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次子朱高煦做错了什么,为何被侄子做成了“瓦罐焖鸡”?

沐光知百年 2023-09-26 03:59:10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个“关注”,听故事品百味人生的同时,还能获取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变革和动荡的时期,其中有许多令人瞩目和感慨的历史人物,他们的性格和行为既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既有值得赞扬的功绩,也有难以原谅的罪过。

今天要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历史人物,他就是明成祖朱棣的次子朱高煦,他从小就表现出勇武善战的性格,曾随父亲发动靖难之役,平定了南京的明惠帝朱允炆和其支持者的反抗,为父亲夺得帝位立下了汗马功劳。

然而后来却因为夺嫡失败,被送往边疆,命运不济,造反的失败让他再次失去了希望,而后更是惨遭明宣宗的杀戮,被做成了“瓦罐焖鸡”,令人哗然,那么朱高煦是一个怎样的人呢?真的有那么不堪吗?

朱高煦从小就喜欢骑射,有着过人的臂力和胆略,他在靖难之役中表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和指挥能力。参加了白沟河之战、东昌之战、浦子口之战等多场重要的战役,每次都能冲锋陷阵,斩杀敌将,为父亲打开局面。

白沟河之战是靖难之役的第一场大规模的战斗,发生在1400年10月,当时,朱棣率领北军从北方出发,向南京进军。南军由明惠帝朱允炆派出的都督瞿能率领,驻扎在白沟河以北的蓟州。双方在白沟河展开了激烈的对峙和交战。

朱高煦率领精锐骑兵,在白沟河两岸游弋,寻找南军的破绽。很快就发现了南军都督瞿能和其子瞿文昌所在的位置,便立即带领骑兵冲了过去。

他不顾南军的箭雨和刀枪,直奔瞿能而去。随后后一刀斩杀了瞿能,又一刀斩杀了瞿文昌,将两人的首级提起来,在空中挥舞,大声喊道:“我斩了南军都督!”

这一幕震惊了南军,也鼓舞了北军,南军士气大降,纷纷逃散。在这场战斗中,朱高煦展现了他的勇武善战和忠于父亲的优点,为北军赢得了第一场胜利,同时也博得了父亲的好感。

朱高煦对父亲朱棣非常忠诚,从不背叛或怀疑,在靖难之役中始终跟随父亲,不顾自己的安危和利益。曾经因为父亲而拒绝了南军的招安和诱惑,也曾经因为父亲而放弃了太子的位置和封地的安逸。

他还曾经在父亲兵败时及时赶到,击退南军,救出父亲,更是在之后的东昌之战和浦子口之战大获全胜,正是由于他的勇武善才为父亲夺得了江山,可以说朱棣称帝有很大一部分是他的功劳。

1402年7月17日,朱棣他在攻下南京后,拒绝了他的支持者们的劝谏,继承了明太祖朱元璋的帝位,改为永乐年号,成为明朝第三位皇帝,被称为永乐帝。事情发展到现在,朱棣可谓是非常喜爱朱高煦,但为什么没有立他为太子呢?咱们继续往下看。

朱棣有个亲信大将名叫徐辉祖,他是朱高煦的舅舅,徐辉祖有一匹宝马,名叫“飞雪”,这匹马身材高大,毛色雪白,速度飞快,徐辉祖十分喜爱,视如珍宝。

朱棣称帝后,朱高煦就闲了下来,每天在各处闲逛,一次在拜访舅舅的途中,在马厩里见到了这匹“飞雪”,便心生贪念,对徐辉祖说:“舅舅,你的马我很喜欢。能不能给我骑骑?”

徐辉祖很不情愿,这匹马跟随自己多年,实属不想赠予他人,并表示可以给他一匹另外的好马。朱高煦却硬是看上这匹马,说什么也不改变主意,但徐辉祖愣是不同意啊。,、朱高煦见劝不动徐辉祖,便装作无所谓地说:“那好吧,那好吧,算了算了。”

但朱高煦心中却没有放弃,“飞雪”的念头,暗中派人盯住徐辉祖的马厩,在夜里偷偷地将“飞雪”盗走。第二天早上,徐辉祖发现“飞雪”不见了,大惊失色。想起昨天的事情,他气得七窍生烟,立即去找朱高煦理论。

朱高煦见到徐辉祖来了,便装作很无辜地说来此何为,徐辉祖就开门见山说:“侄儿,你还你把我的‘飞雪’偷走了!”

朱高煦这时就开始打马虎眼:“什么“飞雪”不见了?”

徐辉祖看到他这个反应,多说无益,将朱高煦的房子搜查了一遍仍然没有找到,他知道自己已经无法取回“飞雪”了,只能无奈地离开。

这件事也传到了朱棣的耳朵里。朱棣对朱高煦的行为十分不满,要朱高煦将“飞雪”还回去,可是朱高煦仍然说自己没有做过此事,朱棣失望地摇了摇头。

这件事让徐辉祖和朱高煦都产生了不满和厌恶。徐辉祖从此与朱高煦断绝了往来,并在朝廷上多次与朱高煦发生冲突,类似的事件还不止一个,渐渐的朱棣对朱高煦失去了信任和宠幸。并说他“过失太多”。

起初朱棣想将皇位传于他的心也慢慢变了,原本朱高煦就不是嫡长子,如果传位给他的话难免会有诸多口舌,如今朱高煦自己多次作死,让朱棣断了传位的念头,于公元1404年立朱高炽为太子。

然而,朱高煦并不像轻易地让这至尊之位拱手送人,为此他多次参与夺嫡之争,与朱高炽争夺父亲的宠爱和朝廷的支持。

他经常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影响力,对太子朱高炽和其支持者进行诽谤和陷害,不惜造谣污蔑,挑起事端,甚至不惜杀人灭口,只要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而且,朱高煦的野心不仅仅是做皇帝,他还想要消灭所有的异己,即便是忠于朝廷的大臣,说到这里就离不开一个叫解缙的人物了。

解缙是明朝初期的一位大才子,曾经参与编纂了《永乐大典》,深受到朱棣的重用和宠信,他也是第一个主张让朱棣的长子朱高炽继承皇位的。

这让朱高煦十分恼火,于是开始设计陷害解缙,利用各种手段诬告他谋反、贪污、通敌等罪名。解缙被捕入狱后,遭到了严刑拷打,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清白,不肯认罪。

朱高煦见解缙不屈不挠,便下令将他关在一个没有食物和水的牢房里,让他饿死。解缙在牢里受尽了饥饿和折磨,但他仍然不忘自己的忠义之心,不肯妥协,最终解缙在牢里饿死了。

继解缙之后又多次得罪了朱棣,后来被贬谪到交阯。他在交阯时还不收敛,经常游山玩水,还建议开凿赣江运河。这些行为都让朱棣很不满意。

永乐十四年,朱棣想要废掉朱高煦的王爵,把他变成庶人。但是太子朱高炽却为他求情,希望能给他一个活路,朱棣只好勉强同意,把朱高煦封到乐安洲。

朱高煦来到山东后,并没有安心做好自己本分的事情,而是暗中与各地勾结,积攒了不少的力量。

1924年,朱棣驾崩,明仁宗朱高炽继位,他在位期间,他大胆地推行了一系列变革,赦放了建文帝时被罢黜的旧臣,以及永乐帝时因牵连而被流放边疆的官员亲属,并让他们回到故土,接着又清理冤冤假错案,让许多受屈的人得到了昭雪。

以至于后世流传起这样一句话:“朱高炽当皇帝只有十个月,做的贡献差点超过朱棣。”

这句话有两次含义,朱高炽的功绩很大,但死的也早,将皇位传给了儿子朱瞻基,史称明宣宗,而朱高煦就是抓住了这个机会。

他埋伏了一些人马在朱瞻基服丧的路上,杀死朱瞻基自己篡夺帝位,但后来朱高煦的如意算盘还是落空了,这一切早就被朱瞻基预料到了,但看破却没有说破。

朱高煦也就顺着梯子下了,开始辅佐明宣宗朱瞻基,一开始倒也相处的无比融洽,然而渐渐地,朱高煦的胃口就大了起来,直接狮子大开口问侄子要赏赐,而明宣宗基本上都是有求必应,尽量满足叔叔的要求。

后来倒朱高煦密谋造反的时候,明宣宗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大军将朱高煦包围的时候,也只是围而不攻,自己人不打自己人,怕伤了和气,这让朱高煦手下的叛军士气全无,不战而败,朱高煦一看大势已去,便决定投降,同时让朱瞻基给自己几天告别的时间。

按理来说,谋逆这种大不敬的罪名,应该是即刻问斩,但明宣帝也算是仁至义尽地答应了,并且赦免了死罪,要他改过自新,然而朱高煦将“敬酒不吃吃罚酒”的精神贯彻到了极致,四年后,朱瞻基去看望朱高煦,不料朱高煦却将他绊倒在地,让他尊严全失。

这下好了,一个人脾气再好也会有爆发的一天,何况捉弄的还是一位皇帝,明宣宗终于忍不住了,恼羞成怒命令力士扛来一口三百多斤的大铜缸,命人将朱高煦倒扣在铜缸内,然后将铜缸四周点了火,活活地将朱高煦烤死在内。

回到问题上,他真的有那么不堪吗?其实还真没有,年少时的确有本事,不过就是太作了,曾经有无数次的机会摆在他面前,他没有珍惜,直到失去时才后悔莫及也没有用了。

0 阅读: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