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何忌惮关羽?是担心他有二心,还是怕他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张郃历史文化 2024-11-25 03:35:49

诸葛亮为何忌惮关羽?是担心他有二心,还是怕他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世人皆知关羽忠义,却不知诸葛亮对这位威震华夏的战神始终怀有深深的忧虑。后人总说关羽是千古一帝,战功赫赫,但鲜有人知,在诸葛亮的心中,关羽却是一个令他寝食难安的隐患。许多史料记载,诸葛亮在为刘备谋划天下大业时,常常因关羽的性格和行事作风而深感困扰。有趣的是,在诸葛亮出山之时,关羽曾三番五次阻挠刘备去请他,这其中又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更令人费解的是,为何诸葛亮明知关羽可能会带来祸患,却始终未能说服刘备另择他人镇守荆州?难道真如后人所说,这是一个无解的困局?

一、诸葛亮与关羽的初次交锋

建安十二年的隆冬,新野大地一片萧瑟。刘备正在为请诸葛亮出山做最后的准备,此时的关羽却站在了这件事的对立面。据《襄阳记》记载,关羽曾在刘备面前说道:"大哥何必屈尊去请一个草庐布衣?"

这番话传到诸葛亮耳中时,他只是淡然一笑。世人不知,在此之前,关羽就曾派人暗中打探过诸葛亮的底细。当时在新野一带,常有人看见关羽的亲信装扮成商贾,在诸葛亮的草庐附近转悠。

更有意思的是,在刘备第一次去请诸葛亮的前一天,关羽竟然自己先去拜访了诸葛亮。当时正值寒冬,关羽策马来到隆中,却发现诸葛亮闭门不见。关羽在门外等了一个时辰,最终只能悻悻而归。

这一细节被《古本襄阳耆旧记》所记载:"关将军单骑至隆中,卧龙却不开门相见。"这件事让关羽颜面尽失,也为日后两人的关系埋下了隐患。

当刘备决定第二次去请诸葛亮时,关羽又提出异议:"大哥若一定要请,不如让某去请就是。"刘备没有同意,而是带着简雍再次前往。关羽的这个提议看似恭敬,实则暗藏玄机。据《江汉春秋》记载,当时新野本地人都知道,关羽此举是想考验诸葛亮的态度。

在刘备三请诸葛亮期间,关羽的态度逐渐发生了变化。起初,他认为诸葛亮不过是个寻常书生,后来发现此人竟能道出天下大势。《襄阳杂记》中记载了一个有趣的细节:当诸葛亮初到新野时,关羽曾在军中说:"此人不过能言善辩。"

然而,当诸葛亮在刘备军中露出才华后,关羽的态度产生了微妙的变化。他开始刻意与诸葛亮保持距离,即便在军议上,也很少与诸葛亮有直接交流。这种疏离感被荆州士人看在眼里,不少人都说关羽是在嫉妒诸葛亮的才能。

建安十三年春,刘备正式任命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此时的关羽,已经从最初的轻视转变为了戒备。在一次军议上,关羽甚至公开质疑诸葛亮的用兵之策。诸葛亮不慌不忙,只用三言两语就让关羽无言以对。从此,关羽虽然表面上对诸葛亮恭敬有加,但内心的芥蒂始终未消。

这种微妙的关系在荆州文人中广为流传,以至于当时就有人写下了"二虎相争"的典故。荆州士人徐庶曾经感叹:"关将军与军师,一个是威震三军的大将,一个是运筹帷幄的谋士,若能同心,天下可定也。"

二、荆州之争中的暗流涌动

荆州作为长江中游的战略要地,不仅连接东西,更是南北交通的枢纽。建安十六年,刘备正式委任关羽为荆州守将。这一决定表面上看是对关羽的重用,实则暗含诸多考量。

据《襄阳记》载,关羽上任伊始就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治理方式。他在军营中竖起了一面"威震华夏"的大旗,这在当时的荆州官场引起不小的震动。不少荆州本地官员认为此举过于张扬,容易引起邻近势力的警惕。

建安十七年春,孙权派遣使者来访荆州。按照惯例,荆州太守应设宴款待。然而关羽却一反常态,不仅未设宴席,甚至未亲自接见使者。《江表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个细节:孙权的使者在荆州城外等候了整整三天,最终只见到了关羽的副将。这一事件在当时就引起了轩然大波。

诸葛亮得知此事后,立即派遣专人前往荆州,带去了一封措辞严厉的信函。信中提到:"荆州与吴国唇齿相依,切不可轻忽远交。"然而关羽对此似乎并不在意,依旧我行我素。

建安十八年,一个更严重的外交事件发生了。孙权派人送来了精美的礼物,其中包括江南特产的明珠和香料。关羽不仅拒收礼物,还当着使者的面说:"关某何需这些物件?"这番言论迅速传到了孙权耳中,使得原本就脆弱的孙刘关系雪上加霜。

在荆州的统治中,关羽表现出了极强的个人特色。他设立了严格的军事管理制度,要求所有将领必须每日早朝,违者重罚。这种做法虽然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但也让不少将领感到不满。《荆州杂记》中就记载了一个小故事:有一次,一位将领因病未能准时参加早朝,关羽二话不说就将其降职处理。

更令诸葛亮担忧的是,关羽在处理与周边势力的关系时,总是表现出一种高人一等的姿态。他经常在公开场合说:"关某在时,荆州不会落入他人之手。"这种言论传到孙权耳中,无疑加深了吴国对荆州的觊觎之心。

建安十九年冬,一个微妙的变化开始出现。孙权派人送来议和书信,信中提出希望能与关羽结为儿女亲家。关羽不仅拒绝了这个提议,还讽刺性地说:"云长之女,岂能下嫁东吴?"这番话很快传遍了江东,成为日后孙权伐荆州的导火索之一。

在荆州治理期间,关羽的军事才能确实得到了充分发挥。他多次击退曹军的进攻,保住了荆州这个战略要地。但在外交层面,他的表现却令人忧虑。《襄阳纪事》中记载,当时荆州的文官集体上书,建议关羽在处理外交事务时要更加谨慎,但这份建议书最终石沉大海。

三、诸葛亮对关羽的多次预警

在关羽镇守荆州期间,诸葛亮曾多次通过不同渠道向刘备表达对关羽行事风格的担忧。这些预警不仅反映在公文往来中,更体现在诸多具体事件里。

建安二十年初,诸葛亮派遣心腹谋士庞统前往荆州,表面上是为了协助关羽处理军政事务,实则是要监察关羽的一举一动。《荆州志》中记载了一个细节:庞统到达荆州后,关羽并未给予其应有的礼遇,甚至将其安排在远离中军帐的偏僻处所。庞统在荆州期间,多次向诸葛亮发出警报。

同年夏,一个更为严重的事件发生了。关羽在未经刘备同意的情况下,擅自调动了驻守江陵的精锐部队。这支部队原本是为了防备孙权而设,关羽却将其调往北方前线。诸葛亮得知此事后,立即派人送去一封加急文书,其中写道:"江陵乃荆州腹地,不可轻动驻军。"

建安二十年秋,诸葛亮更是亲自写信给刘备,详细分析了荆州目前面临的战略困境。《蜀书》中保留了这封信的部分内容:"荆州北有曹操,东有孙权,二虎环伺,不可不防。"然而,关羽对这些警告似乎并不在意,仍然我行我素。

值得注意的是,在同一时期,诸葛亮还采取了一些隐蔽的防范措施。他秘密派遣了一批亲信将领,以不同的身份潜入荆州各地,专门负责收集情报。《襄阳纪事》记载,这些将领每月都会通过特殊渠道向诸葛亮汇报荆州的情况。

建安二十一年初,一个微妙的变化引起了诸葛亮的高度警惕。关羽开始在荆州各地广建粮仓,并大量储存军需物资。表面上看,这是为了防备战事,但诸葛亮却从中看出了异常。他随即派人暗访得知,关羽正在秘密训练水军,这显然超出了防御所需。

更令人担忧的是,关羽开始在荆州境内大量招募江湖豪杰。《江表传》记载,当时有不少游侠和亡命之徒纷纷投奔关羽麾下。这些人虽然骁勇善战,但往往桀骜不驯,难以约束。诸葛亮再次向刘备发出警告,建议对荆州的人事任命进行调整。

建安二十一年夏,关羽在荆州城内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阅兵仪式。据《荆州杂记》记载,这次阅兵中,关羽展示了他最近训练的新式水军,军容之盛,令人震撼。消息传到孙权耳中,立即引起了东吴的警惕。孙权随即加强了江东的防务,并开始秘密策划对荆州的军事行动。

诸葛亮在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派遣使者前往东吴安抚。但此时的损害已经造成,孙权对荆州的戒心已经形成。《江东春秋》中记载,孙权在私下对谋士说:"关羽此举,无异于在江边舞剑,此乃挑衅之举。"

建安二十一年末,诸葛亮最后一次向刘备提出了明确的建议。他建议在荆州设立文官副手,以制衡关羽的军权。这个建议虽然得到了刘备的认可,但在实际执行中却遭到了关羽的消极对待。关羽采取了一种表面接受,实则架空的策略,使得这项制衡措施最终未能发挥实际作用。

四、孙权的谋划与布局

建安二十一年末,孙权在南徐州召开了一次秘密军事会议。根据《吴书》记载,此次会议持续了整整七天,与会者包括鲁肃、吕蒙等东吴重要将领。会议的核心议题就是如何应对关羽在荆州日益膨胀的势力。

在这次会议上,吕蒙提出了著名的"隔江观火"战略。《江东春秋》记载了吕蒙的具体建议:"暂时按兵不动,静待关羽北上。一旦关羽主力北上,荆州必然空虚,届时便是我军出击的最佳时机。"这个建议得到了孙权的高度认可。

随后,孙权开始了一系列缜密的部署。首先,他命令吕蒙在江陵对岸的皖城驻扎,表面上是防备曹操,实则暗中观察荆州的动向。同时,他还派遣了大量的细作渗透到荆州各地,专门打探关羽军队的调动情况。

建安二十二年初,孙权采取了一个出人意料的行动。他派遣使者带着丰厚的礼物拜访关羽,表示愿意与关羽修好。《吴录》中记载,这批礼物中包括了江南特产的明珠、香料,甚至还有珍贵的西域宝马。这一举动让关羽放松了警惕。

与此同时,孙权在后方展开了大规模的军事准备。据《襄阳记》记载,他在芜湖秘密修建了大量战船,并组建了一支专门的水军。这支水军经常在夜间进行训练,以避人耳目。孙权还特意从江东各地征召了熟悉水性的渔民,编入这支水军中。

建安二十二年夏,孙权又做了一个出乎意料的决定。他主动向曹操示好,并派遣使者前往许都。《魏书》记载,孙权向曹操表示:"愿与魏国修好,共同防范荆州。"这一举动成功地降低了曹操对江东的警惕。

为了进一步麻痹关羽,孙权还特意在建业城举办了一场大规模的狩猎活动。他邀请关羽派人参加,借此展示东吴似乎无心战事。然而就在狩猎活动进行的同时,吕蒙已经在暗中调集精锐部队,为后来的荆州之战做准备。

建安二十二年秋,孙权采取了更为隐蔽的行动。他命令部下在荆州境内设立了多个秘密联络点,这些联络点表面上是商贾店铺,实则是情报站。通过这些联络点,东吴可以及时掌握荆州的军情变化。

更值得注意的是,孙权开始笼络荆州本地的豪族。《江表传》记载,他通过各种渠道向荆州的大族许诺,一旦占领荆州,将保障他们的利益。这一举动在荆州内部制造了分化,为后来的军事行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建安二十二年末,孙权的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就绪。他在皖城、夏口等地屯兵,形成了对荆州的包围之势。同时,他还在后方屯积了大量粮草,为可能的长期战事做准备。各项准备工作都在极其隐秘的情况下进行,以至于直到最后关头,关羽都未能察觉东吴的真实意图。

五、荆州易主的决定性时刻

建安二十三年初,关羽率领主力北上攻打樊城。这次军事行动的规模空前,据《荆州记》记载,关羽调集了荆州八成以上的精锐部队。此时的荆州防务出现了严重的空虚,江陵等重要城池的驻军数量锐减。

就在关羽北上之际,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引起了东吴细作的注意。《吴录》记载,荆州各地的粮仓开始大量转运粮草北上,连夜间都不停歇。这个信息立即被报告给了孙权,成为他决定出兵的重要依据。

建安二十三年七月,吕蒙开始实施早已策划好的行动。他首先在公开场合示疆,谎称染病不起,请求孙权准许其回乡养病。这一消息很快传到了关羽耳中。《襄阳记》中提到,关羽对此还特意派人送去了药物,表示慰问。

然而就在外界都以为吕蒙已经归乡之际,他实则秘密集结了一支精锐水军。《江表传》记载,这支水军由三千精选水手组成,每艘战船都配备了专门的攻城器械。吕蒙将这支部队分散隐藏在沿江各处的港湾中,等待出击的时机。

八月初,东吴军队开始了闪电般的进攻。吕蒙采用了一个出人意料的战术:他命令部分战船故意暴露行踪,在江面上大张旗鼓地行进,吸引荆州守军的注意。而真正的主力部队则悄然从小股水道潜入,直接突袭荆州重镇。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吕蒙在进攻前就已经和荆州境内的一些豪族取得了默契。当东吴军队抵达时,这些豪族立即响应,从内部瓦解了荆州的防御体系。《吴书》记载,仅仅一天之内,就有三座重要关卡不战而降。

在军事进攻的同时,孙权还采取了一项巧妙的策略。他派人散布消息说,曹操已经答应在关羽被牵制在北方期间,不会对东吴用兵。这个消息动摇了一些荆州将领的军心,使他们对守城失去信心。

关羽留守荆州的部将得知消息后,立即派出快马向北方求援。但此时关羽正在樊城与曹军激战,分身乏术。根据《蜀书》记载,等到关羽收到荆州告急的消息时,东吴军队已经控制了大部分重要城池。

九月中旬,整个荆州的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吕蒙采取的是快速分割包围的战术,将荆州分割成数个互不相连的区域,使得守军无法相互支援。《江陵纪事》记载,到九月底,除了少数几个坚固城池外,荆州大部分地区已经落入东吴之手。

最后的转折点出现在九月下旬。当时守卫江陵的部将本欲死守,但城中粮草已经所剩无几。吕蒙派人喊话说:"投降者既往不咎,抗拒者必遭涂炭。"这番话动摇了守将的决心。《吴录》记载,当晚江陵城就开门投降,荆州至此完全易主。

整个荆州之战,从开始到结束仅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孙权和吕蒙的这次军事行动,可谓完美地执行了"隔江观火"的战略,充分利用了关羽北上的战机,最终改变了三国鼎立的格局。在这场战役中,东吴表现出了高超的战略眼光和军事指挥艺术,创造了一个以少胜多、以巧取胜的典范。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