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马宁
“九一三事件”后,周总理非常担心空军,因此在请示毛主席后,派出了总政治部主任李德生赴空军坐镇。
在关键时候,李德生将军确实展现出了大无畏的勇气,就连周总理事后也忍不住说:
“当时情况不明,我们派德生同志去空军,他是只身入虎穴,我们都为他捏了把汗,但结果还是我们胜利了。”
李德生后来就留在空军指导工作,不仅如此,中央军委还下令,由曹里怀、王辉球、邝任农、薛少卿、梁璞等五人组成空军领导小组,由曹里怀牵头,负责空军的日常工作。
等到一切都尘埃落定后,中央又开始讨论新一届空军领导班子成员。
1973年年初,空军党委决定在北京召开四届五次(扩大)会议,决定空军领导班子成员。
毛主席一开始考虑,就是让李德生直接出任空军司令员,毕竟他之前已经在空军指导工作一年多,颇有建树,然而就在中央询问李德生意见时,他却有不同的看法:
“空军是一个技术兵种,我不懂飞行,所以不行。”
图|李德生
也许是因为这句话提醒了毛主席,在后来讨论空军司令员、海军司令员人选问题时,毛主席特意强调了一个关键:
“空军司令员要能上天,海军司令员要能下水。”
根据中央的指示,李德生后来向中央推荐了一个人选——时任兰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马宁。
值得一提的是,马宁后来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会开飞机的空军司令员。
“空军司令员一定要从空军中产生”1972年年初,主持中央军委工作的叶剑英与空军五人小组在北京召开训练安全会议,各大军区的空军都派出了代表参加。当时,兰州军区派出的是军区空军副司令员马宁以及机关的几个处长参加。
也就是在会议结束后,叶剑英又在小范围内主持召开了一个座谈会,据参加过这次座谈会的马宁后来回忆:
“座谈会的中心议题是征求大家的意见,就是看谁能当空军司令员、政委。”
马宁记得很清楚,这次座谈会参加的人数不多,有十几个,基本上都是空军年轻一辈儿成长起来的飞行员,包括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立下战功的王海、张积慧也都在这次会议中。
尽管与会的绝大多数人都建议,希望中央能够从大军区直接派人来当空军司令员,包括马宁当时也提出希望中央能直接派人来,毕竟空军几十万人不能长期没有领导人。
然而叶剑英一句话,无疑给这个座谈会定了一个基调,或者说是一个方向。
“空军司令员一定要从空军中产生。”
叶剑英鼓励大家畅所欲言,无疑也缓和了当时会议紧张的氛围,马宁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像成钧,刘震,黄玉昆,张延发等,他们能力都很强,没有问题的话,这些人都可以胜任空军司令员、政委。“
图|马宁在哈尔滨航校学习期间与其他学员合影
马宁所说的这几个名字,都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参与空军创建的老人,甚至有的在建国之初就是空军副司令员,比如成均,从1957年8月就担任了空军副司令员兼空军技术部部长;刘震1950年就担任了中南军区空军司令员、东北军区空军司令兼志愿军空军司令,1954年又担任了空军副司令员。
很多人都是刘亚楼还在世时的老人,资历比马宁也要老的多。
在当时,马宁还从来没想过,自己能够当空军司令员,毕竟他那时也只是兰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上面还有军区空军司令员杨焕民、政委刘镇。
不过,这次座谈会只是小范围的征求一下各方意见,开完会以后,马宁就回了兰州。
1973年3月,空军党委在北京召开四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考虑到当时的情况,党委要求各大军区都要派领导同志参加,会议由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叶剑英主持。
当时,兰州军区派出的领导干部是以军区空军司令员杨焕民、副司令员刘汉光率领的兰空代表参加会议。政委刘镇因为兰州军区也有个会议,于是临时带着几名机关干部也走了。
于是,兰州军区空军当时实际上就只剩下了副司令员马宁在工作岗位上。
不凑巧的是,当时兰空航空兵六师发生了一起非常严重的事故,一架训练飞机撞上了跑道上两架飞机,损失惨重,马宁作为值班的主要领导,立即赶赴空六师处理事故。
图|1949年9月二野参加第一届政协会议的12名代表。后排:曾克、张南生、钱信忠、马宁、廖运周、布克、卫小堂
然而就在处理事故当天晚上,马宁就接到了政委刘镇打来的电话:
“空军上午要派一架飞机,下午接你去北京。”
马宁一听,心里咯噔一下,但他还是非常镇定的问了一句:
“我到北京去干什么?”
然而电话那头,刘镇也只是给了一个模模糊糊的回答:
“我也不清楚,接到的通知就是这样说的。”
马宁撂下电话后,就急忙回到兰空驻地下官营,心里犹疑不定下,又急忙给兰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打了个电话过去,皮定均是马宁的老上级,抗战时期,皮定均曾任太行第七军分区司令员,马宁当时任第七军分区作战股股长,两人关系不错。
图|1972年马宁(二排右3)在兰州下官营与空军领导和机关同志合影
可是皮定均也没能给了他一个圆满的答复,只是嘱咐了他一句:
“不用多问了,到了北京就知道了。”
马宁怀着忐忑不安的情绪,将可能的情况都想了一遍,又准备了一些材料,确保万无一失的情况下,跟着第二天的飞机飞到了北京。
来接马宁的是跟着副司令员刘光汉一起到北京开会的谢秘书。
谢秘书对马宁突然到北京也很诧异,还问了一句:
“首长,空军会议还有几天就结束了,您还来干什么呀?”
马宁也只能无奈摇摇头:
“我也不知道,你听说我来干啥?”
谢秘书也只是摇了摇头。
尽管当时空军党委扩大会议,要明确讨论出来一个新的空军党委常委班子,但马宁自认为即便如此,自己也到不了空军,在他看来,上面还有那么多资格老、有能力的老将军,不太可能会轮到他。
继任空军司令员马宁到北京后,空军党委会议已经接近了尾声,他只是参加了后来几天的会议,因为事先不熟悉情况,他只好多看看简报,然而他所预想中的情况并没有发生。
尽管当时也有极少数参会的同志告诉马宁,他可能要到空军来工作,马宁自己压根就不相信,还劝人说不要乱猜测。
事实上,就连马宁也想不到,当年他的老首长李德生(马宁解放战争时曾任晋冀鲁豫军区第六纵队十七旅50团副团长,李德生任十七旅旅长)推荐他出任空军司令员后,组织上便直接派出工作人员到兰州军区考察,并询问了兰州军区空军的几位领导干部情况。
不过,当时大家都不知道这次考察的目的是选空军司令员,组织上的工作人员自然也不可能透露这个目的,马宁也是时隔多年后才想起来这一关键:
“因为我到兰空后就一门心思抓工作,所以他们对我的印象比较好,大概都说了一些好话。”
马宁在北京开会期间,叶剑英、李德生代表组织上找他谈话。
当时两人问马宁:
“如果你被调到空军,该如何展开工作?”
马宁不明所以,但还是回答道:
“我在师里工作,军里的工作还没有摸透,到空军来不合适。”
李德生这时反问了他一句:
“如果一定要调你到空军来呢?”
马宁仔细思索了片刻回答了一句:
“要是一定要我来的话,我顶多在空军下面的业务部门,搞搞作战和一些具体的训练工作。”
图|马宁(左一)
那时,马宁意识到自己确实可能要调空军工作,但他仍然没有往空军司令员那个方向去考虑,认为自己顶多是在下面的业务部门,负责一些具体的工作。
不久之后,周总理亲自出席了空军党委扩大会议,一上来就点名:
“傅传作、马宁……”
傅传作时任武汉军区空军司令员,而马宁的名字排在第二个。
喊到“马宁”的名字时,周总理抬头看了一眼,并关切的问道:
“你哪儿的人?多大年纪了?”
马宁一一回答,周总理这才示意他坐下。
从当时反映来看,马宁完全不知道这次点名的意义究竟在哪儿,后来有人说他“你这回要‘驾辕’了”,马宁还劝人说不要乱猜。
图|2009年11月2日,空军原司令员马宁在采访间隙休息时读报
可大约过了一周后,中央宣布空军新一届领导班子,马宁任空军司令员,傅传作任政委,宣布任命后,周总理、叶剑英还接见了新一届的空军领导班子,并发表了讲话。
1973年5月,马宁正式就任空军司令员兼党委第二书记。
事实上,有关这次空军司令员的选拔和任命,马宁也是后来才了解到其中一些细节。而在当时,有关空军司令员人选确实有两个方案,一个是他,另外一个则是张廷发。
可马宁那时作为当事人,根本就不知道还有这两个方案,也不可能知道。
生命的奇观马宁之所以能到空军,还驾驶着飞机上天,完全是他个人毅力支撑。
当年在战场上,马宁便以勇猛果敢著称,为此他的老上级李德生不知道批评过多少次,但马宁自始至终也没有改过。也因为这个原因,马宁后来因战伤而导致伤残。
1947年5月,重伤初愈的马宁(金乡、鱼台战役中腹部重伤)重新回到了部队,并参与了挺进大别山一系列作战。
图|马宁
当年冬天,马宁在湖北麻城熊家地区与桂系第七军交手,激战中马宁的左大腿被子弹击中,尽管子弹后来没有留在身体里,但巨大的冲击力却造成他腿骨骨折,然而当时部队正转战大别山,无法照顾他,就将他留在了大别山老乡家里。
可当时大别山的环境更加恶劣,因为大别山地区原本就是鄂豫皖苏区根据地,国民党当局在这一地区进行过反复的肃杀整顿,后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当地的老百姓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为了不连累老百姓,马宁瘸着一条腿,带着医生、警卫离开老乡家里去找部队。
一次长途行军中,马宁骑着一匹骡子不慎一脚踩空,连人带骡子都翻到了山沟下面,导致了原本就没有愈合的腿又摔断了。
面对如此恶劣的情形,就连一贯坚强的马宁都差点支撑不住,拿起枪来就要自刎,关键时候,是随行的医生苏棣一掌打掉了他手中的枪,并鼓励他说:
“腿摔断了不要紧,还可以长好。”
马宁的腿后来确实是长好了,但因为连日来行军,伤口愈合初错位,导致了左腿比右腿短了4厘米。
图|解放战争时期,战斗负伤的马宁副团长与护送他的战友们合影
因为战争年代多次负伤,马宁的身体情况一直就不是很好,二野大军南下时,马宁也跟随前往,因旧伤复发,就住在了重庆医院里。
然而就在医院养伤期间,马宁萌生了当空军的想法。
1949年9月,马宁作为二野候补代表,参加了北京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听到毛主席说要组建强大的空军,当时马宁就心向往之。
可他在战争年代因伤致残的身体却成为阻挡他的障碍,马宁一度十分苦恼,后来在重庆医院养伤期间,妻子为了鼓励他振作,带来本苏联小说《真正的人—无脚飞将军》。
既然没有脚也能上天,更何况是自己双腿俱全呢!
一开始部队是希望马宁去学学炮兵技术,但当时空军也到陆军去招人,马宁不顾反对,坚持要去空军,就连王近山也给他缠的没办法,只好同意他到空军。
可马宁连体检这第一关也过不了。
因为左腿比右腿端,体检时马宁在自己鞋里塞了好几层鞋垫,结果这一花招丝毫瞒不过负责体检的苏联医生,好在当时马宁碰到了曾给自己动过手术的纵队卫生部部长詹少联(时任军委卫生部干部处处长),经老战友说情,苏联医生同意他进行下一轮体检。
然而第二关时,苏联医生拿出五瓶溶液,马宁却只辨别出三种,又被刷下来。
时任空军政治部主任的吴法宪劝他留在地面工作,但马宁坚持要开飞机上天,吴法宪后来也被他这股精神感动,破例拨给他300斤小米去治疗。一直到治好了以后,马宁才被破例批准参加空军。
图|马宁与张伟良副师长在研究作战方案
马宁在空军一开始是学轰炸机,后来又练习了各种机型,几乎每次学习,马宁都是第一个放“单飞”,就连苏联教官也对他数起了大拇指,连称:
“哈拉哨(俄语好的意思),哈拉哨!”
1952年1月,马宁航校毕业后,被任命为空20师副师长,并奉令参加了解放浙江沿海诸岛屿以及解放一江山岛的战役。
就如同当年在陆军指挥打仗时一样,马宁指挥空军作战,也习惯每战之前到前沿侦查,参加解放一江山岛的战役时,马宁亲自驾驶杜-2轰炸机(图-2轰炸机)飞临一江山岛上空实地勘察。
为了获得一手的情报,马宁驾驶战机尽可能的飞抵敌阵地上空,敌防空炮的火力立马展开,马宁冒险驾驶战机,拉升到了8000米高空,这也几乎是杜-2轰炸机能够飞的极限高度。
回来以后,马宁根据侦查得到的情报,调整作战部署,甚至还在浙江沿海一带,找到了一座与一江山岛类似的岛屿进行实战演练。
等到战役发起那天,马宁指挥空军三个轰炸机团猛扑一江山岛,直接就摧毁了敌一线阵地,敌人在整个一江山岛的通讯全部中断,指挥登时紊乱。
1955年9月,马宁被授予空军上校军衔。
1960年,马宁晋升大校。
1964年4月,马宁又晋升为空军少将。
从1962年3月,马宁就任空一军军长,至1970年4月,升任兰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
1984年,马宁按副兵团职待遇离休。
图|马宁将军晚年
马宁将军晚年始终还惦记着一件往事。
当年他在大别山一带作战腿受伤后,为了不拖累老百姓,只好离开去寻找部队,但是沿途遭到国民党军追击,一次在银孔山的小村子里,一个叫杨绪乐的少年将他们带到了半山腰的一个山洞里藏身,在这个山洞里,马宁一藏就是个把月。
后来国民党军追上来,抓住了杨绪乐,让他说出解放军伤病员藏身的地方,但这名少年始终没有说。
马宁离休后,曾重新走访当年避难的那个山洞,还找到了杨绪乐那名少年,只是当时他已经垂垂老矣,马宁将军立即上前感谢他当年救命之恩,一系列的举动让杨绪乐也忍不住感慨,当年他为了搭救马宁一行人,头上、腿上都挨了刀伤,就连伤疤也还在。
不久之后马宁重访旧地,还带来了一架相机,他们一行人就站在当年避难的那个山洞前,拍了一张合照。
从马宁将军受伤的经历不难看出,他能够活下来,并且后来还开着飞机上天,无疑确实是一个奇迹。
当年,马宁在金乡、鱼台战役中腹部重伤,被抬下来的时候,就连医生也直呼难救,肠子上穿了15个洞,鲜血留满了整个腹腔,还混杂着未消化的食物,但就是这么重的伤势,马宁几个月就康复了。
后来腿部负伤后,两次骨折伤残,马宁仍然凭借顽强的毅力开着飞机上天。
图|马宁(右一)与当年救治过他的医生詹少联、苏棣(右二、右三)等人合影
军旅作家吴东峰曾采访过许多在世的开国将军,并询问他们受伤的经历,其中就包括了马宁将军。
这些开国将军中,每一个人受伤都不止一次两次,甚至可以说是命悬一线,但他们无论多少次从尸山血海中爬出,仍然心中坚定一个念头,为祖国繁荣昌盛贡献最后一滴鲜血。
就连吴东峰也忍不住感慨:
“开国将军们的累累战伤,是他们在你死我活的战场上,用生命和鲜血浇灌出来的英雄花、光荣花。他们身上的战伤,并不是一个个简单的疤记,而是生命的奇观。同时也是中国战争史的奇观,更是世界战争史的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