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还未上台,赖清德就开始出招了,大陆已经做好两手准备

战略风雨 2024-11-20 14:31:59

美国大选尘埃落定,特朗普即将在明年一月重返白宫。而在他正式宣誓就职之前,台当局领导人赖清德便已行动,计划以一笔巨额军购向美方递交“投名状”。据英国媒体透露,台当局正在准备一项价值超过150亿美元的军购计划,拟购买包括F-35战机、E-2D预警机和“爱国者”防空导弹在内的一系列高端武器装备。这笔交易的背后,显然不仅仅是为了所谓的防务能力提升,更是一种政治上的表态。

从表面上看,赖清德此举似乎是为了增强台军实力,但更深层次的目的是为了向即将上台的特朗普政府表明其对抗大陆的决心。此类大规模军购不仅是一种“保护费”的支付方式,也是赖清德希望美国持续在台海问题上站在台当局一边的一个信号。然而,外界普遍认为,这样的行为只会加剧台海局势的紧张,为地区和平埋下更多隐患。

近年来,美国与台当局的军事合作频繁升温。在拜登政府任期内,美方已经推动了17轮对台军售,其中包括多项进攻性武器装备。然而,这些看似“提升防御能力”的武器对台当局而言,更多是种经济上的沉重负担。赖清德这次计划的150亿美元军购,如果成行,势必对台湾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在竞选期间曾多次暗示,美国在对台军售上的回报远不如从台湾企业直接获益来得实在。他公开声称,台积电“偷走”了美国芯片产业的大部分生意,因此台当局应该支付更多的“保护费”,甚至将防务开支提高到GDP的10%。从这一点来看,赖清德在特朗普还未正式上台之前,便迫不及待地抛出大单,无疑是希望抢占先机,与新一届美国政府建立更深的政治联系。

然而,台当局似乎忽略了一个事实:特朗普的施政逻辑更倾向于以“美国优先”为核心利益,对台湾的所谓“支持”也不过是出于削弱中国的战略需要。从特朗普过去对台积电强行要求赴美设厂,到台海局势紧张化的推动,这些都表明台湾在美国眼中只是一个棋子,而非真正的合作伙伴。

赖清德政府为了讨好美方,不惜牺牲台湾经济利益的行为,正在引发岛内广泛质疑。近年来,台积电等高科技企业逐步向美国转移投资,本应是台湾经济支柱的产业逐渐外流。而赖清德却在这样的背景下将巨额资金用于军购,无疑是加重了台湾经济的负担。

此外,美国多年来通过各种手段对台实施经济控制,包括诱导科技企业外迁、压缩台湾内部资源等。这种“掏空战略”不仅让台当局对美方的依赖日益加深,也在削弱台湾的自我发展能力。

更令人担忧的是,特朗普政府可能复制“乌克兰模式”,在台海挑起一场“代理人战争”。通过不断对台军售,美国不仅能进一步获利,还能借此消耗中国的经济与军事资源。若真如此,台当局可能从美方的“棋子”沦为彻底的“弃子”。

美国对台湾的真实意图在过去几年的政策中已显露无遗。以“保护台湾”为名的军售和防务合作,实则是一种通过制造危机来服务美国利益的策略。特朗普政府的做法无疑会更加偏向利益导向,在这种背景下,赖清德当局的军事投入很可能成为一场“无底洞”。

面对台当局和美国在台海问题上的动作,大陆方面显然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应对。一方面,大陆通过多种方式持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深化两岸经济、文化交流,为未来的统一创造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大陆军队也在加强军事斗争准备。无论是常态化的台海巡航,还是对“台独”势力的精准打击能力,大陆都表现出强大的自信与决心。

北京一再重申,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不容外部势力干涉。对于台当局的各种挑衅行为,大陆已经明确表示不会容忍“台独”分裂行径,并将在必要时采取断然措施。

赖清德当局试图通过军购“绑架”美国以谋求自身的政治利益,但这种策略不仅不会为台湾带来真正的安全,反而可能加速岛内资源的耗尽。大陆对台政策的底线明确,即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行径,同时保留一切必要的手段应对外部干涉与分裂势力。

台海局势注定不会平静,但对于“台独”的挑衅,大陆的立场始终坚如磐石,做好了一切准备,迎接可能的风暴。

0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