耿飚大脑几乎是超负荷运转,整个人状态都陷入了疲惫,虽然竭力掩饰,但训练有素的记者却从细节处看出了端倪。
当时的香港知道中英两国正在谈判关于香港回归的问题,所以派了香港的记者来到北京,这下倒好,一下就捅出了大篓子。
(90年代的香港)
这些香港记者非常刁钻犀利,尤其是发现耿飚状态不好后,更是专门向他提问。
其中两个问题是:“现在中央对香港的态度如何?”“香港人民都怕大陆派驻港部队,部队一定要来吗?”
第一个问题,耿飚部长回答,“一国两制”,而第二个问题,他回答“也不一定要在香港驻军。”
不料这句话一下子被香港记者放大宣传,原本耿飚只是为了安抚记者声称的香港人民害怕驻军才这样回答。
没想到香港记者们串通一气,纷纷声称中国没准备在香港驻军,铺天盖地的新闻报道席卷全国。
邓小平得知此事后勃然大怒,只有中国政府在港驻军才代表着香港真正回归到中国的怀抱,也只有派兵驻守才能防止外国势力入侵中国的海岸线,重要性不言而喻。
要说到香港在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性,早在宋元时期就可看出,但当时中国不怕海外入侵,因此直到清朝末期,帝国主义才重新打起香港的主意。
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逼迫清廷签订《南京条约》占去香港岛和鸭脷洲,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又用《北京条约》占据九龙半岛。
到了1898年,英国名义上租借香港99年,实际是强占香港进行殖民统治,而这张借据就是《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上面的租借时间为1898年7月1日到1997年6月30日。
《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后来,政府虽然更换了,但无论是清政府、北洋军阀,还是国民政府,中国从未忘记香港,可却一直陷于外战和内战而无法实现。
一直到1978年底,邓小平先生提出了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军事、科技都在迅速发展,第二年元旦中美开始建交,而苏美矛盾日渐增加。
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逐渐提高,并且与各国关系进入缓和状态。
在这种国际局势下,根据中央分析,这是与英国谈判彻底解决香港回归问题的大好时机
1979年香港总督麦理浩访问北京,中英两国的香港之争也就此开始了长达十多年的拉锯战。
1982年4月,英国前首相爱德华·希斯访中,他与邓小平见面后谈起了香港并初步达成了默契,但因为希斯已经卸任,为了进一步谈判,当时的首相也进行访华之旅。
(撒切尔夫人)
同年9月24日,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在人民大会堂相见。
两人初面,撒切尔夫人就表现出了拒绝的态度,她不但拿出英国和清廷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还宣称香港在英国治下才能继续繁荣,在中国治下只会落魄。
在这种情况下,邓小平的态度非常坚决的告诉撒切尔夫人:“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没有任何回旋余地。如果我们处境对调,夫人难道会允许英格兰的土地被他国占领?”
撒切尔夫人虽然听懂了,但英国领导人的身份还是让她对此行目的没有达到感到不满,此后中英两国针对香港问题展开22轮谈判。
邓小平和撒切尔夫人
谈判虽然不顺利,但在谈判中,中方代表从未落后,然而这次却差点因为耿飚被香港媒体抓住口误的事件让国家的努力化为泡影,也难怪一向心平气和邓小平会如此生气。
邓小平为了解决直接发言:“以后有关香港的问题,问我和港澳办,其他人说了都不算。”
这时耿飚还在为外宾安排接风宴,当他发现报纸上的新闻立刻后悔不已,自己就不该在疲惫时说话,现在弄出这么大乱子如何收场。
思考后他写了检讨书,对自己的错误进行了反省,今后也会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邓小平看到耿飚的检讨书后也释然了,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更何况这次虽然有耿飚不够警惕的因素,但更主要的还是英国暗示下香港记者的故意搅局。
1984年5月26日,邓小平公开发言在港驻军,这段发言被整理成文章,登上了英国和香港各大媒体的报纸头条。
同年12月19日,邓小平和撒切尔夫人再次会晤并在人民大会堂出席了《中英联合声明》的签字仪式,宣布1997年7月1日开始,香港回归祖国。
(香港回归)
耿飚也松了口气,幸好这次他的错误没有耽误香港回归,否则他自己都无法原谅这次的过失。
作为一名从16岁就开始信仰共产主义的老党员,耿飚从小就有远大理想。
02 从挖矿少年到游击健将,小绝招助威远大理想1909年8月26日湖南省醴陵县北乡严家冲的一个贫困家庭,耿飚出生了,虽然出生在农村,可是耿飚从小就没种过地。
这不是因为家中富裕或者父母疼爱,而是因为在这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甚至没有地能种。
虽然缺吃少穿,但小耿标却悄悄偷听伙伴们去上私塾,也跟着背过诗。
因为他的曾祖父在清朝是一名举人,而他的祖父也是一名大夫,耿飚的父亲早年曾经在清朝抚台的亲兵营呆了九年,所以耿飚从小从父亲那里学了南拳、刀法等很多有意思的东西。
(古代私塾)
那时一家人住在暂时借用的族中祠堂里,很快就发生了更可怕的事,饥荒降临祠堂无法再住下去,父母只好带着七岁的耿飚一起逃荒到了常宁县的水口山。
远离家乡后,原本就贫困的家更是直接落入了资本家的手中。
为了养家糊口,父亲早出晚归,13岁的耿飚也不得不在生活的压迫下去铅锌矿当童工,幸好曾跟父亲一起锻炼才坚持下来。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常宁县水山口党组织就是这样一个反抗资本家剥削的组织。
耿飚年纪虽小但也明事理,于是在党组织的教育引导下,他渐渐开始了解这个世界。
在过去的千百年,资本阶级一直压迫和摧残底层劳动人民。
耿飚一家人的艰辛只是时代洪流的一颗小水滴,唯有团结一致,在更先进的理想引导下才能拯救国家和人民,实现全世界人民都拥有幸福人生的共产主义社会。
这个目标无比远大,但耿飚却无限向往,因为看到了前方的道路,他开始积极的参与工人们对资本家的罢工斗争,为工友和自己争取更好的待遇,也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马克思主义。
1925年5月,16岁的耿飚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他年纪虽小,但已经有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远大理想。
(耿飚)
耿飚加入共青团的第二年,湖南的革命形势发生了变化,各地的工人罢工、学生游行和起义此起彼伏。
眼见着当地的革命形势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党组织指示包括耿飚在内的同志们,从敌人的军工厂秘密运送一批枪支弹药,用于水口山的工人队伍进行武装战斗。
不仅是水口山武装革命,耿飚还受党组织指令返回醴陵老家,在当地组建并且率领农民赤卫队,汇合十万农民赤卫队一起进攻长沙,可惜没能一举达成革命目标。
因为两次行动导致革命力量损失厉害,党组织不得不转移行动,耿飚也在1928年4月回到浏阳,并且担任党组织在浏阳和醴陵的游击队队长,配合着党的主力军开展武装斗争。
经过了数次战斗后,同年8月,耿飚如愿以偿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员,只有19岁的他,此时已经经过了数场战役,并且有了自己的小绝招。
如果半夜有敌人偷袭,只要摸一下对方的帽檐就知道是敌是友,如果是战友自然是好事,可要是敌人就能立刻蹲下,挥刀砍去。
率领着游击队战斗两年后,21岁的耿飚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带着游击队加入党的主力军,成为红一军团第三军九师的参谋、干部教导队队长和作战教育科科长。
身负重任的耿飚既要发挥出自己的作战才能,也要教导革命队伍中的其他同志如何作战,但他知道自己在为理想而战,势不可挡、劲头十足。
在武装起义中,耿飚率领部队打了很多硬仗,每一次中央苏区反围剿战役都少不了他的影子,而漳州战役、血战湘江、强渡乌江、勇夺娄山关等,红军长征中的各项战役也少不了他率兵在前,为革命队伍开辟道路。
1935年的遵义会议过后,耿飚更是参加了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夺战泸定桥等关键性战役,即使身负重伤,依然坚守在一线指挥。
虽然耿飚作战勇猛,可是当组织需要时,他也能进入抗日红军大学进行理论文化知识的学习,在张国焘错误路线之下,他配合组织消除党组织内部的不良影响。
抗日战争也少不了耿飚,他率部驻守陇东,拱卫陕甘宁边区,也在晋察冀军区指挥作战,收复张家口塞外重镇。为了全国解放,他参与了正太战役、清仓战役、保北战役以及著名的清风店战役、石家庄战役,并在关键时刻为平津战役、太原战役和宁夏战役作出重要贡献。
在红军东征漳州的时候曾经缴获了一批照相机,经过上级批准,本标留下了一台,正是这架照相机陪伴着他走过了长征抗日和解放等漫长的战争岁月。
(耿飚与美国观察组在长城合影)
这样的温情很少,但很珍贵。相机记录下了红军们战斗过的地方和那些英年早逝的战友留下的珍贵照片。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闪耀中国》中就有大量耿飚的作品。
从1925年到1949年,24年的戎马生涯造就了耿飚那颗坚韧不拔、为了理想抛头颅洒热血的心,但接下来,他将面对的是不见硝烟的战场,却能造成更严重的影响。
03 明争暗斗的外交场,实事求是的老党员1950年初,建国后政治需求改变了,党中央将耿飚调到外交部工作,在这里都是看不见的刀光剑影和数不清的勾心斗角,外交成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新战场。
在外交部门,耿飚先后担任了中国驻瑞典、丹麦、芬兰、巴基斯坦、缅甸、阿尔巴尼亚等国家的大使,并且在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的指导下,贯彻党中央的外交方案。
其实耿飚小时候没机会上学,仅是因为他好学的本性来看书自学,就算是行军打仗,也要背着自己喜欢的书,这样一个“没文化的人”却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外交官。
过去多年在红军大学和党校中学习的理论知识派上了用场,耿飚从蛛丝马迹中掌握外交形势变化,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有效建议,这为国家的外交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过去在战场上,他冲锋陷阵,在建国之后,他也成为了我国驻扎在西方国家的第一任大使,无论是促进国与国间的友好关系,还是宣传我国的内外政策,耿飚都为新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耿飚等人访美)
从烽火革命、骁勇善战的将军,成为睿智儒雅、沉稳干练的使者。虽然转型很难,但一切在革命目标的面前都是小事。
毛主席曾经对耿飚的外交工作做出评价:“耿飚同志敢说真话,能够反映实际情况,是一位优秀的外交大使。”
过去的军旅生涯,让耿飚把曾经在部队中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和现在外交使馆工作的特点结合起来,造就了一套新的方法。
耿飚与瑞典、丹麦、芬兰的经贸部门和商界人士积极往来,这才创造了我国和西方国家贸易合作的机会;
而他前往巴基斯坦和缅甸时,也积极推动了三国政府之间的交流合作,打通了祖国和异国的航线与公路,推开了中国的西大门,也让我们有了“巴铁”这位好友。
耿飚曾说,中巴传统友谊必像科拉昆仑公路一样越走越宽广,而后中巴两国间的温暖和友善果然越来越深厚。
时至1991年,耿飚和妻子已经退休,路过庆阳时,一天晚饭后他们居住的招待所外来了一群老乡,一直不停的诉说着他们对县乡干部的不满。
耿飚听完之后,就去见了县乡领导们,但他没有质问和指责,而是平静的讲述了一桩旧事。
原来,50年前耿飚曾带领部队在庆阳驻扎,可是有一名战士违反纪律,损害了当地群众的财物,所以组织决定按照规章制度执行枪决。
没想到老百姓知道后,全都为他求情。
当时耿飚大声告诉老百姓,组织纪律是必须执行的,可没想到老百姓哭着说,共产党都是好人,让这个战士戴罪立功,并且跪下请求宽恕那名战士。
虽然反复向老百姓们说明了党的组织纪律,可是老百姓们都听不进去,就连受害者一家都要求党组织让那个战士带罪立功。
最后,耿飚只得同意了老百姓的要求,没有枪毙那个战士。
讲完了这件往事后,耿飚问在场的县乡干部:“如果你们身上发生了这样的事,想一想老百姓会不会替你们求情?”在场众人全都沉默了。
这是中国党史上著名的耿飚之问,其实无论是党内还是老百姓的眼中,耿飚一直都是一名出色的军人,一个优秀的党员,而他一生之中犯过最大的错,大概就是1984年的那次口误。
2000年6月23日,耿飚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91岁。
结尾环球人物杂志的记者曾经采访过耿飚的长女耿莹,让她说说心目中的父亲是什么样的,耿莹的回答是:“我的父亲啊,上山能打猎,下水能摸鱼,出门能谈判,回家能做饭。”
回顾耿飚的一生,他能打仗也好学习,随时根据工作需求,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都发挥了自己的力量,为祖国和人民做出贡献。
人的一生不能用一次错误来否定,作为革命将领他功绩卓越,作为外交官员他贡献非凡,这样一个从16岁到91岁用75年的岁月塑造自己的社会主义理想,是一个可爱的人。
你还知道哪些老党员的故事?欢迎在评论区打出他们的名字。
(老党员合影)
参考资料:
耿飚--七一导航—党员干部上网指南--人民网
http://cpc.people.com.cn/daohang/n/2013/0225/c357210-20593675.html?f_ww=1
耿飚承诺不驻军香港?邓小平听说后当众发怒--历史--人民网
http://m.people.cn/n4/0/2017/0904/c677-9805443-10_2.html?f_ww=1
组图:撒切尔夫人四次访华历史照片--国际--人民网
http://world.people.com.cn/n/2013/0408/c1002-21060539.html
耿飚:永远的人民战士--中国青年网
https://t.m.youth.cn/?url=news.youth.cn/gn/202206/t20220623_13795251.htm
耿飚_知网百科
https://xuewen.cnki.net/SearchEntry.aspx?key=%e8%80%bf%e9%a3%9a
《周南口述:遥想当年羽扇纶巾》2007年出版,作者周南。
《亲历与见闻:黄华回忆录》2008年出版,作者黄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