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这个东南亚的“中等强国”,最近频频因其“左右逢源”的外交策略登上国际新闻的头条。
一边,它向中国抛出橄榄枝,渴望得到梦寐以求的稀土加工技术;另一边,它又在南海问题上与中国针锋相对,试图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不得罪任何一方。
这种“骑墙派”的做派,究竟是精明的战略平衡,还是玩火自焚的危险游戏?
它的“技术焦虑”由来已久,尽管坐拥丰富的稀土资源,但缺乏关键技术,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金山银山”无法变成“真金白银”。为摆脱这种困境,将目光投向中国——全球稀土产业的“领头羊”。
想法很简单:利用友好关系,说服中国“开绿灯”,获得梦寐以求的加工技术。这样一来,就可以摆脱依赖,甚至可以绕开中国,直接向欧美市场出口高附加值的稀土产品,从而掌握定价权,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如意算盘打错了,我方早已将稀土加工技术列为禁止出口的“战略物资”,不可能轻易向任何国家开放,更何况是在美国试图构建“去中国化”的背景下。一旦松口,将技术拱手相让,无异于“自废武功”,最终只会让美坐收渔翁之利。
马来西亚似乎也意识到问题的复杂性,中国连续多年都是最大的贸易伙伴,在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投资等方面,离不开其支持。为了避免“偷鸡不成蚀把米”,它开始采取更加务实的态度,试图通过谈判和合作,寻求达成共识。
与稀土问题上的“小心翼翼”不同,它在南海问题上的态度则显得“强硬”许多。尽管中国多次表示抗议,但依然我行我素,坚持于存在争议的海域进行油气勘探活动,并宣称将继续维护自身的“海洋权益”?
强硬姿态,可能一方面是为安抚国内民族主义情绪,另一方面也是想借机试探中国的底线,为自己争取更大的利益。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的“兴风作浪”,无疑也给了它“灵感”。
但似乎低估了中国的决心和实力,任何国家都不要指望我方会拿领土主权做交易。菲律宾的“前车之鉴”已经证明,一味挑衅,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为了避免局势失控,它不得不谨慎处理与中国的关系,避免“引火烧身”。
为了寻求突破,提出“东盟方案”,希望通过对话和谈判,最终制定出一套具有约束力的“南海行为准则”。然而,在各方分歧依然巨大的情况下,并非易事。马来西亚作为明年东盟的轮值主席国,能否在南海问题上发挥积极作用,还有待观察。
其“两面派”做法,折射出在中美之间的“平衡术”。深知中国是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带动下,中马经贸合作不断深化。但也无法忽视美国在地区安全和政治上的影响力,在“重返亚太”战略的背景下,试图通过加强合作,来制衡中国的影响。
如何享受中国经济发展的红利,又能维护自身在安全和政治上的独立性,是个极其考验智慧和耐心的难题。稍有不慎,就可能“两面不讨好”,甚至成为博弈的“牺牲品”。安瓦尔政府上台后,提出“将经济问题和安全问题区分开来”的对华政策,这种“切割”的做法在现实中很难行得通。
还要面临着来自国内的挑战,政治派别林立。一些反对派势力试图利用南海和稀土问题,炒作“中国威胁论”,对安瓦尔政府施压,迫使其采取更加强硬的立场。
站在十字路口的马来西亚,将何去何从?是继续在中美之间玩弄“平衡术”,还是选择更加明确的战略方向?从现实角度来看,继续“骑墙”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小,它必须做出选择,明确立场。
如果选择继续“押注”中国,就必须拿出足够的诚意,在南海问题上做出让步,停止一切侵犯中国主权和海洋权益的活动,同时也要顶住来自美国的压力,坚定不移地推进合作。
若是选择倒向美国,就必须承担与中国关系恶化的风险。失去最大的贸易伙伴,经济发展将面临巨大挑战。而且,对方也未必会真心实意地帮助发展经济,甚至可能会利用来遏制中国,最终损害自身的利益。
当然也可以选择“战略独立”,不偏袒任何一方。在当前国际格局下,真正的“中立”并不容易做到,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维护。
结语
对于我方来说,马来西亚是重要的邻国和合作伙伴,始终希望与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也理解它维护自身利益的诉求,但任何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都不容侵犯。
希望它能够认清形势,珍惜中马关系来之不易的成果,停止在南海问题上的挑衅行为,回到对话和谈判的轨道上来,共同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稳定。
同时,也愿意继续深化经贸合作,帮助其发展经济,提升自主能力。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双方可以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数字经济等领域加强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中马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良好的合作基础,只要双方本着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原则,加强沟通,增进互信,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推动不断向前发展。
以下为真实信息来源
中方谈南海问题:坚决反对任何侵权挑衅-中新网
点赞走一走,爱你到永久!关注点一点,暴富到永久!
祝您春夏秋冬行好运,东南西北遇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