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祠旁边花塔村,窖藏佛像惊世间

牛奶文化 2024-11-25 21:45:05

北魏龙兴寺佛造像 山东青州博物馆藏

谈及佛教窖藏文物时,人们脑海中往往会浮现山东青州龙兴寺遗址所发掘出土的北魏至北宋时期的六百余尊令人叹为观止的佛教造像。

然而,上世纪50年代,在山西太原晋源区花塔村出土的上至东魏,下至隋唐的三十余件精美窖藏佛造像,却鲜为人知。

今天,我们就和大家来聊聊这批入驻“山西博物院·佛风遗韵”展厅,令游客流连忘返的花塔村窖藏佛造像。

首先,我们和大家来说说佛像发现地“花塔村”的由来。

由寺而得名的花塔村

说到花塔村,它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处的晋源区。与我国最早的皇家祭祀园林“晋祠”相距1.5公里,与中国北朝时期体量最大的摩崖石刻“蒙山大佛”相距7公里。

花塔村内的花塔寺,原名延庆寺,别号古十方院,是晋阳地区最古老的寺院之一。

而花塔村的得名则是与村北花塔寺中的花塔有关。根据明嘉靖《太原县志》的记载,花塔寺创建于唐贞观八年(634),距今已有1390年的历史。

寺内的无垢净光佛舍利塔是由当时的寺院住持法宝通过化缘而建,因而又名“化塔”。之后,此塔历经唐、宋多次重修,到了元代佛塔被毁,明洪武年间又再次重建。

在佛经中,佛塔也被称为华严塔,而华与花古代为通假字,所以又得名“花塔”。

因为当时的花塔寺,不仅是晋阳地区有名的净土宗发源地,而且也是庙宇林立的大寺院群。所以,僧人香客众多,一时间就使得这个小小村落,声名远播。

久而久之,高耸的花塔成为花塔寺的象征,而香火鼎盛的花塔寺则成为了花塔村的代名词。因而也就有了“寺以塔得名,村以寺得名”的说法。

但是,非常可惜的是,上世纪50年代,花塔寺因被选为村里的翻砂厂,为了扩大生产面积,所以寺内除了明代所建大殿外,其他建筑一应拆毁。我们现在看到的寺内建筑,都是90年代后,村里募集资金所建。

蒙山开化寺连理塔 山西太原蒙山景区

另外,花塔也是唐宋出现的新塔型。其塔顶构造就像一层层重重叠叠的荷花瓣,因此,以其形为名,被称为花塔。

坐落于太原市蒙山之上的开化寺就有一座始建于北宋淳化元年(990年)的连理塔,它也是中国现存十余座华塔中的一座。

说完花塔村与花塔寺的由来,我们再说说花塔村出土的这批精美的石刻佛造像。

‬花塔村惊现佛造像

1955年,太原新建的发电厂在铺设地下水管道时,无意识在花塔寺废墟周围挖出几十件佛教石刻雕像。

经当时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的考古学家们辨认,发现这批佛造像大部分来自东魏、北齐,少部分来自隋唐代。

图文无关

他们以此推论,认为花塔寺内最早的建筑应为南北朝时期所建。而寺周废墟中遗留的隋唐经幢,说明当时的花塔寺应该是一座影响力较大、佛法兴盛的大型禅院。

据有关资料记载,花塔寺的窖藏佛造像,早在清代顺治年间就有发现。当地一位名叫田茂的菜农,在挖槽蓄水时,无意识的挖到一尊佛像。之后的两天内,共挖出七尊石刻佛像。

这批佛造像同属白石(汉白玉)质地。白石以其质地细腻,色泽洁白,光泽度高而受到人们的欢迎,成为历代佛造像材质的首选。

而1954年挖出的这批佛造像,不仅有白石,还有青石、砂石等质地。另外还有几尊石刻在敷金着彩外,背面也有彩绘佛画像。

说到这儿,您肯定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花塔寺会有如此之多的佛造像?并且都出现在同一地点?要解决上面两个问题,我们就要来说说什么是窖藏文物。

‬何为佛教窖藏文物

窖藏是考古遗迹的一种,是古人在某种特殊情况下,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而临时掩藏起来的一种储藏方式。

一般来讲,古人的储藏地点会选择砖石砌成地窖、直接挖的土坑、或是金属、陶瓷做的缸罐中。比较常见的窖藏文物有青铜器、金银器、瓷器等。

而佛教窖藏文物是指古代信徒为了供奉、祈福或保护佛教经卷、佛像、法器等物品,特意挖掘地窖进行埋藏的一类文物。

这些物品在特定历史时期被埋藏起来,以保护其免受战乱、自然灾害或人为破坏的影响。

花塔寺出土的这批佛造像数量众多且保存相对完好。但其中也有佛像破损的情况。考虑到这批佛像大都来自东魏与北齐,这就与历史上有名的“三武一宗之厄”有关。

在中国历史上,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后周世宗柴荣四位皇帝在位期间,分别发动了四次大规模的灭佛运动。

大量的寺院、大批的佛像、成批的经书被毁被焚,众多的僧人更是被捕被杀。可以说,这四次的灭佛事件对中国佛教造成巨大影响和损失,令人扼腕长叹。

花塔寺出土的这批佛造像很可能是为了避免在灭佛事件中被毁而特意埋藏的。

总体来说,山西博物院所藏的这批花塔村出土的佛造像,不仅样式精美,而且意义非凡,是我们研究北朝佛造像最宝贵的实物资料。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我是晓姝。原创不易,欢迎您的关注、点赞以及在评论区的留言,我们下周一再见。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