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我这个年纪的人看来,“集邮”也是属于上个世纪的古老词汇了,看到这篇文章的你是否经历过那个年代?又或者,活在当下的你,是如何看待“集邮”这个概念呢?
我是从5岁的时候开始集邮的,那个时候我第一次跟随插队的父母去了山西,为了让我不至于觉得无聊,家长和我一起开始了集邮这个“收集类”的游戏。小的时候,我并不知道邮票的价值,只是知道把带有邮票的部分从没用的信封上剪下来然后泡在水里、等着邮票与信封纸张自动分开的事情很有趣。
后来回到了北京,年纪也大了一些,开始知道了邮票不仅是寄信所需要的必要条件,同时也开始理解了邮票当中的故事以及知道了原来邮票是可以卖钱的。在八十年代的北京,集邮是一种很多人都有的爱好,同时,通过买卖邮票而赚钱的也大有人在。
在我看来,当年的“邮票”很有一些后来“股票”的概念——我是指很多人都把购买邮票当作了一种“投资行为”——确实,对于邮票这种有限量、有价格、有使用用途的“商品而言”,如果能够以面值买到邮票,特别是版票、小型张、四方联、首日封……这些更稀有、更具有纪念意义的邮票及关联产品,总是有机会以超过面值的价格卖出去的。
关于邮票的买卖,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月坛公园的“集邮市场”,我记得当时“最赚钱”的一种方式,就是在各个“摊位上”以接近面值的价格买到“散票”,等到凑成一套的时候,是可以通过若干倍的价格卖出去的。月坛“集邮市场”最火爆的年代,我上初中,就是通过“买散票凑一套”的方式,我给自己在初二暑假的时候买了一套《唐诗全集》,自己觉得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也许是因为我是一个有“收集癖”的人吧,所以直到今天,我依然保留着自己当年的邮票,并且,从收集的角度而言,我更喜欢“用过的邮票”——我一直觉得新邮票只是有价格的印刷品,而盖了戳的邮票,则代表着这张邮票真的曾经被当作邮票使用过——我收集过烟盒、糖纸……很多印刷品,但是留到现在,只有邮票。
“求全”,或许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吧,关于集邮,最让我着急的事情就是一套8张邮票我已经拥有了7张,那么,剩下的一张我很有可能是会“高价购买”的。当然,要把“所有的邮票都收集到手”也是一种“求全”的心理,这也导致了我后来开始收集世界各国的邮票,只是,世界的发展太快了,可以收集的东西越来越多,最终,邮票也从我的“收集品”变成了“收藏品”。
如今的邮票,投资价值已经相对低了很多,这并不是因为邮票本身,而是人们的选择变多了,有更多的东西可以作为收集品、有更多的方式可以进行投资,集邮——已经变成了一个很小众的概念了。
但是,我觉得对于我这样的70后而言,集邮所带给我的快乐以及集邮册中邮票陪伴我度过的时间,都其它别的什么所无法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