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声一片!楼市,反转了?

白话财经专栏评 2024-10-08 02:55:17
作者:余飞01 | 成交量拉升

九月中旬以来,房地产资本市场率先起势,房地产板块已经连涨了12天。

股市一片豪情万丈的情绪影响之下,叠加9月29日与9月30日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开启全面救市,广州更是全面放开限购的影响下,房地产市场​出现了躁动不安的情绪。

今年的国庆黄金周,有人用火热来形容。

​也有人说,房地产下跌用了三年,而回暖仅用了三天。

从数据来看,的确如此。

以深圳来看。

深圳中原披露,10月1日至3日,深圳一手房成交同比增长569%,二手房成交同比增长233%。深圳乐有家研究中心数据则显示,9月30日至10月5日,乐有家新房成交量同比上涨900%,二手房成交量同比上涨322%。

乐有家披露,9.30-10.6乐有家深圳门店的新房成交量同比2023年9.30-10.6期间大涨979%!其中10月1日全市新房成交量预计超600套,近三年罕见。

成交转化率由2%提升至12%。乐有家门店数据显示,国庆期间新房的看房成交转化率由9月的2%提升至12%,换言之100批看新房的客户中,有12批客户成交,转化率创新高。

二手房方面,9.30-10.6期间二手成交量同比上涨298%。其中10月1日单日成交量较9月日均大涨120%,同时也打破9月30日数据,再次刷新2021年2月以来最高点。

此外,深圳外围区限购放开,吸引了全国​买家入场。宝安、龙华等热门楼盘外地客成交占比达20%。

广州方面,国庆长假期间,广州部分楼盘日到访量较平日上涨200%。据贝壳统计,国庆假期以来(截至10月5日),广州贝壳新房节累计认购突破2400单。

02 | 开始喊涨

在新一轮救市开启之后,有开发商连夜涨价。

比如成都房企嘉禾兴地产发文表示,旗下所有在售住宅自10月1日起销售价格上调2%

河南的一家房企卓凯置业发文件表示,从9月30日24时起,旗下在售项目常绿·金水宸苑售价上调2%,每平米约上涨300元。

北京9月30日发布新政后,昌平区新城梧桐山语项目也随即宣布全线产品优惠收回2%。丰台区西四环的京能西贤府项目也称,即日起恢复原折扣方案,多余折扣收回。

保利宣布,10月6日起,保利海西(厦门、泉州、漳州、龙岩)在售项目价格全面上调​。

除了忘乎所以的开发商外,业主们也被情绪传递,开启了反水模式。

上海有二手房业主直接​涨价百万,中介劝都劝不住。广州、深圳也有同样的业主​。

厦门的业主更疯狂,一夜涨价几百万的​比比皆是。

思明莲板宝龙中心二期,一套4室大户型,上调挂牌价300万。

湖里海天路信源大厦,一套5室大户型,上调挂牌价250万。

思明前埔-香山海景苑,一套5室大户型,上调挂牌价202万。

思明莲花-嘉莲花园,一套3室101㎡户型,上调挂牌价200万。

海沧区政府-亚太广场,一套5室大户型,上调挂牌价160万。

思明莲板-莲板新村,一套建面128㎡的3室户型,上调价格110万。思明莲花-鹭江新城,一套建面86㎡的2室户型,上调价格120万。

如果这些房子能够成交,​意味着一夜之间的涨幅就填平了过去三年的跌幅。

面对如此疯狂的局面,不得不说,世界还是那个疯狂的世界。

但在此我不得不泼一盆冷水,楼市真的能从反转如此之快​,能才出ICU就进KTV?

​显然不能。

以上的剧情,事实上早有预料。就像2023年年初疫情放开之后,大家对形势的错判导致大批购房者疯狂买入,结果三个月之后,就发现形势不对,如果进入了更加​深度的调整周期当中。

​这一次,大概率也会上演同样的剧情。

逻辑很简单,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反复强调过,楼市想要回暖,前提是就业、收入、信心回暖,信心回暖则建立在前两者基础之上,所以就业、收入​回暖才是关键。

然而,就业和收入回暖,是​仅靠一纸文件就能一蹴而就?

最近,加华资本董事长宋向前发表的一篇文章在网络上引发热议,文章​的几个观点如下:

第一,此轮行情没上车就不要后悔了,也许不久的将来,你就会暗自庆幸:幸好当初抑制住了入市的冲动。因为有一种行情就像电视剧里的爱情一样,最好用来隔着屏幕欣赏,现实生活这样的剧情是一集都活不下去。

第二,世上没有任何一种经济学理论可以证明:依靠拉动股市带来的财富效应可以有效解决TS和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

第三,没有产业发展基础上的就业增长和收入改善,没有消费型社会的成功转型,寄希望于资本巿场“毕其功于一役”的财富增长效应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进步,是不可能实现的。

对这些观点,本号举双手赞同。

事实上,官方的目的也不在于此,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希望资产价格的走势是过山车​行情。

对于楼市,官方此轮救市的目的是止跌维稳,而非促涨。

如果这一轮房价又开启暴力拉升行情(说的是如果,事实不可能),那过去三年的所有​忍耐将全部作废,三年以来大多数民众的期待情绪,将全部落空。

如果是这种结果,会带来更大的逆反心理,对经济、就业、实体经济的发展可能会适得其反。

03 | 理性、理性​

​以上说的,都是如果。

对于这轮行情的走势,本号在9月30日的文章中已经强调过:

转向不会轻易到来,还是得让子弹继续飞。

即便在一两年后筑底回稳,也不是过去那种大反弹,大概率是持续横盘。

之前我已经说过,过去三年的疯狂救市,会发现一个问题,政策作用的时间越来越短,如今,一般效果都只有一两个月。

这一次,大概率也不会是例外。10月份、11月份的成交量,可能会有一波新高,但持续性有待商榷。

逻辑很简单,大环境不同,时代不同,局面不同,不能再惯性思考。

具体可以总结为六个不同:

第一,市场环境不同。

过去二十多年房企高周转之下,一二三四五线城市的住宅建筑拔地而起。

黄奇帆曾透露,中国房子严重过剩,没有必要继续修建,没有需求了。20%的人口建造了全世界50%的房子。

去年3月份住建部公布了一组数据,全国共有6亿栋建筑。

虽然这些建筑包括居住性质的住房和厂房、写字楼、机关单位等等,但一般来说,城市的住宅(商品房、住宅、小产权房、工业宿舍)占比都在一半以上,农村的建筑中绝大部分都是住宅。

以此估算,属于居住性质的房屋应该有4亿栋左右,换算成套数,就是个天文数字。

第二,需求不同。

首先,低能级城市的住房自有率已经很高,基本都有自己的房子。而且低能级的城市人口基本都在流失。

其次,高能级城市,尤其是北上广深的住房自有率虽然低,但高房价与低收入的天堑鸿沟,让很多人空有需求没有实力购买,属于无效需求。这部分需求,只有等房价与收入在未来达到相对平衡时才能转变为真实需求。

再者,由于市场信心和预期缺失,当下的投资需求基本已经崩塌。

最后,我们的人口已经见顶。

第三、心态不同。

这种心态转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年轻人不愿再为高房价压上余生。

从之前的佛系,到躺平,再到如今的“绝代佳人”,这种社会现象背后其反映的便是当下年轻人的心态转变。

这一次调整,实际上是购房者不再愿意为高房价去买单。人生一半是执着,一半是释然。既然执着没用,那就释然吧。

第四,杠杆率不同。

上一轮房价上涨,已经掏空了很多家庭的6个钱包,拉满了居民家庭的杠杆率,很多家庭再也加不动了。

2021年开始,我们的居民杠杆率已经纹丝不动,这意味着杠杆率已经到达极限。民众再也没有钱来买房了,没有能力去负债。

第五,宏观环境不同。

宏观环境转变包括内外环境。

内部环境方面变化,就不多说了。

那时候,我们的物质虽然没有现在丰富,但有盼头有干劲,红红火火,大家的收入蒸蒸日上,对未来预期满满。

然而,如今……

外部环境方面,世界秩序撕裂,混乱程度达到新高。

第六,人口形势不同。

2022年全国人口减少了85万人,2023年减少了208万人。

分省市来看,人口减少的省市自治区已经从2022年的13个,增加至去年的20个。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省市自治区统计局

这意味着,我们的人口红利期已经终结。

有此六大不同,就不能再用过去的思维去思考问题。

正因为有六大不同,所以过去三年来的救市,并没有产生多大作用,楼市依旧在一路下跌。

要是大招救市有用,过去三年比这一次力度更大的招数,不是没有过,结果依旧扭转不了。

我之前说过,经济的兴盛之下的房地产兴盛,才有意义。反过来,房地产兴盛带动经济兴盛,则是虚假繁荣。

换句话说,只有经济、产业、就业复苏了,楼市才会复苏。

而这些救市措施,能够立刻让经济回暖吗,能够让就业立刻提升吗?不能够。

所以,这轮内地楼市调整的周期,不会短。

然而,很多人已经被情绪绑架,​劝不住。​果然,永远叫不醒装睡的人。

如今的股市与楼市,正上演着路人互相鄙视的剧情,卖的人觉得成功解套,买的人觉得成功抄底。有人星夜赶考场,有人辞官归故里。​

这又有2023年年初的剧情一样,当时有人抢跑入场,以为在抄底,而有人则借助行情成功解套​。

​后者才是理性的选择。

房地产的黄金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等这一波躁动平息之后,后续调整,仍会继续。

等到这轮房价止跌企稳后,房地产市场将进入长期低位横盘。

当然,等这一轮调整结束之后,一线城市核心地段的优质住宅,依旧具备保值增值作用,但凭借炒房赚快钱的时代,不存在了。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