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理工大学悄咪咪的在官网上提升了对中国申请人的背景要求,虽然未对本科院校背景要求提升,但是GPA却从过往的70%直线上升到80%。可以预期在未来的申请季中,米兰理工大学的申请难度将进一步提升,虽然过往米理的申请竞争已经堪称地狱级了。
(米理官网上对中国申请人的要求共两条,具备本科学位证明+GPA不低于80%)
那么如果我是低GPA并且转专业申请米理热门设计专业,是否还有机会呢?这篇文章中马克笔设计留学的Darren老师会介绍一个近期案例(下面我们就称X同学),看看这位小伙伴如何在低GPA和转专业这两个不利buff加持下,成功申请并入读米兰理工大学Digital and Interaction Design数字交互设计专业的。
首先看看X同学的背景
本科:澳门大学
专业:土木工程
GPA:2.78/4.0
语言:雅思总分6.5分,单科不低于5.5分
工作经验:3年,2年土木工程经验,1年设计经验。
(X同学申请米理时的成绩单,GPA确实比较低)
申请时,虽然X同学的GPA不高,未达到米理的硬性要求。但是我在评估他的情况后,还是决定将米理作为申请选校之一,并且制定了通过文书重点体现工作经验和通过作品集体现设计能力的双管齐下的申请策略。
01-通过文书呈现工作经验工作职责和参与的项目经验描述主要集中在个人简历中,这里主要是客观的陈述。
同时请X同学最近的工作中的领导作为推荐人之一,工作推荐信重点介绍了X同学作为成熟申请人所具备的跨学科和语言编程能力,同时主观上重点推荐了X同学能够为米理的交互项目带来的独特贡献。
而文书最重点的则是在动机信的准备上,整篇动机信的主题是”转变“。开篇从内地到澳门的转变,介绍了X同学是如何主动去适应教育、生活、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并将适应变化的经历作为自我成长的催化剂。同时强调了这种独特的成长经历能够帮助他更好的适应未来在米理的留学。
中篇01
强调本科的学习经历让自己在逻辑思考和编程语言方面具备了出色的能力,而两年作为结构工程师的工作经历,让自己对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等领域产生兴趣。从而产生了从工程师转变到交互设计师的动机。
中篇02
重点介绍了X同学作为交互设计师工作一年所参与的项目(重点陈述一个项目)。工程师到设计师的转变,让X同学提升设计能力的同时,也让他认识到自己专业领域方面的不足,因此想要申请米理交互专业。从转变引出申请动机,自然且有说服力。
结尾
从职场回归校园,X同学很乐意接受这种转变的挑战。陈述米理交互专业具体哪些方面吸引自己,而自己所具备的跨学科和编程能力又对交互专业能有哪些贡献。
整篇动机信围绕”转变“关键词,陈述了从本科到申请这七年自己所遇到的几次关键转变,并陈述了自己的申请动机。结合个人简历和推荐信,整体人设更加丰富立体。
02-通过作品集呈现设计能力作品集的制作规划中,我们根据X同学的情况,包括他转专业、擅长编程和工程工作经历,以及米理交互设计专业过往的要求,制定了轻视觉、重技术的策略。
五个项目中,有两个大项目都是基于Arduino,能体现技术的,并且重视设计方法的应用,呈现时具备很强的逻辑。
这个设计项目旨在开发一种设备,以减少由车门开启引起的自行车事故,即“开门撞人”现象。该设备通过传感器来检测自行车与停放汽车的距离,并通过声光信号及时警告司机和骑车人。通过技术与用户中心设计的结合,这个项目针对一个关键的安全问题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以增强骑行者的道路安全。
传感器技术
-使用超声波和激光传感器感应自行车的接近。
警报系统
-通过灯条和音频信号对车辆驾驶者和自行车骑行者发出警告。
用户交互
-设备设计与车辆系统无缝集成,直观提供警告,无需对车辆操作进行重大改变。
设计这种设备是为了解决盲人行走时面临的难题,例如难以识别路径上的障碍物、公交车线路号、室内导航等问题。盲人常用的导航工具(如盲杖和语音导航)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小物体检测不到,且在嘈杂的环境中使用效果不佳。通过研究和访谈盲人用户的需求,了解他们的日常挑战和对设备的具体期望。项目以提高盲人在社会环境中的自主性和安全性为目标,开发出既实用又不显眼的辅助设备。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盲人的生活质量,并使他们能更自信地参与社会活动。
感知技术
-使用触觉反馈技术,将周围环境中的障碍物通过设备传递的触觉感知到。
导航辅助
-设备能够提供行走方向的指示,帮助用户识别即将到来的转弯或楼梯等。
用户体验
-设计中考虑到用户心理,避免设备外观过于突出,造成使用者的心理负担。
在针对不同申请人的情况时,Darren会分析小伙伴的优势和不足之处,通过放大优势去弥补劣势。在Darren看来,申请不是木桶储水,我们要允许自己有短板,学会去尽可能放大自己的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