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节目中,刘爽和葛夕这对夫妻是“互怼达人”。
不管何时,不管何地,只要葛夕一开口,刘爽就能立马开怼。
葛夕显然也不是好惹的主,所以经常不超5句话就能吵起来。
一开始觉得,这也许是他们之间独特的相处模式,而且挺多时候他们之间看起来还是有爱的。
直到看到他们在回答错对方最喜欢的电影这个问题后依然互怼,才明白他们相爱却过不好的真正原因。
自以为是的了解,更伤人在婚姻体检环节中,有一个问题是“对方最喜欢的电影是哪一部?”
刘爽和葛夕的回答和反应,隔着屏幕我都感受到了严重的窒息感。
葛夕说刘爽没什么特别喜欢看的电影,放弃回答。
当刘爽说他最喜欢的电影是《闻香识女人》时,葛夕说这是她第一次从刘爽嘴里听到这部电影。
刘爽非常不爽,说两人刚认识时,他买了这部影片的蓝光碟,在家里看了很多遍,还经常让葛夕给他弹影片里的钢琴曲。
葛夕则说她没看刘爽在家看过,这些都是刘爽编的。
刘爽提到影片男主的演讲,葛夕就让他当场来一段。
等刘爽真的背出来后,葛夕的气势下来一些,但依然坚持刘爽没跟她说过,然后说刘爽肯定也不知道她最喜欢的是什么。
最有意思的是,葛夕说她知道刘爽的回答是什么,但她写的不是那个。
刘爽听后再次郁闷,说葛夕明明最喜欢的是《哈利波特》,为什么偏要写其他的?
葛夕说她没写是因为没有特别喜欢,可刘爽坚持说她就是最喜欢。
讲真,看到这一段的时候,除了窒息,我失去了其他所有感受。
那一刻,我在他们身上看不到爱,只看到了不屑和自以为是。
正常情况下,哪怕你还有一点在乎对方,在自己回答错误后,正常的反应应该是会觉得抱歉,因为答错实际上意味着自己对对方不了解。
可他们都选择把问题推给对方,一个不承认对方做过的事,一个只相信自己所认为的。
这种自以为是的了解,比直接说不了解更伤人。
因为它会让事情进入一个死胡同,而不是一个可解决的状态。
否定他人背后,其实是拒绝改变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自以为是的了解的底层逻辑,是否定,而否定是回避,是拒绝改变。
当我们爱一个人,愿意为一个人改变的时候,我们的反应会偏向反思——“原来我并不了解他”。
然后反思接着的动作是多观察、多留意,从而增加自己对对方的了解。
这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有问题并不可怕,把它解决了就行了。
但是,当我们是选择去否定问题的时候,性质就变成了不想改变。
比如你的伴侣不舒服,需要你照顾,然后他说想吃苹果,但此时家里没有。
当你不想去买苹果的时候,你可能就会否定他想吃苹果的这个需求,比如说吃苹果不好,或者家里有其他水果等。
这个时候你考虑的其实是怎么样能减少你的麻烦,而不是对方需要什么,那对方自然就感受不到你的爱了。
我想电影这个事情一定只是刘爽和葛夕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缩影,在镜头看不见的地方,这早已经成为他们的常态。
幸福,从接纳真实的彼此开始倒不是说想要幸福就必须在关系里改变自己。
除了改变,我们其实还可以选择接纳对方真实的样子。
同样的问题,同样没回答正确,但麦琳的反应就比刘爽和葛夕好太多。
当听到李行亮最喜欢的电影是《入殓师》时,麦琳的反应是“哦(原来是这个)”。
这个其实很微妙,虽然她没说什么,但她传递出来的却是尊重和接纳,以及愿意了解对方。
所以李行亮说完电影名之后,就分享了自己为什么喜欢这部影片的原因。
我认为这才是一段健康关系里应该有的样子,对方是个独立的人,他有权利喜欢任何东西,我们可以不喜欢,但应该给予尊重。
当我们发现对方跟我们期待的不一样时,我们应该给出的反应是“原来是这样”,而不是“你应该这样”。
当你愿意去接受对方真实的样子,你们之间才会有尊重,有尊重关系才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