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新喜
曾经一场风风火火的垃圾分类,现在已经悄无声息,基本消停了。在这背后,到底有哪些原因?
垃圾分类一开始的积极意愿,与疫情恐慌相关
垃圾分类大举推进的时候,大约在2020年初的时候,彼时疫情爆发,那个时候,大家有一个共识就是疫情的爆发背后与我们的环境被污染有一定的关系。
因此,垃圾分类推进的初期,大家还是比较积极的,在垃圾分类刚开始执行的时候,过去有个数据调查,当问及“如果小区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或志愿者指导和监督垃圾分类,同时还建立严格的惩罚制度,您是否愿意分类”时,95.9%的被访者给出了肯定回答。
当时部分也是源于疫情恐慌的情绪下,大家有环境保护的意识,人们认为干净的环境对于大家的健康是有益的,因此,在初期,大家对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还是很高的。
垃圾分类标准难执行,垃圾分类指导者与监督者很难长期做下去
在彼时,垃圾主要被分成四个大类别——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但这场分类运动在部分地区还强调了干垃圾与湿垃圾这两类垃圾的划分。并且,在如何定义干湿垃圾一事上,曾经一度吵翻了天,充满争议。
不少市民对干湿垃圾理解上存在困难。“你是什么垃圾”的段子曾一度刷爆朋友圈。根据上海社科院的问卷数据显示,50.7%的市民认为上海生活垃圾分类最大的困难在于分类标准过于复杂。
许多人并不是不想参与垃圾分类,而是由于缺乏清晰明确的指导而感到困惑和无从下手。在没有进行广泛且深入的宣传普及下,很多人都无法正确掌握垃圾的分类。
而垃圾的类别与垃圾种类、定义筛选背后需要一个庞大的百科知识体系,小区物业也难以找到一个人长期的去指导监督分类。而且这个工作收入很低,又要全年无休,监督与指导分类执行难度大,加上标准不清晰,容易起冲突,很少有人愿意长期做。
此外是,垃圾分类更多是倡导而非监督,居民分类意愿不高
“我分类不分类反正也没人管。”,垃圾分类开展以来,一直以来只是倡导垃圾分类,在最初还是有人监督,但后来成本太高,就没有真正的执行过了,更多是倡导为主。
对于个人来说,垃圾分类长期执行增加了很多麻烦,加上缺乏监督,所以这种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
垃圾分类需要设置多个垃圾桶,很多小区配套设施不完善,没有分类垃圾桶,也导致垃圾分类在很多小区难以执行。
垃圾分类之后如何处理,没有细化的标准与处理规划
而垃圾分类之后,本质是要把各种垃圾分类回收利用,但是很多小区并没有分类垃圾收运车,垃圾收运系统也同样如此,很多垃圾分类之后,全部倒入垃圾收运车,再全部倒进同一个存放的容器中。
这还是城市小区居民的垃圾,倘若是村县,那垃圾更不能做到分类清运。
分类之后,把分类桶全部倒入一辆同一辆垃圾收运车,意味着垃圾分类白做了,分不分都倒在同一辆车中,最终仍然会被混合处理,没有垃圾处理的规划与标准,那分类的意义何在呢?
大众低估了垃圾分类的时间消耗与耐心
垃圾分类其实在2021年下半年的时候,就基本上已经难以推行了。2022年,基本上就放弃了,因此,大众还是低估了垃圾分类的时间消耗与耐心,因为从每一个垃圾产生时,将它们按类分装,再包装,再扔掉。这里产生的时间累计起来有5~10分钟。别小看这5~10分钟,好几亿个家庭的五分钟加在一起就是个天文数字。
最有效的做法是由专业的、专门的人去处理,这是个经济帐,时间一长,很多人嫌麻烦就不愿意这么做了。
缺乏利益驱动机制
在彼时,因为疫情因素,大家的经济收入受到影响,但是垃圾分类增加了人们的生活成本,却没有带来任何收益。
早在2022年的时候,曾经有个#想去丹麦捡瓶子了# 的话题火上热搜,有人曝光了其前任在哥本哈根的时候经常周末和同事出去捡瓶子,赚了不少钱。
微博视频显示了某博主,在丹麦超市的回收机器里投入了42个瓶子后,共得到78.5克朗的现金返还(约等于73元人民币)。而瑞典通常一个瓶子价格在0.7元-2.5元人民币,丹麦通常一个瓶子在1元-3元人民币。这个价格,数量多,累积收益还算可观的。
在北欧的很多公共场所,比如商店、办公室、咖啡馆、餐馆都放置了回收机。在北欧人看来,循环利用旧包装比重新生产环保得多,可以减少95%的能耗,具有可持续性。这其实就是一种垃圾分类回收的利益驱动机制。
在国内,除了循环经济企业本身之外,垃圾回收上下游包括垃圾清运环节都没有收益,对个人虽说是举手之劳,但起来费时费力,没有直观收益,大家分类的意愿渐渐不高了,最终悄无声息的放弃了。
垃圾分类失败反思:人力成本与时间成本高,但上下游缺乏利益驱动机制
总的来说,垃圾分需要更多的时间与更多的人手,但没有建立起相应的分类收集和处理体系,最终仍然会被混合处理,让人们看不到垃圾分类的意义。
在缺乏鼓励政策的情况下,人们在垃圾分类的过程中无法获得直观的好处,整个垃圾分类产业链上下游环节,都没有通过利益驱动机制或商业模式把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总体上,垃圾分类作为一种具有公益性质的活动,更多是依赖个人的社会责任以及环保意识在推动。
垃圾分类产业链的运转,如果长期依靠居民给垃圾回收企业免费打工是难以持久的。
其实从日本、北欧等国来看,垃圾分类产业链的商业化、保证产业链有利润是解决垃圾分类可持续性运转的动力。因为垃圾分类的意义其实就是为垃圾处理后端服务的。
从丹麦等北欧国家的垃圾回收机制来看,垃圾分类依然是可以有商业模式变现玩法的——比如可以在垃圾分类点放置回收机,让第三方回收企业参与经营,可回收垃圾比如各种饮料的瓶瓶罐罐、纸箱等,可以通过回收机估价,当场赚取收益。
通过这种商业模式的创新让居民能够在把垃圾分好类的同时,在站点把有用的东西变现,分类的积极性就会被广泛调动起来。
商业利益变现机制驱动才是垃圾分类能否成功的核心,这也会推动垃圾分类最终成为一个可持续性的直达人心的长期共识。这或许是未来重启垃圾分类可以思考的方向。
作者:王新喜 TMT资深评论人 本文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最主要的是,垃圾车开来几个分类垃圾桶往一个车厢里一倒,分类还有什么意义?
可能骗取了补贴
简单事搞的那么复杂,在中国那个垃圾简可以回收的东西不是被人捡的干干净净。
环保多数本身就不环保!高尔夫球场一天的水顶我一年!究竟是谁该为环保负责?来六缸 八钢 十二缸的汽车的人又是谁?
垃圾桶挣钱了
垃圾从投放、回收、处理等流程都没有弄好,只是简单地去查各单位、各小区的垃圾投放分类情况,垃圾后续的回收、转运的现实让分类投放的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分类白分了。
可回收垃圾需要你回收吗?每天晚上垃圾桶都有几个阿姨在那里抢生意
设备设施都完成了,等待更新
你们都不懂,垃圾分类,项目报上去了,项目款下来了,大家都分到手里了,开始搞下一个项目了,垃圾分类,谁爱弄谁弄[呲牙笑]
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除了分类还定时,垃圾点开放的时候很多人在上班。有很多人早上七点就出门晚上九点多才回家,垃圾点却是早八点到晚上六点开放。
垃圾车不懂得分类啊!
垃圾分类一下子迈太快了,先厨余垃圾和普通垃圾,再慢慢来细分更适合。但是不管怎么样,已经给下一代做出榜样,慢慢就会成为习惯
目前来看,靠个人自觉的很多事情是行不通的,除了垃圾分类还有堵车时走应急车道、老头乐乱蹿等等,得处罚还必须要重。
我们小区垃圾房旁边新建了废品回收机,称重回收,按重量给钱,效果还挺好的,很快就被居民塞满了,一天清运一次,次数都不够。其实分类没很麻烦,要定时扔垃圾才是痛苦,本来出门顺手扔一下的事,非要搞得人专门跑一趟去扔。
哪个垃圾箱里还有值钱的?都被守在垃圾箱前老头老太翻走了
说了半天,就是在国外捡垃圾,中国捡垃圾的人少了吗?
干湿分类太麻烦,有些实在是分不清到底是哪种。
分类可以,但是只能在规定时间内扔就不合理。哪能天天凑到时间,冬天还好。夏天厨余垃圾几小时就臭了。
我自己是自己的健康第一责任人,那垃圾分类关我什么事?
凡事想不通的就往利益方面想就通了
能卖钱的垃圾抢着收,根本不用所谓的垃圾回收机,不能卖钱的垃圾需要专门的人去处理就好了!再分类到处理的最终端还是混到一起了,就是个没意义还浪费大家时间耐心的事!
最大的原因是你垃圾分类完了,人家拉到垃圾场,还是一起处理[笑着哭][笑着哭]
学西方的环保,结果现在看看西方环保都被他们掀翻了
我承认我知道这是社会进步的过程,但是我图方便基本上都不分,初衷都是好的,你不拿法律管束我,谢谢,我还是方便为事!
那些在小区里乐此不彼翻垃圾桶的大爷大妈们,把可回收卖钱的都差不多筛干净了,环卫的都懒得再分类了,所有的垃圾桶一起倒进车里,基本上不可能有漏网之鱼。
居民扔垃圾是分类了,可垃圾车一咕咚倒一起了,意义可在[笑着哭]
就是为了多卖几个垃圾桶[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你这儿分类了,上垃圾车就合一块了,还不用说到垃圾场了
三个字,一起装
垃圾就是垃圾!!!平民的责任是倒在垃圾桶,其他的有专门的人干!!!
热度过去了钱也赚到了 后期也不需要管理
没停啊 已经习惯了而已 难道一个新事物要一直炒作几十年吗
地区差异太大了。有些地区吃饭都是问题,有些地区垃圾桶都要准备四个,有些家庭五六口人住在三十平米的房子里,人都没地方坐,哪里有地方放四个垃圾桶;有些家庭三四个人住在四五百平米的房子里,家里面都能藏猫猫。贫富差距太大,受教育水平差距更大,垃圾分类想法是好的,更是千秋大计,但是得实事求是啊!
有没有知道的人告诉我一下,之前上海不是垃圾分类最严格的地方么,现在怎么样了?还是要求分类么,下半年要过去一趟,提前了解一下
大家都给垃圾分了类,奈何垃圾车倒一块拉走了,还有分类的必要吗?
因为就是为了卖垃圾袋和桶和创城设立的,现在各地都没有钱了,开支都成问题的,还考虑啥分类啊!
主要是房价太高,我房子太小,家里没法放那么多垃圾桶。
能随手把垃圾扔桶里已经是高素质了!
建议专家负责分类,反正要这么多专家也没用。
上海还在坚持,我们小区习惯了自觉会自己分类好再倒垃圾,贵在提高个人自身的素养,目前全国还是比较难推,
[得瑟]随便你怎么分类,反正到时候一车带走
不普及教育,却干要求人有高素质的事,你觉得能干下去吗?
人类都应该要会简单的垃圾分类 我的理解就是可自然分解无害的 不可自然分解有害的 把它们分开就行 人类是最懒最能污染环境的动物
垃圾分类必须推行,但是我们的分类太复杂,不科学不符合人们的生活习惯。
1、垃圾分类没有实际作用 2、搞垃圾分类几千亿的补贴都骗完了,哪里用得着后续干活
生产方式决定生活方式,在相对落后的中国,要求人们有多高的思想意识,是不现实的,比如雷锋精神,在现实中,想依靠利益驱动来实现垃圾分类,任然不能成功。总之,不同的时期解决不同的问题才是恰当的,否则,会被打脸的。
最后都是混在一起拉走
其实只用把厨余垃圾单拎出来分类就行了,现在整的五花八门,谁有那么大耐性天天花时间操心这些
先把公共场所抽烟这事儿处理了再说其他的[得瑟][得瑟]
因为没用 村口各种垃圾桶摆了好几个 垃圾车来了全倒一块拉走了
只要厨房和非厨房分开就可以了,搞这么复杂,丢个垃圾都要听专家解读,我勒个去
[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太正常了
没消停啊,我们小区每天只有早晨7-9点和晚上7-9点能丢垃圾,还必须分类,垃圾滞留在家里臭死了
我就记得,垃圾车开来以后,几个分类垃圾桶往一个车厢里一倒,可厉害了[鼓掌][鼓掌]
因为咱们国家早就有自己的一个分类体系,卖瓶子的,卖纸壳的,还有收泔水的
本来都是可以降解的东西,被科技发展的都不可降解。我真不懂到底科技还是真正所谓的科技吗?
街道办开个会,各企业增加几个垃圾分类桷一放,完事![点赞][点赞][点赞]
看到垃圾分类,就想起了以前的禁止使用一次性筷子。结果20多年过去了还是照样用
以我们的综合素质而言,还没有到达垃圾分类的水平。需要时间,需要我们自身的成长,需要我们认知的成熟
我们扔前分好类,垃圾处理一桶烩
我不乐意,他不乐意,你乐意有卵用[笑着哭]
居民可以分类,到收运那又混一起了,有毛用?
没有利益很难执行下去,想要分类就要有利益!
就算你按规定分好了分别投进六七个垃圾桶,每天只能安排一辆垃圾车来运垃圾,他们又把分好的垃圾混在一起装上车,有意思吗,所以大家都赚到钱了也就没有继续的意义了。
文化跟不上。
从厨余垃圾得倒进而不是扔进垃圾桶,我就知道这玩意儿长不了!!
钱花完了,钱赚够了,当然消停了
分垃圾的小日子,倒的垃圾那都是核垃圾
没必要,混着丢得了,有老人家深夜在垃圾桶淘宝,也就分类了
谁愿意先从自我做起?
在小区当摆设
所有垃圾回收后又放在一起,有何用?
农村的那个风力发电项目,还有鼓动人们屋顶装的太阳能
成本太高,就像造假币的干不下去了一样[呲牙笑]
不是一两天养成的习惯 也不可能立马就改了 慢慢来吧
我家小区保洁阿姨还是会给大致分一下类的。
不过至少我们现在养成了厨余跟其他的分类了
就算居民分好的,到了车来拉的时候还是会倒一起。除了方便他们捡瓶子纸皮之外,没什么差别。唯一的差别是垃圾得自己带下楼
垃圾最好的结局,就是集中焚烧。发电也好,烧完回收也罢,就是不能填埋!
垃圾厂分类处理都还没做,就着手大家分类扔垃圾,是,大家扔的时候分了,垃圾车来拉时,哗啦啦全倒一车里,不知道意义在哪里
就是你骗我我骗你 ,最后这个钱到某一些人的口袋里
你以为人人素质都那么高😂
分类完,一辆垃圾车带走的
垃圾车来了一车倒
本来就是个哗众取宠的事情,义工守到10点,居民10点后再扔垃圾,到底是方便么?第二天垃圾车一股脑全装走,大街的垃圾桶还变少了,搞笑
家庭垃圾种类繁多,量又少。垃圾分类,徒增几个垃圾袋。
垃圾分类依旧在进行,你们没参与不代表没有[吃瓜]
居民分类投放,环卫来取时统统倒在一起拿去填埋。分个卵类?
不说别个,就说干电池吧,怎么没人回收啊?污染多大呀!
物业把每层楼的垃圾桶撤了,下面放3个垃圾桶,怎么丟,随意
哪消停了?不还是在分类吗?
是因为百姓分了最后也会被汇合到一起
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
回扣到手了
小区里有不同颜色4个垃圾桶,起初大家都是在家分装好投到不同桶里,后来一看垃圾车来了4个桶还是一股脑倒在垃圾车里,这不是耍人吗?逗你玩?
大城市垃圾分类,小城市就是扯淡
其实城市里的小区很难做到垃圾分类!但我回老家农村垃圾分类做的非常的好!刚一开始还有点不习惯,但垃圾定点定时投放,垃圾投放点还有人专门监督、分类,你不想分类你自己也脸红说不过去啊,你要是老是不好好分类,垃圾投放点的管理人还可以汇报给村委会[汗]。老家浙江的
我专门看了我们小区收垃圾的车,就没有垃圾分类,不管我们多费劲,最后还是一锅端,我费劲干嘛?
垃圾分类19年搞得最火热,跟什么疫情恐慌没有关系
环保和普通人根本没关系,富人一天的消耗顶普通人一年,工厂一天的排放顶普通人一辈子[得瑟][得瑟][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