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海乡村这座“黄土食堂”,是“大锅饭”时期的历史见证

花梨岛说历史 2024-08-17 00:30:30

一日三餐,吃饭不要钱,琼海乡村这座大锅饭时代遗留的公共大食堂,见证了一段历史。

一起干活,一起吃饭,老一辈的农村人有个记忆犹新的年代,就是人民公社化。

1958年9月,海南18个县市全部实现人民公社化,农村建设大食堂成了那时的主旋律;海南乡村以生产队为单位建立的公共食堂如雨后春笋涌现而出,大小总共建了1.66万个。

同年11月起,人民公社对公社成员实行粮食供给制,吃饭不要钱,一日三餐,集体统一吃大食堂,也就是俗称的“大锅饭”。

“有滋有味”的大锅饭生活轰轰烈烈进行到了1960年11月嘎然而止;也终结了人民美好“大家园”生活梦想。

位于琼海市西南方向30公里处的黄土村,遗留有一座极具特色的大食堂,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与规模,成了“大锅饭时代”的代表性食堂,食堂被完整保留下来,成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这座特别的建筑位于琼海市龙江镇中洞村委会黄土村的村道旁,因地得名,也称“黄土食堂”。

琼海市乡村道路阡陌交错,阳光透过两旁矗立挺拔的椰树与槟榔,绿阴浓荫的林木沐浴着阳光,也沐浴着我们游走的心灵,令人心旷神怡。

自琼海市府加积镇出发,在平坦弯曲的路面行走了30公里30分钟后,到达了黄土村,村中盛产椰子与槟榔树木,整齐有序的树木让人心境开阔。

两层青砖垒筑的古朴的黄土食堂就矗立于村道边,如同一位满脸褶皱健硕的老人幽坐其中,透彻着古朴沧桑。

黄土食堂建于1958年10月,是人民公社区的产物。

典雅庄重,构造精致,坐西北向东南,正面两层,一层弧型通透廓道,正面设有中间大两边小的拱门,二层设有三个小拱门。

正面顶端设有弧形挡风墙,挡风墙顶端立有一五角星,正中刻有“黄土饣堂”。

“食”字简化为“饣”字,也映射了那年代人民对文化的一种态度,把正统的文字随意简化了。

黄土食堂名字两边雕刻了母鸡带小鸡觅食画像。

祼露的泥砖垒筑而成的建筑物,工艺精致,眼感亲切,颇有海南地方特色的建筑构造特色。

据黄土食堂的现任主人蔡女士介绍,食堂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00多平方米。包括3间厨房、2间仓库以及4间大堂,还有一个2层楼的办公室。

目前办公室已设为厢房使用。

进入食堂,里面宽敞,光线明亮,通风透气,可提供一起和谐愉快的吃饭氛围,青砖修筑的大灶,画龙点睛般透出了这座食堂的功能作用就是为大家提供一起吃饭的大氛围。

80年代初,农村实行土地承包制后,生产队的生产工具仓库等进行拍卖,包括这座食堂。黄土村的蔡女士通过拍卖成了“黄土食堂”的业主,之后她经过修缮并在食堂开起了小卖部。

黄土食堂经过二次维修,原貌保护完好,是海南地方乡村大锅饭年代的历史见证。

2015年11月25日被列为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消失的公社化已成为历史,沧桑岁月遗留下来的食堂成了时代的印记。虽然位处海南琼海偏远的乡村,能一睹“黄土食堂”的容颜,让人身临其境,更贴切于体会历史遗留物的感染力。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