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明一下,「换劲」是建立在「合规矩」的基础上的。务必能够高标准的保持「合规矩」的状态稳定「十息以上」,再练习「换劲」。
换劲过程介绍话说这个「换劲」的全部过程都是静立不动的状态,并以长时间的极高的相对强度来练习。
练习的姿势,皆以上图为准,主要精力再头足的联系,即全身整合。
再重复一下,这个「换劲」的实现,主要是「易筋」,这个「易筋」包括,「筋腱」和「筋膜」,而且主要是练习后者。
立地如杆按图上的规矩站立,不要求松蹲的太低,按前面合规矩的要求,立身中正,合规矩(主动发力),联通劲力。缓缓的放松,要求以最低主动发力的状态保持劲力的联通。至于规矩略有不符合也无妨!但也不可差别太大。
练习过程就是数息了,尽量的保持稳定,随着强度提升,劲力整合是身子一僵就刚好是整合的状态。如果本身筋骨弱,或者不熟练发力技巧,其整合状态也就数秒时间,根本来不及数息。那样就只有慢慢磨练了,磨练的过程可以略微提高整体的发力强度使联系更加充分,再稍稍降低强度以提高稳定和练习时间。此阶段主动发力,对筋腱的消耗比较大,肌肉也需要一定的适应过程。
当能够稳定的站立「十息」以后,就可以用「放松」站立作为休息。
数息同样是按图站立,不过要求「放松」,不再主动发力。有前面「立地如杆」的练习基础,放松站立身体会有一些自然的「合规矩」的联系。可以通过「调节重心」来稳定更多的联系。此后专心「数息」便可!
对于「数息」来说,更加有利于「放松」,但其「不主动发力」的「放松」根「主动发力」一样难。。。总之身体不太累,会很耗费心力。。。若实在是耐不住「寂寞」,可以看「电视剧」和「小说」,此时不数息也是可以的。。。虽然效率会明显下降,但也比站在那胡思乱想要强的多。
另外,这个过程中会有一些体会,比如站立一段时间感觉某处有点紧有点酸之类的不均衡表现,细心体会,若有所感悟,就暂时停止看「电视剧」和「小说」专心感悟,使放松状态能够更加的放松。
再说说练习的过程。
先纯「放松」站立,3~5分钟,什么也不想,也不用想着「放松」,只要想着尽量不要「胡思乱想」就可以了。。。这一步就相当于「静气凝神」。能快速进入状态,没有也无妨。但是最好要有这样的练习,久之可以形成习惯,快速进入状态。总之,最初会感觉没啥卵用,但练久了有会觉得很有用,但要说具体有啥用,还说不出来。。。然后,体会一下身体的「联系」,「非刻意的」「自然引导的」「关于规矩」的劲力联系,再以「放松」为原则调节一下重心,或者哪里紧松哪里,或者主动调节重心。这一步不用太久,这个「放松数息」要练习一段时间,每次「精气凝神」后调整几分钟就够了,当然要是有心体会,多磨一会儿也无妨。太多也没啥卵用,「放松均衡」主要是跟着感觉走。再然后,保持在上面「放松」调节后的状态,也不用刻意锁死,静心「数息」,数呼吸就随意了!~~数个100~300后,基本上就进入状态了,之后进入状态便不用数息了只是体会呼吸本身的一吸一呼便可,能静下心,时间就会流逝的很快。到这个阶段,能站立多久完全是筋骨决定。筋骨抗不住了,自然会有所感受。比如10分钟,15分钟,20分钟,30分钟。以这样的时间段,分组练习,每天总时间从1小时提高到3个小时(可以一天中分2~6段练习)。注意事项
这个阶段就是熬筋骨,长时间放松的站立,某些重心偏移,筋骨薄弱,错误的体感啥的就可以体现出来。但是要注意这个筋骨的锻炼主要是靠「适应」。如果「合规矩」练习,可以使松下来有「劲力联系」,就不要再额外的发力去提升强度「锻炼筋骨」。这个松下来的有「劲力联系」的「引子」,随着「放松」自然可以「提升劲力联系」。这个提升是虽长时间练习筋骨得以强化体现出来的。
守规矩这个可以结合上面「数息」一起练习,就是在平时生活中「守劲力的联系」,有功夫就守,没功夫就不守,站也守,坐也守,走也守等等。。。或者有些「筋骨状态」不够「合规矩」,平时也可以「守」。
做自己想做的事,留一丝的「意」在「守」上就行了。并不强求!这根「数息」是一样的,也是通过「适应」来锻炼「筋骨」。
下身的劲力相合胯与足的前后劲力联系就不再重复了,上图蓝线和红线就是这两条联系。它们一个前跨起,一个后胯落,来「翻胯」(方向如黄色箭头所示)。如果上身是死物,那么它们的合力就是以胯中为轴把上身向后掰的!(其方向如绿色箭头所画)。这就是这两条劲力的合力。
如上图所示,蓝线和红线,分别是主动发力「合规矩」建立胯足之间前后联系所需发力的肌肉或蹦起的筋,腿前后都收紧相当于缩短,这样相当于劲力互争,两边互拉形成平衡。也就是说足胯前后通过互拉来建立联系。
再综合上面两幅图,两条联系相合则翻胯,两条相争则建立联系,这个「合」与「争」之间也是可以相互平衡的。之前「合规矩」的「主动发力」就是通过「相争」来建立联系。而前面介绍的「放松」则是「相合」的练习。另外「合」本身也意味着,更加「充分」的联系,以及更加的「放松」。
这幅图画的是一个人手托着「负重」,红色箭头表示向上慢慢抬起负重,蓝色箭头表示向下慢慢放下负重。对于红色箭头来说,肱二头肌,是向心收缩,肌肉呈隆起状态。而对于蓝色的箭头来说,肌肉是等长收缩,肌肉是相对平滑的。而他们承载的「负重」是恒定的,同样的强度下,蓝色的箭头比红色的箭头,感受上要更松。肌肉隆起对「筋腱」的负担要大一些,这种主动发力的方式的静立练习,就是「练筋」。而放松发力肌肉平滑时「筋腱」的负担要小,由「筋膜」承担了一部分「负重」,这种状态是「练膜」。显然「练膜」的状态,劲力更加的「合」。但是里面也有「相争」的部分。
这部分只是讲述一下劲力相合的原理,可以尝试去体会,没必要刻意练习!就自然的「放松」就行了!刻意的练习本质上还是「主动发力」,刻意的放松更多的可能是「弱化联系」。这就是「偷懒」了!
上身的劲力相合这是上身的劲力联系,红色箭头为起,蓝色箭头为落,从重力上看,整个上身可以抽象的看做是,前面偏重的,一条腿的桌子,整体趋势是如绿色箭头那样向前倾斜的。与之相连的底座「胯」也是趋于向下「落」的。
需要强调一下,上身的起落劲力联系(红蓝箭头)都在脊椎上,胸腔,脏腑啥的,都是挂在脊椎上的附属物,身前的肌肉尤其是腹肌,不要刻意的收紧。。。
另外沉肩就不需要再画了,手引肩沉微微一坠就可以了!只要脊背拔直,肩胛自然会下沉内合的。
全身的劲力相合如上图,左图上身话的是上身的劲力相合,是以胯为轴,上身趋于前倾的,而与下身相联系的是胯后与足的联系。
右图下是下身的劲力相合,是以胯为肘,上身趋于向后倾斜的,与上身向联系的是胯后与头的联系。
竖劲如上图,经过数息可以建立自然劲力联系,图上图紫色线条所画就是「竖劲」,而红色十字是胯前后转的中轴,也就是所谓的「丹田」。
另外,这个一上一下撑起,看起来是相争!但是,根前面的「相争」和「相合」是一样的,起便是争,而落便是合。注意两劲单独抽离出来,它俩始终是相争的,但是在「松」的时候,一身的劲力都会「相合」。
理想的状态是,随呼吸这个竖劲,一松一紧,劲力连绵不绝。
换劲的练法通过「放松」的「适应性」的练习,筋骨和发力方式都发生一定的改变,可以只一「竖劲」就可以联系一身劲力。相比「主动发力」的「合劲力」大大简化了「劲力联系」需要的「精力」。
这个「竖劲」是劲力的起始!一定要确保能感受到这个劲力!没有的话容易练偏!(这里还是硬性规定一下吧,至少3个月的放松练习,哪怕明显感受到竖劲,也再精进一下耽误不了多久,仅仅是放松,也可以强化「竖劲」。这个竖劲一定要自然生成的!没有充分的合劲,就不会有竖劲。没有竖劲,就没法有均衡的劲力。至少3个月放松练习,只是确保防止误判。。。3个没有明显竖劲,接着盘!)
若是体会到劲力整体联系,虽呼吸一松一紧的「放松」练习本身也是「换劲」。
下面是如何「换劲」
有了这个「竖劲」,继续「放松」的站立,由于筋骨不平衡,越是「放松」「末端」越紧!这个「末端」主要是指脚手头,小腿前臂和脖子。此时调节胯,「卷胯」「落胯」来紧「核心」,也就说把「紧」移动到「靠近丹田」。
这样末端就相对放松了!此时再在「末端」加上一把「劲」,这样便会进一步的提升劲力联系,然后再把「劲」收到核心,再然后「末端」再加劲,在这样的循环中,慢慢的整合劲力。
这里「加上一把劲」,可以看做是「主动发力」,此时的状态筋骨整合的程度,要远远强于「主动发力」的「合规矩」。此时「筋骨姿态」应该基本上可以确保完全合规矩。
在「高强度」的「合规矩」状态,再利用「劲力相合」,整合为「竖劲」。
一松一紧的过程可以配合呼吸,先一分一分的紧,再一分一分的松,练习来「适应」「高强度的筋骨联系」。适应以后,再逐渐收紧,到能稳定的程度,然后保持住筋骨联系的强度,通过「放松数息」调节「相合」来松。
这样通过提升筋骨联系的强度,更进一步的整合筋骨,就不会有「越放松末端越紧」的情况。而劲力逐渐收于「丹田」,足够的强度下,「竖劲」也是可以「放松」状态自然的生成了。
这个收紧提升「整合程度」,收束劲力于丹田,属于「水磨功夫」,练足火候,放松站立,劲力也是收于丹田的。最终「功夫上身」还是要靠「放松」来盘!同样是每天3个小时。
也可以60息一小周天,360息为一大周天,这样来练。
收束劲力有一定强度,保证强度和稳定数息从3×3到9×9这样慢慢提升不要急求,而「放松」使「功夫上身」也是「急求不来的」。。。两者(提升强度和放松数息)结合在一起练,慢慢练就可以。如果「提升强度」练习过量,筋骨无法恢复,可以只练「放松数息」。
再补一张换劲的过程图,以胯前到足为例,先提升「核心端」使「远端」得以放松,再提升「远端」使整体均衡。这个提升在保持联系的基础上,要一分一分的加,加到一定强度,如果局部上这么加肌肉将会是越来越收紧,使肌肉隆起的。。。如果是全身劲力联系,全身一起加,那么肌肉就是边被收紧,边被拉伸,肌肉并不会明显的隆起,因此气血便是通畅的,只要筋骨本身强度够,就可以保持住这种更高强度的状态。这里关键是「全身的劲力联系」和「全身一起提升强度」,而「竖劲」就是是能做到这些的前提,「竖劲」的前提是「放松」并「合规矩」,「放松合规矩」的基础是「合规矩」,「合规矩」只能「主动发力」。。。如果说做不到全身的「肌肉的等长收缩」的「强度匀速提升」,那么要就从基础里找。尤其是「体会」上的「东西」,并不是技巧能够弥补的!
结束到了「功夫上身」就是「放松」练习也有「充分的劲力联系」,劲力存于「丹田」,随呼吸自然「收放」,从「功夫上身」开始,筋骨气血就会一天一天的全面得以强化。
「站桩」到这里就算是写完了!相信练完这个桩,以后其他的桩应该也能自行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