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毛岸英进厂锻炼,和大家睡大通铺,吃窝窝头

歷史的伟人 2024-11-09 16:10:49

毛岸英是毛主席的儿子,但从未搞过特殊,他将自己当作普通人一样看待。

1947年,毛主席将儿子毛岸英叫到办公室,同他说,外国大学他已经念过了,可中国的大学还不熟悉,当务之急就是深入农村,了解农民,也就是了解国情。

于是,11月6日,毛岸英化名“杨永福”跟着康生等人来到山东阳信县,当时他的对外身份是康生的情报员和联络员。

在阳信期间,毛岸英没有透露过自己身份分毫,一直穿着父亲送他的肥大旧军衣,写字用的是铅笔,就连笔记本都是一些旧纸合订出来的,到了吃饭的时候,他也不摆架子,直接和勤务人员挤在一起,十几个人一块吃饭,席间他还一直给一些队员们讲解问题,等其他人吃饱了,他低头一看自己才吃了一半,而中间的盆里也只剩下些零零散散的菜汤。

毛岸英也不在意,直接左手窝窝头,右手端菜盆,一个人吃得津津有味。

不仅是“同事”关系搞得好,毛岸英将邻里关系也处理的妥妥当当。

一次,房东张大娘和邻居因为一些琐碎小事产生了摩擦,得知此事后,毛岸英主动劝说张大娘到对方家里讲和。毛岸英陪着张大娘端着一碗刚煮好的面条来到对方家里,只是,房东还是有点抹不开脸,反观毛岸英,一进门就亲亲热热地喊了句:“大娘,张大娘看您来了!”听到熟悉的声音,大娘也满脸笑意地走了出来。就这样,在毛岸英的说笑之中,将两位老人的矛盾在无形之中化解。

次年5月,毛岸英收到中央电令,让他调离阳信,前往中央从事新的工作,当地的乡亲们听到“杨同志”要走的消息后,都一一出来和他道别,在大家的眼泪和依依不舍中,毛岸英离开了。

不过,毛岸英并没有忘记乡亲们和张大娘,同年秋天毛岸英给阳信的一位老人寄来一封信,信中装着一张黑白相片,里面有毛主席、“杨同志”,还有两个他们不认识的两个女孩子。

一直到看完信和照片后,大家才知道,在村子里住了一年的杨永福竟是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

在农村锻炼结束后,毛岸英又主动要求去工厂里实习。1950年,毛岸英又进入北京第一机床厂工作。

当时毛岸英和厂子里面很多年纪相仿的年轻人,大家工休时总是在一块无拘无束的聊天,毛岸英很快和他们打成一片。到了晚上,毛岸英就挑灯写稿子,亲自采写编辑《北京机器职工》,然后散发到外面,用最为公正客观的态度介绍新中国接收的兵工厂等的发展状况。

在厂子里,但凡和毛岸英相处过的人都知道,他的身上没有一丝一毫的优越感,有的只是努力钻研的精神。

毛岸英住在中南海,但是,他一心扑在工作上,除了星期六晚上会回去一趟外,他剩余的时间都是和工人们一块度过的,晚上和大家睡大通铺,白天里和大家一起吃窝窝头,当时大家还以为他单身,谁都不知道他才刚新婚不久。

1951年,中央办公厅来了两位工作人员,他们要了解一下毛岸英在工厂的情况,当时毛岸英也没有用自己的名字。

一提起这位老同事,大家都称赞不已,只是,说到最后,有的人就有一些埋怨了,抬脚刚走就将大家给忘了,不知道大家惦记他呀?就算高就了也应该抽空回来看看大家,他们一块为他高兴。

话落,工作人员当场眼圈泛红:“他已经在朝鲜战争牺牲了。”当大家追问他的父亲是谁时,工作人员将毛岸英亲自填写的履历表拿出来,将其他地方遮住,只留下一栏:“父亲:毛泽东。”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