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友的小众情结

耳机带师小白 2024-06-08 12:48:59

有一部分发烧友是喜欢玩小众品牌的。一般而言,有特色的小众品牌也只有发烧友会去玩。非发烧的普通消费群体基本上都是买大牌的,要他买一个闻所未闻,说出去别人不知道的牌子,他基本都是不肯的。比如买音箱,基本就是JBL、宝华、丹拿里面选。

有些烧友甚至有一种奇怪的想法:喜欢去猎奇式地买一些国内根本没有正式代理的品牌。成为国内第一批的用家和玩家。而一旦有正式引进了,不再“神秘”了,用家多了,他就不玩了,因为觉得开始“平庸”了,不再稀奇。

虽然说起来小众的牌子二手相对比较难出,但是,仍有部分发烧友喜欢追逐和猎奇。这个发烧圈内的现象也蛮有意思的。不光是音响,这个现象在很多商品门类都存在。因为它的背后是一种人类正常的心理。

下图是丹麦JERN小喇叭。其独特卖点是铸铁打造的超重箱体。比普通的铝合金音箱箱体更重一倍不止,而且造型奇特。

玩小众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小众品牌的特色——小众牌子能活着的都是靠特色。如果没有特色,小众牌子是没有什么生存空间的,毕竟,如果和大牌子、大企业去比性价比和知名度,小牌子会输。

除了产品的特色之外,还有一个是心理因素,是稀缺造成的“价值感”。很多唱片发烧友会热衷于搜集和收藏一些罕见的唱片版本。不是因为这些版本音质更好或演绎更好,而仅仅是因为它少见。拥有一个别人都没有的、少见的版本,带给主人特殊的满足感和价值感。这种价值感其实和特色、水平也没有必然联系了,有时候仅仅是因为少见。因稀少而产生价值。

音响器材的某些“限量版”同样会因为稀少而带给人特别的价值感。当然,限量版不能玩太多,玩太多了这个概念本身就会贬值。比如铁三角耳机,以前限量版产品必升值,成为所谓“理财产品”,但后来烧友们发觉它的限量版太多,隔几年就出,有点疲劳了,因此不再那么追逐他家的“限量版”,其升值潜力也就降低了。

因稀少而产生价值感,是人类正常的心理。再好的东西,再优秀,如果人人都有,如果满大街随便可以买到,就没什么价值感了。价值感要源于优越感——这玩意就我有,你们都没有。

最后,有一些本是小众品牌的产品,因为特色强烈或者性价比突出,也会成为某个圈子里的“主流”。举两个例子:耳机里的GRADO(美国歌德)、解码器里的罗马尼亚Rockna(见下图)。按理说它们不是大牌子,属于小众,但一直都在发烧友群体里名气不低,可列入发烧友的主流选择。甚至GRADO耳机近年出现了国内仿品,Rockna解码也有国内厂家的仿制品——在中国这几乎就是大牌子的“标志”。

(完)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