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报了!新华社记者在采访时被打手机被抢,负责人:我会让你走吗

社会鱼还未吗 2024-11-15 04:46:18

新华社遇上安徽合新高铁中铁七局?这事可闹大了!当新闻界的权威力量与重大基建项目中的施工方产生碰撞,并且以记者遇袭这样激烈的形式呈现时,无疑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遇袭事件经过

在 11 月 14 日下午,一则消息炸出了无数网友。

据知情人士爆料,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的两位调查记者王文志和程子龙在安徽合新高铁中铁七局施工现场进行采访时,遭到了袭击。

从现场流出的视频可以看到混乱的场景,一名项目负责人理直气壮地说着:“我逮到人(记者)了,我逮到现场了,我能让你走吗?”

在这一过程中,王文志右手受伤,鲜血直流,而记者们的手机也被抢夺。

照片中的王文志手部血迹斑斑,衣服和裤子沾满尘土,背后“中铁七局”的标识格外刺眼。

他们本是在履行新闻记者的职责,深入现场探寻真相,却遭遇如此暴力对待。

前期报道背景

这起遇袭事件并非毫无缘由。

就在 11 月 12 日,《经济参考报》刊发了一篇重磅调查报道——《弹性垫层“一割就开”,合新铁路建设材料“以次充好”存安全隐患》。

报道中指出合新铁路(合肥至新沂)的多家施工单位为了削减成本,采取了违规手段。

将原本应该使用的“三元乙丙橡胶弹性垫层”私自替换成不符合铁路行业标准的“再生胶仿制品”。

这些再生胶仿制品在性能上远远无法达到设计要求,给合新铁路的建设质量和未来的运营安全都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这篇报道在社会各界引发强烈反响,相关单位迅速行动,成立调查组赶赴现场,并且委托了权威检测机构对材料进行抽样检测,整个事件处于详细核查的进程之中。

而两位记者此次返回合肥,正是为了对这一事件进行追踪报道,继续深入挖掘背后可能存在的更多问题,然而却遭遇了这样的暴力袭击。

后续相关情况

事件发生后,《经济参考报》总编室在接受记者询问时,经参调查室工作人员表示两名记者暂时安全,报社也已经第一时间将相关情况进行了上报。

而记者程子龙在接受记者联系时表示正在派出所做笔录,由于民警暂时不允许接听电话,所以无法详细沟通。

对于外界传言打人的是中铁七局下属企业人员,中铁七局宣传处工作人员称还不了解这一情况,表示会去进一步核实。

安徽省公安厅宣传处工作人员在面对记者询问时只是简单回应“不清楚”便挂断电话。

整个后续情况尚处于初步的应对和信息收集阶段,公众都在拭目以待。

期待相关部门能够深入调查,还原事件真相,给记者一个公道,也给社会一个合理的交代。

网友热议

“新华社记者都敢打?!看来黑恶势力不是一般嚣张跋扈,没保护伞是不可能的,严惩凶手,打伞破网、除恶务尽!”

“胆子真大,高铁都敢偷工减料,严查肇事者!”

“连新华社记者都敢袭击,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国家重大工程都敢偷工减料,必须杀几个以儆效尤。”

“中铁是一如既往的铁啊,记者运气好,幸好没有遇到持棍上岗的中铁员工。”

“一看标题,还以为是在中东地区,阿富汗拜访受伤呢?居然是自己人干的。”

谁能想到啊,新华社和中铁都能干起来?还以为这事情发生在其他国家呢?没想到自己人先干起来了。

新华社记者本是在履行监督职责为公众探寻合新高铁建设中的真相,却遭遇如此暴力对待,在这看似偶然冲突背后,是否隐藏着更为复杂的利益纠葛与行业乱象呢?

事件深思

中铁作为大型企业,在国家众多基建项目中承担着重要角色,本应以身作则,严格把控工程质量并积极配合监督。

然而此次事件中,若下属企业真的涉及袭击记者,那必将是自毁声誉,也让公众对其管理体系和职业操守产生极大怀疑。

而对于新华社而言,记者的遇袭不仅是对其媒体机构的冒犯,更是对新闻自由和舆论监督权力的公然挑战。

相关部门此刻必须迅速且深入地展开调查,彻查高铁建设材料是否真的存在偷工减料情况。

若属实,必须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确保国家重大工程的质量与安全。

另外,对于袭击记者的恶行,要依据法律法规严惩凶手,同时深挖背后是否存在所谓的“保护伞”。

只有将事件查个水落石出,给公众一个清晰透明的交代,才能重拾大众对基建行业规范运作以及新闻监督有效性的信心。

否则,若任由此类事件模糊处理,将会助长不良风气,让更多敢于违法违规者心存侥幸,最终损害的将是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与稳定发展根基。

图源于网络,侵删!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