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自我效能感这个词?我会有老子说过的一段话跟孩子介绍: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这是老子在《道德经》里所著的内容,是不是把道理讲得明明白白?
能了解、认识别人叫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叫聪明。
能战胜别人是有力的,能战胜自己才算真刚强。
知道满足的人是富有的,坚持力行、努力不懈的人才是有志向的。
而一个拥有高自我效能感的孩子,便是对自己更为了解和认知,有足够的自我反思能力去克服和战胜自己的弱点,对自己的能力增强是有信心的,并且愿意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坚持下去,寻求突破。
自我效能感低的孩子,比较难以相信,自己是能够学习具有挑战性的东西,并且很容易放弃,同时也经常说自己“做不到”这件事情,以及我永远不会,就是不会!
表现形式有很多,比如姐妹前两天给我发的私信,也是同样的情况。
孩子自我效能感的提升,需要家长漫长的陪伴和引导,我跟你谈一谈我在这方面尤其关注的几个维度:
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孩子小时候的情景,当孩子把一个乒乓球掉到沙发缝隙里,孩子很想去取但取不到。作为抚养者,你是直接帮他把乒乓球取出来,还是由孩子独立去完成?
回想一下你当时是怎么做的,其实也投射出了你在这方面是怎么样的陪伴方式。
能有效提升孩子自我效能感的做法,是鼓励孩子独立去完成,但可以在孩子卡壳的时候,出出主意。
比如问问他,你觉得哪些东西可以帮到你去取乒乓球呢?比如递给他不同的辅助工具,让孩子去试试看哪种方式更恰当?……
这种鼓励但不代劳,陪伴但不干预的方式,就会在锤炼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每个孩子,从小都需要体验自己的努力和进步是有强关联的过程。当孩子明白付出更多的努力,可以增进他们的进步时,他们就可以开始克服障碍,继续前进了。
多跟孩子谈谈 ——
1、 谈专注
你知道什么叫专注吗?你什么时候知道自己是在专注做一件事情呢?你觉得你在完成这件事情上,是怎么样专注去做的?
“自知者明”,就跟我在这篇文章里,提到我是如何引导弟弟留意到自己在注意力不集中上的调整一样,引导孩子认识自我的过程,也包括了引导孩子关注于自身的细节。
2、谈努力
当孩子在做具有挑战性事情的时候,让孩子明白自己有多努力。
你觉得你的努力程度是多少?给自己打个分,你会打多少?你觉得你取得了多大的进步?在这么有挑战性的事情面前,你做了哪些方面呢?你觉得你可以做些什么来让自己更努力一些?
“自胜者强”,对于孩子来说,重要的不是我取得了什么结果,而是我在这个挑战性任务上,做了哪些策略性的努力。
时刻提醒孩子,直到他们对自己的感知力越来越强。
听到这个词,你会认为是刷题和做卷子吗?
并非如此,在心理学里,人的大脑就跟肌肉一样,我们想培养孩子一个更好的品质,也是需要持续锻炼的。
大脑需要通过持续的练习、分析和加强,才能真正习得这一个能力。
就跟我们希望孩子自律,不要总异想天开以为孩子天生就能自律,你这叫天上掉馅饼,但绝大部分孩子,包括成人的自律,都是在后天环境中不断习得的。
如果我们想增强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就多鼓励孩子多历练,再在历练中,多思考。
让孩子多尝试一些突破舒适区,能有点挑战性的事情。
可以去参加一场比赛、可以去参加一个表演、可以去上台做一个报告,抑或其他对孩子来说,看起来“有点点难”的事情,当孩子去经历了后,多问问孩子:
你第一次接触_____时,感受是怎么样的?你有做什么事情来帮助自己吗?你觉得自己没参加之前是什么想法/状况,参加之后又是什么想法/状况呢?你觉得这两个想法/状况不同的区别是什么?下一次如果还参加类似的活动/比赛,你想怎么优化?
作为抚养者,你不仅要持续提醒孩子,并且多让孩子尝试,孩子的大脑才会更强大起来。
孩子有没有办法得出答案,并不是重要,你关键是记住,当孩子启动思考时,ta的大脑就在重塑。孩子如果暂时得不到答案,那是因为他经历的太少。
孩子面对一个不那么好的结果,大人的表情和反应,相当关键。
孩子们犯错时,往往会感觉到自我效能的低下,因此,他们会感到尴尬,不是责怪自己,就是责怪别人。而孩子无法接受这个“犯错”的结果,而是试图隐藏它的时候,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就会更进一步降低。
这便是很多孩子在体验中的恶性循环。我们需要打破它。
这个错误让你感觉很不好是吗?你觉得它为什么会失误?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下次你觉得你可以如何优化呢?
如果孩子总把话题往别人身上扯,把孩子拉回来,告诉孩子“我们如今不讨论别人,只讨论自己”。
好的名言名句,对孩子来说,也是很好的“点拨”材料。
比如“失败乃成功之母”、“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等等,我相信你可以想到很多。
前面姐妹提到,孩子赢了反而会接受不了,那也是因为他觉得“赢是一种犯错”,你一样可以用这种方式,来帮助孩子在“他认为的错误”中,打破恶性循环:
你觉得你不应该赢,赢是错的,这个错误让你感觉到很不好是吗?你觉得你为什么会赢?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下次你觉得你可以如何优化呢?
当孩子觉得自己不配去赢的时候,他就会觉得自己赢是一种罪恶的体现,那就告诉孩子,大方的、斩钉截铁地告诉孩子:“你配啊,你为什么会不配。”
最后,前面说的都去做,并且和孩子一起记录下来。
前面说了三点,对孩子努力的关注、多锻炼孩子的大脑、多从错误中学习,持续去做,并且把这些都记录下来。
准备一张白纸。
把白纸一分为二。
一边列出1-2件孩子搞定的困难的事情。
一边列出在面对这些困难时,孩子所采取的3-5个步骤。
等这些纸条越来越多的时候,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就会越来越强了。
这种记录的方式,不仅对孩子可以,对大人也一样可以。
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哪怕童年时没有人给予你足够的支持去培养你的自我效能感,成年的你依然可以锤炼出自我效能感。
其实童年时没有得到自我效能感锤炼的成年人不在少数,但现在大家都长大了,也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你若此刻明白了自我效能感的意义和做法,你就更容易把这些概念内化在心中。
影响自己,感染孩子。
有没有发现心理学很多概念,其实都大道至简,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坚持实践,这也是为什么“知道很多大道理,却依然过不好一生”。
所以当你听到了这些对你来说有帮助的,能启发你的,你就要勇敢去应用,只有不断去实践,才能在一次一次的历练中,锤炼出自我效能感。
孩子如此,你我亦如此。
要记住,人生终究是自己的,怎么活出精彩,活出怎样的精彩,自己才说了算。
互勉,喜欢请点赞和转发,希望你我都能收获更大的精彩,请务必相信自己值得这样子的美好!
作者萌芽,港大毕业,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国际积极心理学协会会员,曾居香港,现居广州,畅销书《教养力》《这样养育,孩子才有自驱力》作者,育有两男孩,希望与你一起做自驱型养育父母,培养有自我驱动力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