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后,陈毅亲自处置黄金荣,蒋介石得知方法后感叹:自愧不如

史晓生追寻历史 2024-09-05 13:18:49

黄金荣,是旧上海有名的青帮头子,与杜月笙、张啸林并称“上海滩三大亨”,其中以黄金荣居长,靠着手眼通天,黄金荣一度聚敛了大量财富,其影响力也一度渗透至旧中国的政界、军界。

而随着旧时代的结束,黄金荣、杜月笙以及张聚林也走向末路。

其中,杜月笙去了香港,并最终终老于此,而张啸林则因变节投靠日伪,在1940年毙命于枪下,唯有黄金荣在上海解放后留了下来。

在此之后,担任上海市长的陈毅亲自对黄金荣进行了处置,而他的处置方式极为巧妙,就连蒋介石得知后都不由感慨“自愧不如”。

那么,陈毅是如何处置在上海黑白两道通吃的黄金荣呢?

从小地痞到青帮老大

黄金荣的发迹历程,也算是一个“传奇”。

早年时的黄金荣,只不过是一个裱画店的小学徒,而偌大的上海像他这样的人一抓一大把,压根儿就不显眼。

而他之所以能发迹,源于一次机遇。

1892年时,上海法租界为了加强租界内的治安,就准备招募一批华人巡捕,而当时无所事事的黄金荣,听说当法租界的巡捕能吃香喝辣,于是就决定报名碰碰运气。

结果,也许是他当时比较壮实,居然还被成功录用了。

被录用之后,黄金荣十分珍惜这个机会,工作上也十分卖力,因此不久后便升为“便衣”,靠着这个职务,黄金荣结识了许多三教九流的人物,正是在这些人,为他日后声名大噪打下了基础。

真正使他步步高升的,是他破获的几个大案子。

其中一个,是法国总领事的书记官与其夫人被劫持案,当时这对儿夫妻前往太湖游览,结果刚到太湖没多久,就被人绑了票。

自己的书记官被绑票,这令法国总领事极为恼火,于是,巡捕房上下纷纷出动,试图营救书记官夫妻。

但一帮人忙活了几天,始终没能把人救回来。

关键时刻,黄金荣出手了,他仗着自己与街面上的江湖人物熟络的优势,很快就联系到了太湖一带的土匪头目,一番交涉和许诺后,对方果真放了书记官夫妻。

这件事,令黄金荣大受法国人赞许,而没过多久,黄金荣破获的另一起案子,更是让他平步青云。

这次同样是个绑架案,被绑的是一名法国籍天主教神父,绑架地点是在山东临城。

案发后,法国总领事亲点黄金荣侦破,而黄金荣刚开始也有点无从下手,毕竟案发在山东,而自己的主要人脉在上海一带,所以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而就在他发愁的时候,一个小案子帮了他大忙。

当时一个来上海办事的山东临城人因为丢了100大洋,就向巡捕房报了案,原本这种小事黄金荣根本不会管,但他得知报案人是来自山东临城后,就留了一个心眼。

经过套话,黄金荣才知道这个报案人不简单,原来居然是直系军阀吴佩孚的副官。

确认对方身份后,黄金荣二话不说自掏腰包,先是补了对方100大洋的损失,另外还单独多给了50大洋,只求对方回临城后帮着打听打听法国神父的下落。

而此人收了钱后也十分讲信用,回去没多久,就利用自己的人脉打听到了消息。

不仅如此,在黄金荣前来救人时,此人还出面帮助他找关系,最终,黄金荣成功的把法国神父安全的救了出来。

因为此事,法国东正全权大臣专门授予了黄金荣一枚头等金质宝星。

同样是因为多次解救法国人,黄金荣也开启了在法租界的升迁之路,法国巡捕房直接提拔他为华人探督察长,还给她配备了专门的保镖,这在当时,黄金荣是唯一一个。

有了权力,黄金荣更是将其运用到了极致。

除了大肆开设赌场、跑狗场、大烟馆之外,黄金荣干的最“风光”的事,就是当了上海滩青帮的老大。

实际上在此之前,黄金荣压根儿就没有按规矩拜过码头,也没有开过香堂,所以理论上来说他只是一个“空子”,但奈何他有权有势,所以他自称自己是青帮的“天字辈”老大后,也没人敢把他怎么样。

利用“天字辈”老大的身份,加上自己的社会地位,黄金荣逐渐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帮会集团,最高峰时,仅门徒就有1000多人。

这1000多人的门徒中,最出名的,除了一个杜月笙,另一个就是蒋介石了。

黄金荣风光时,蒋介石还是一无名之辈,加上陈其美身亡,蒋介石更没了靠山,不得已之下,只能暂时栖身上海。

为了寻求资助,蒋介石化名“蒋志清”,在商人虞洽卿引荐下,见到了黄金荣,并拜在了其门下。

对黄金荣来说,与其说是看重蒋介石,倒不如说是卖虞洽卿一个面子,所以最终,黄金荣赠送蒋氏200大洋,并建议他去往广州。

正是广州之行,让蒋介石有了平步青云的机会,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黄金荣对蒋氏算是恩重如山。

不过,等到蒋介石如日中天之际,黄金荣倒是十分知趣,他托人把当年蒋介石递交的门生帖子送还,并自此对这件事闭口不谈。

这么一来,就保全了蒋介石的颜面,也正因为如此,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黄金荣与蒋介石来往密切。

1937年抗战爆发之际,黄金荣还去奉化见了蒋介石,回来后他得意的对手下吹嘘,说“蒋委员长对他十分客气”。

但尽管如此,对于蒋介石的一个建议,黄金荣是始终未听。

“以不变应万变”

蒋介石对黄金荣什么建议呢?其实就是劝他离开上海。

早在抗战爆发之际,蒋介石就给上海“三大亨”发去了电报,要他们不得投敌,并迅速动身前往香港。

但这三人里,只有杜月笙去了香港,而张啸林则变节投敌。

而黄金荣本人,一直都奉行“以不变应万变”的宗旨,加上自己的产业基本都在上害,所以始终不愿离开。

就这样,黄金荣靠着低调行事得以保全性命,好在在此期间,他始终没有走张啸林的路子。

期间,不乏有日本人前来找他,或是威逼或是利诱让他出面帮忙做事,但黄金荣均以“年纪大了”为由拒绝。

抗战胜利后,黄金荣总算松了一口气,此时的他已经是年近八十的老人,大部分时间,都蛰伏在家中。

到了1949前夕,黄金荣又一次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

当时已经是解放战争末期,明眼人都知道蒋氏大势已去,所以,当时有不少人都劝黄金荣赶紧离开上海。

其中,杜月笙更是多次来信,让黄金荣赶紧离开。

此外,黄金荣的儿媳李志清,卷走了黄家的大部分财产,因此按理说,黄金荣似乎没有太大必要继续留下来了。

但是,黄金荣还是舍不得走。

上海对于他来说意义非凡,他成长在这里,发迹在这里,许多带不走的产业也在这里,因此,他真的舍不得离开。

此外,当时黄金荣已年过八十,他担心还没等自己走到香港,就因为舟车劳顿死在路上。

所以,秉承着“以不变应万变”的他,最终还是就决定,留在上海哪里都不去,哪怕是死,死在上海也比死在异乡强。

但留在上海,不担心也是不可能的,尤其是黄金荣知道自己手上的血债,尤其是当年“4.12”期间以及他镇压上海工人,都足以把他送上审判台。

所以在上海解放前夕,黄金荣还是十分纠结的,到底是走还是留,他心里一直拿不定主意。

最终,还是我党委托进步人士给他带去了口信,这才让他下定决心留下来,当时我党的意思很简单,就是只要黄金荣“不再与人民为敌,不做坏事”,那还是可以“既往不咎”的。

正是这番话,坚定了黄金荣留下来的信心。

最终,黄金荣决定留下来,他对身边人就说,自己一把年纪,都快进棺材了,就听天由命吧,反正不想死在外面。

就这样,这个上海曾经的风云人物,见证了上海解放的整个过程。

陈毅的高招

上海解放后,出任首任市长的,正是陈毅。

面对黄金荣这样曾经具有很大影响力的特殊人员,陈毅遵照中央的指示,兑现了“不抓不杀”的承诺。

这么做的原因,主要是考虑到尽快恢复上海的经济发展。

而黄金荣本人也十分配合,不仅主动交出了帮会名单,并一再保证自己不会再作恶,而自此之后,他就一直蛰居在家,深居简出。

由于自解放后较长一段时间里,黄金荣一直没有露面,这就让当时上海不少市民都以为,黄金荣跑去了香港,但就在大家慢慢淡忘此人的时候,一封“悔过书”引起了轩然大波。

这份“悔过书”,正是出自黄金荣之手,当时陈毅虽说贯彻了对黄金荣“既往不咎”的政策,但同时也要求他,写一份“悔过书”公开登报,向人民交代认罪。

正是在这份悔过书登报后,大家才知道,原来黄金荣并没有逃走,而是还在上海。

一时间,那些曾被黄金荣压迫过的民众,纷纷聚集在黄家门口,高声齐呼“不杀黄金荣,不足以平民愤”。

由此可见,黄金荣还是有很大民愤的。

面对这种情况,陈毅也颇感棘手,一方面,民愤不可不照顾和解决,另一方面,中央有相关的指示,所以,必须想一个稳妥的办法,在平息民愤的同时,把这件事解决。

最终,在1951年5月20日的《文汇报》和《新闻报》上,上海民众读到了黄金荣的又一封《自白书》。

在这份自白书中,黄金荣把自己如何发迹,如何与杜月笙、蒋介石相识的前因后果进行了讲述,当然,为了给自己脸上贴金,黄金荣特意提到了他曾资助孙中山先生的事情。

在自白书的末尾,黄金荣态度极为诚恳。

“最后,我敢向上海市人民政府和上海人民立誓,我因为年纪大了(84岁),有许多事,已经记不清,话也许说得不适当,但是我懊悔、惭愧与感激的心,是真诚的。是绝不虚伪的。”

除了《自白书》之外,陈毅还给黄金荣安排了一个“工作”,什么工作呢?就是扫大街,并且还是在黄金荣曾经的产业之一的“大世界”门口扫大街。

这个安排,可以说是极为高明,一方面,能够让公众看到黄金荣认罪的态度,另一方面,也能让黄金荣自己感受到我党的宽宏大量。

不久之后,“黄金荣的自白书”和他“扫大街”的消息,成为了国内外的焦点。

而远在台湾的蒋介石得知后,连连感叹陈毅的手段高明,这样做,不仅彰显了共产党的公正,从而平息了民愤,同时也警示了一部分心怀不轨之人,让他们知道,共产党决不会姑息任何违反乱纪的人。

1953年,黄金荣逝于上海。

黄金荣的一生,算是一个善恶共存的争议人物,他曾帮助过革命人士,但手上也确实有血债,而他能得以善终,归根结底,还是我党一直以来的宽大政策。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