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文章前,麻烦您点下“关注”,方便您后续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我将每天陪伴你左右
——【·前言·】——?
你可能不知道,此时此刻,你的身体里可能已经住进了一些“不速之客”——微塑料。
它们个头微小,却无处不在,潜伏在你的餐桌上,甚至已经悄无声息地入侵了你的身体。
别不以为然,维也纳医科大学的研究发现,我们每个人每周吃进去的微塑料颗粒总量,相当于一张信用卡的重量。
这些微塑料就像一群难以驱逐的租客,在我们的身体里“安营扎寨”。
它们难以被消化吸收,会在体内越积越多,最终导致细胞损伤,引发炎症,甚至扰乱我们的免疫系统。
你或许会说,我平时很注意饮食健康,外卖很少吃。但残酷的现实是,微塑料就像空气一样,难以彻底隔离。
从外卖包装、食品药品包装,到我们每天使用的日用品,甚至连种植牙的填充物和看似纯净的饮用水,都可能成为微塑料的“藏身之处”。
更可怕的是,微塑料还会通过食物链层层传递。海洋和河流受到污染,鱼类误食了微塑料,最终也会被端上我们的餐桌,进入我们体内。
你可能还记得小时候,家里的老人总是把用过的塑料瓶洗干净,用来装油、装酱油,甚至装热水。
在他们眼里,这是一种勤俭节约的习惯。但你是否想过,这种看似“安全”的做法,其实暗藏着巨大的健康风险?
——【·带来污染·】——?
塑料瓶,这玩意儿你肯定天天见。矿泉水、饮料、调料,哪个离得开它?方便是真方便,但一想到它带来的污染和健康问题,心里还真有点犯嘀咕。
说起来,塑料瓶这东西也快两百岁了。19世纪中期它一诞生,就凭借着成本低、轻便耐用的优势,迅速火遍全球。
你想啊,以前用玻璃瓶子装东西,又重又容易碎,运输起来也麻烦。塑料瓶一出场,这些问题直接迎刃而解,自然成了现代生活的标配。
从吃的喝的到用的,塑料瓶简直无处不在,咱们的生活也因为它的出现方便了不少。更重要的是,它还带动了经济发展,创造了无数就业机会。
然而,事情都有两面性,塑料瓶也不例外。它带来的便利和好处,就像是一枚硬币的正面,光鲜亮丽;而它的另一面,则是隐藏着的环境污染和健康隐患。
先说环境污染,这可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
塑料瓶这玩意儿,最大的问题就是难以降解。咱们喝完一瓶水,可能只需要几分钟,但塑料瓶要想在自然界里完全分解,却需要几百年甚至上千年。
结果就是,全球每年生产的8亿多吨塑料制品中,只有不到10%能被回收利用,剩下的要么被焚烧、掩埋,要么就被随手丢弃,最终变成了污染环境的罪魁祸首。
海洋塑料垃圾、土壤污染、空气污染……这些触目惊心的环境问题,都和塑料瓶脱不了干系。
更可怕的是,这些塑料垃圾还会分解成细小的微粒,被海洋生物吃掉,最终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想想都觉得恐怖。
——【·不可长期使用·】——?
除了环境污染,塑料瓶的安全性也让人担忧。
虽然正规厂家生产的PET塑料瓶,都经过了严格的迁移实验,安全性有一定保障。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掉以轻心。
研究表明,重复使用塑料瓶,或者用它来装热水、油、醋等物质,都会加速有害物质的释放,增加健康风险。
就拿醋来说,一般的PET塑料瓶在生产过程中会使用金属锑做催化剂,而锑在酸性条件下会更容易析出 这玩意儿毒性可不小。
你可能会说,那超市里卖的醋不也是用塑料瓶装的吗?没错,但人家那是“量身定做”的,在生产工艺上做了特殊处理,安全性自然更有保障。
还有,别以为用塑料瓶装大米、豆子就万事大吉了。塑料瓶也是有“保质期”的,长时间使用会导致材料老化,增加有害物质迁移的风险。
——【·微塑料·】——?
研究表明,塑料瓶的设计初衷是一次性使用,长期重复使用会导致有害物质释放,增加致癌风险。
也许你会问,那我们该如何区分哪些塑料制品可以重复使用呢?
国家对此早有规定,所有塑料制品都会标明可重复使用或可回收再利用的标识。
印有两个水平相反方向箭头的,才是可以放心重复使用的。
而那些印着三角形箭头,里面还有数字的,指的是“可回收再生利用”,意味着它们可以被回收加工成其他产品,但并不代表你可以反复使用。
或许你会感到疑惑,既然塑料瓶存在安全隐患,那为什么还要生产可重复使用的塑料瓶呢?
其实,不同材质的塑料瓶,耐热程度和安全性差异很大。那些标明可重复使用的塑料瓶,通常使用的是更安全的材质,但也并非完全没有风险。
即使是可重复使用的塑料瓶,也最好不要长时间储存高温食物,以免有害物质析出。
关于微塑料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目前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动物实验的结果已经敲响了警钟。
研究发现,微塑料会导致鱼类和螃蟹出现认知障碍,甚至影响寄居蟹寻找合适住所的能力。
这些发现无疑给人类健康敲响了警钟。虽然我们还不清楚微塑料对人体的长期影响,但可以肯定的是,微塑料的入侵对人类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
——【·如何进入人体·】——?
微塑料进入人体的途径多种多样,除了通过消化道进入体内,还可能通过呼吸道和皮肤接触进入血液循环。
你或许会感到不可思议,微塑料怎么可能通过呼吸进入人体呢?
研究表明,直径小于20纳米的微塑料颗粒可以轻松进入我们的肺部,就像长期在充满灰尘的环境中工作的人容易患上尘肺一样。
而那些肉眼难以察觉的微小伤口,也可能成为微塑料入侵的“突破口”。
纹身、医疗植入物等操作,都会造成皮肤和粘膜损伤,增加微塑料进入体内的风险。
——【·总结·】——?
面对微塑料这个“沉默的入侵者”,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答案很简单,却需要我们每个人付诸行动。
减少使用塑料制品,选择可替代产品,是减少微塑料污染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外出自带水杯,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塑料餐具,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汇聚起来就是一股强大的力量。
当然,彻底杜绝塑料制品的使用并不现实。在选择塑料制品时,我们要学会看标识,区分哪些可以重复使用,哪些只能一次性使用。
对于那些不能重复使用的塑料制品,要做到正确处理,避免随意丢弃,造成环境污染,最终又回到我们自己身上。
微塑料污染是一个全球性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
参考资料:
饮料之王也有新烦恼2023-05-17 21:10·虎嗅APP
巧了!你家也用“饮料瓶装一切”?劝你快扔掉...2024-03-08 16:49·大众卫生报
别让“节省”害苦了你,用塑料瓶装东西可能会“致癌”......2023-06-30 17:29·科普陕西
别再用这种瓶子装东西了,真的会“致癌”!很多人家都有2023-07-20 09:45·沂水发布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