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一生最佩服的人,并不是父亲张作霖,而是中共的周恩来。他晚年曾说:“周恩来是共产党里最伟大的人物,毛泽东我没见过,我不敢说他。我认为,毛泽东的成功,可以是周恩来的成功。”
张学良对周恩来评价如此之高的背后原因,可从张、周第一次见面说起。
张学良第一次见周恩来是在西安事变前夕,具体时间是1936年4月9日晚上。当晚,两人在延安桥儿沟的天主教堂进行了彻夜长谈。
通常,判断两个人的关系能走多远、多深,先得看他们初次见面时的境况。张、周能聊一整晚,足见两人的谈话十分投机。谁能想到,张学良后来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某种程度上与他和周恩来的这次长谈有关。
周恩来的口才之好人所共知,每一个和他谈过话的人,无一不被他的出众口才所折服。在这些之外,周恩来还拥有翩翩风度、极高情商,更重要的是他极重义气。遇见这样的人物,张学良自然在震惊的同时对他钦佩不已,他打心眼里决定一定要与他深交。
当晚,说得更多的是张学良,周恩来开口说的内容并不多,但他的每个字都落到实处。他几乎用了几句话就让一直被困扰着的张学良“豁然开朗”。对于张学良而言,周恩来形同世人常梦想的“白胡子老爷爷”:能用三言两语指点迷津。
张学良此前苦苦思考的救国之路,被周恩来用几句话就疏通了,他瞬间自己顿悟:“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是最好的救国之路。周恩来还告诉张学良:我们的第一步是抗日,第二步是要建立富强的中国。张学良听了感叹:“这样中国的事情就好办了”。
随后,他果断放弃此前希望利用法西斯主义救中国的主张,他完全接受了周恩来阐述的救国主张。
10日凌晨,两人结束谈话时,张学良已经引周恩来为知己了。张学良的阔少作风注定,他一交朋友,就喜欢送礼,而且通常是大礼。他当即拿出一本当时最详尽的大地图送给周恩来,并说:“让我们共同保卫祖国。”此外,他还赠送给红军3万银圆,以后又补送20万法币。
面对如此豪爽的张学良,周恩来也高兴不已,他感觉张学良是真心拿他当朋友对待了。他在事后说:“谈得真好呀。想不到张学良是这样爽快的人,是这样有决心有志气的人。”
当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扣留了蒋介石,并致电中共通报扣蒋一事。张还在电报中邀请周恩来到西安共商大计,并用自己的专机到延安接周恩来。
17日黄昏,抵达西安的周恩来再度与张学良进行了彻夜长谈。周恩来再次做了张学良的“白胡子老爷爷”,他一直专心听张学良絮叨,等他说完后,他条分缕析地将接下来的最佳应对策略讲了出来。
周恩来的口才那样出众,听完他的“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阐述后,张学良瞬间如拨云见青天,一边佩服一边大喊:“就是这样,就是这样,就是这样的方针。”
24日,张学良陪同周恩来会见了蒋介石。周恩来再次展示了他的出众口才,蒋介石对其也佩服不已,他当即向周恩来承诺:停止“剿共”,联红抗日。
一切都已安排妥当了,可百密终有一疏,周恩来交代张学良:“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不必非得亲送蒋介石。”可张学良头脑一热,就把这事忘了。
周恩来得知他将亲送蒋介石前往南京后,着急地开车追到了机场。可他赶到机场时,只见长空寂寂,机去人杳。他当即连声叹道:“糟了,糟了,蒋介石走了。”
张学良因送蒋介石遭囚禁后,他更加佩服周恩来当时的建议了,可此时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张学良被囚禁期间,在西安为他善后的人,正是周恩来。他在关键时刻,替张学良挽救了东北军的危局。
原来,张学良走后,东北军失去了主心骨。东北军高级将领王以哲等擅自放走了被扣的陈诚等十几位南京大员,数十架战机和500多空军地勤人员,这样一来,西安方面就失去了确保张学良返回西安的人质和物质。
张学良被囚的消息传来后,东北军爆发了内乱,一场内讧蓄势待发。关键时刻,周恩来再次发挥其出众口才,劝说两派(主战派和主和派)一切以国家利益为先。王以哲被杀后,西安越发混乱,周恩来不畏危险率众前往吊唁,又安顿了其家属,并严厉谴责杀人者,平息了东北军的怒气,维护了东北军的团结。
知晓一切的张学良对周恩来感激不已。后来,周恩来更是长期致力于营救张学良、杨虎城的事宜中。国共谈判时期,周恩来尝试要求蒋介石释放张、杨。他为他们说了不少好话,可惜,因蒋介石视张、杨为猛虎,蒋虽被说动,却始终不肯放人。
1958年,不死心的周恩来再次找人传话西安事变的担保人宋子文,请他改变张学良的处境,并设法释放张学良。最终,宋子文只做到了前者,后者,他无能为力。后来,他又多次为营救张学良努力。
1975年,周恩来已患癌多年。可在听说张学良患眼病,将有失明风险时,他焦急不已。他在一份批示中要有关部门查清具体情况,批示的最后三个字是:“托、托、托”。这是周恩来生前无数份批示中的最后一份。弥留之际,他还嘱咐说:“千万记住,不要忘记台湾的老朋友!”
如此周恩来,也难怪张学良会对他给予如此高赞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