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兵时资助一个女孩上大学,转业才发现,她已是我单位的大领导

浩哥评武器 2024-11-16 15:04:35

初秋的午后,我站在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大门前,望着眼前这座气派的大楼,心中五味杂陈。1986年那年,我正在四川某部队服役,一次偶然的机会改变了两个人的命运轨迹。

"王连长,这是我省亲时在街上碰到的,是咱们当地一个高中生。"战士小李递给我一封信,"她家里特别困难,今年考上了大学,但可能要辍学。"

我接过信,是一封字迹工整的求助信。写信的是一个叫秦兰的女孩,她考上了西南政法学院,但家里拿不出学费。信中说她父亲因病去世,母亲一个人拉扯三个孩子,每天靠着卖菜为生。

"你见过这个女孩?"我问小李。

"见过,在南充街上。她当时在卖凉粉,说是想挣点学费。"小李说,"我看她可怜,就告诉她您是南充人,在部队当连长,或许能帮上忙。"

那年我23岁,在部队当连长,每月工资虽然不高,但也能省下一些。看到信中女孩恳切的文字,我心里一阵触动。第二天,我就托战士小李帮我把300块钱和一封回信送了过去。

"只要你好好学习,以后的学费我来想办法。"我在信中这样写道。那时的300块钱约等于我两个月的工资,但我觉得值得。

从那以后,我每个月都会寄100块钱给秦兰。她也经常给我写信,讲述她在学校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信中总是充满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王哥,我一定会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她在信中这样写道,"您的帮助让我明白,这个世界还是有很多善良的人。"

渐渐地,我发现自己开始期待收到她的来信。她的字迹清秀工整,信中常常夹杂着对法律知识的思考,让我这个当兵的也增长了不少见识。

然而1989年,我们部队进行了一次大规模调动,我被调往了西藏。由于地址变动,再加上当时西藏的邮政条件比较艰苦,我们之间的联系逐渐中断了。

我时常想起这个素未谋面的女孩,不知道她的学业是否顺利完成。直到1992年,我转业回到南充,被分配到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

报到那天,办公室主任带我去见院领导。推开办公室门的瞬间,我愣住了。一位端庄优雅的女性正坐在办公桌后,正是分管我们庭室的副院长。

"你是...秦兰?"我试探着问道,心跳有些加速。

她先是一愣,随后眼睛亮了起来:"王连长!真的是您!"那一刻,我们都有些激动。谁能想到,当年那个需要资助的贫困女孩,如今已经是我的领导。

"我毕业后一直在找您。"秦兰说,眼中泛着泪光,"1990年我毕业后被分配到法院工作,去年刚提拔为副院长。这些年,我总想找机会当面感谢您。"

原来,在我们失去联系后,她依然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工作后,她勤奋上进,很快就在审判岗位上崭露头角。她说,正是因为当年我的帮助,让她明白了要用自己的努力去帮助更多的人。

"您知道吗?我现在每年都会资助两名贫困学生。"她笑着说,"这是我对您帮助的最好回报。"

当天下班后,秦兰特意请我吃饭。她说起了这些年的经历,说起了自己如何一步步从普通书记员做起,最后成为全市最年轻的副院长。

"最感谢您的,不仅仅是那些学费。"她举起酒杯,眼神真诚,"更重要的是,您让我在最困难的时候看到了希望,让我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改变命运。"

听着她的话,我忽然觉得眼眶有些湿润。这些年在部队的艰苦和转业时的种种不适,在这一刻都烟消云散了。原来,我们帮助别人的时候,某种程度上也是在帮助自己。

现在,每当我走过法院大楼的走廊,看到秦兰匆忙的身影,都会想起那个遥远的1986年。一个当兵的连长和一个贫困的女高中生,因为一个善意的举动,命运就此改变。她成为了我的领导,却依然保持着当年那份赤诚和感恩。

去年,我们一起参加了一个助学活动。看着台下那些眼神明亮的贫困学子,秦兰说:"你看,他们的眼神,就和当年的我一模一样。"

是啊,生活中最美的风景,往往就是这些看似偶然的相遇和帮助。它们像一粒种子,播撒在人生的旅程中,等到多年以后,就会开出最美的花。

如今,每每有人问起我和秦院长的故事,我总是笑着说:"这是我当兵生涯最值得骄傲的一件事。"因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不仅要勇于接受帮助,更要学会传递温暖。一个善意的举动,或许就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转眼间,秦兰当上副院长已经五年了。这些年里,我亲眼见证了她的成长。她不仅业务能力出众,更重要的是始终保持着一颗感恩和善良的心。

记得有一次,我们审理一起赡养纠纷案。原告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太太,被三个儿子轮流推诿赡养责任。开庭那天,老太太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走进法庭。秦兰看在眼里,特意搬来一个软垫放在她的座位上。

"老人家,您慢慢说,我们都听着。"秦兰的声音轻柔而坚定。整个庭审过程中,她不厌其烦地向老人解释法律条款,耐心倾听老人的诉求。最后,在她的调解下,三个儿子达成了赡养协议。

"你们想想,要是没有父母的养育,哪有你们的今天?"我清楚地记得秦兰对那三个儿子说的话,"就像当年有人帮助我完成学业一样,我们都应该懂得感恩。"

说这话的时候,她看了我一眼,眼神中满是深意。我知道,她是在用自己的经历来感化他们。那一刻,我忽然明白,当年的那个善举,不仅帮助了一个贫困女孩,更在司法战线上培养了一位好法官。

2000年,秦兰创办了"春雨助学基金",专门资助贫困但品学兼优的学生。每年寒暑假,她都会抽时间去走访受助学生的家庭,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您知道吗?"有一次她对我说,"每次看到这些孩子,我就想起当年的自己。他们眼中的渴望和坚定,让我看到了希望。"

去年夏天,一个特别的案子落到了我们手上。一位退伍军人因为工伤赔偿问题起诉了原单位。当事人刚好是我原来部队的一个老战友。秦兰知道后,特意把案子交给了其他合议庭。

"王大哥,这个案子您就别参与了。"她说,"我来亲自督办,一定给老兵一个公平的结果。"

最终,在她的主持下,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老战友拿到赔偿款后特意来找我,说秦院长办案既公正又人性化,让他感受到了法律的温暖。

"这就是我们的秦院长。"我骄傲地说,"她总是记得自己从哪里来,也从不忘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如今的秦兰,已经不仅仅是一名普通的法官。她开创的"情理法"审判方式在全省法院系统推广,她主审的多个案件被最高法院评为典型案例。但在我眼中,她永远是那个写着工整字迹的女孩,怀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前不久,我们单位来了一批新招录的大学生法官助理。秦兰特意为他们上了一堂课,讲述了她的成长经历。当她说到当年求学时得到资助的故事,年轻人们都被深深打动了。

"你们要记住,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她说,"今天你们或许不需要别人的资助,但一定要记住,这个社会时时刻刻都需要我们传递温暖。"

课后,一个年轻人悄悄问我:"王庭长,真的假的?秦院长当年真的是这样过来的?"

我笑着点点头:"所以你们看,她对每一个案件都这么认真,对每一个当事人都这么耐心。因为她知道,人生中的每一次帮助,都可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去年底,我到龄退休了。秦兰特意为我举办了一个简朴而温馨的欢送会。当我站在台上发言时,看着台下她含着泪水的眼睛,忽然想说的话都哽在了喉咙里。

"王大哥,这些年承蒙您照顾了。"散会后,她拉着我的手说,"您永远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贵人。"

我摇摇头:"你要感谢的不是我,而是你自己。是你用自己的努力,证明了当年我的选择是对的。"

回家的路上,夕阳西下,给整个城市染上了一层金色。我想起了那个正在上大学的孩子,是秦兰今年资助的第二十个学生。我知道,她一定会和当年的我一样,默默地看着这些年轻人成长,看着他们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梦想。

人生就像是一场接力赛,我们每个人都是跑道上的一棒。当年的那三百块钱,就像一根接力棒,从我手中传递给了秦兰,而她又将这份温暖传递给了更多的人。这大概就是生命最美的意义——让爱与希望生生不息,让善意与温暖代代相传。

退休后的日子悠闲了许多,但我依然经常收到秦兰的电话和信息。她会跟我分享一些案件的处理经过,会告诉我她资助的学生们近况如何。我知道,这就是她的生活,也是她对这个世界最好的回报。

声明: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文章不代表编者和平台观点,无恶意和不良导向,请理性阅读,切勿对号入座。图片源自网络,如侵权请联删。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