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首由人民血泪谱写起来的抗争之歌。在这段屈辱的历史之中,无数挥洒热血的英雄成为了黑暗中的启明星。
自古巾帼不让须眉,在这些闪耀的英雄之中,不仅仅只有男性,更有无数的妇女也在一同战斗。
即便没有在一线流血战斗,她们也活跃在后方的各个领域中,为革命的胜利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今天要介绍的这位女士,便是这样一位英雄。她凭借着美丽的外表,曾被称为延安第一美女。而就是这样一位美丽的女士,却选择了放弃优渥的物质生活,投身于艰苦的革命之中。
这位坚强而又美丽的女士,究竟是何许人也?她又有着怎么样的故事?
一、从富家千金到革命战士1919年五月,在浙江舟山一个富裕的家庭里,诞生了一个女婴,她就是周素珍。
周素珍原本的名字叫周苏菲,生在富裕家庭的她,自然成为了家中备受宠爱的小公主。
为了能在未来的婚嫁中有更好的选择,周素珍的家庭在她童年时期,给予了她非常好的教育。
不过出乎他们意料的是,在学习了大量礼仪与声乐知识后,西方教育中,关于人权和自由的观念,也在这个小女孩内心深处生根发芽。
周素珍如果继续呆在家里,她所要面对的,自然是女大当嫁的命运。曾经见过天空的鸟儿,自然是不甘屈居于牢笼的。
周素珍也是如此。知识让她明白了,女子除了嫁作人妇外,还有更多的选择,她并不想和一个素未谋面的男人,就这样度过自己的一生。
1935年,周素珍选择了离开家乡,并前往了当时相对开放、中西交融的东方魔都——上海。
有才华的人,在哪都会闪闪发光,到了上海的周素珍自然也不例外。凭借着自己良好的外形条件,加之与生俱来的表演天赋,周素珍很快在这片十里洋场站住了脚跟。
1936年,周素珍凭借《海葬》的上映,成为了当时上海家喻户晓的女明星。
这时的周素珍,其实已经到了很多人梦寐以求的的人生巅峰,不论是继续演艺事业,还是就此隐退结婚,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尽管手握优秀的条件,但周素珍却有着一颗悲天悯人之心。在到达上海后,她所看见的,不仅仅只有这座城市的繁华,还有隐藏在繁华背后,巨大的贫富差距。
富商洋人们花天酒地,夜夜笙歌,而生活在上海的劳工们,却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在当时的上海并不只是一句诗词,还是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的情景。
周素珍虽然并不是劳苦百姓中的一员,却非常想要改变他们的命运,而就在这个时候,她接触到了共产主义思想。
生产资料公有制,主权归人民所有,消除阶级贫富差距,这些思想给当时的周素珍带来了巨大的震撼。
也因此,周素珍常常利用身份之便,协助上海地区的共产党的地下活动。
时间到了1937年,日本侵华野心暴露无遗,整个中国都陷入了抗日战争的泥潭之中。
上海作为中国的一部分,自然也不能幸免。在上海,不仅日本势力虎视眈眈,国民党特务也加大了,对上海地区地下党行动的破坏。
也就在这时,为了保护周素珍,上海共产党协助周素珍及其所属的艺术供应社,撤离上海,前往昆明。
抵达昆明后,周素珍参加了抗敌后援会,在后方积极宣传抗日救亡,并宣传共产主义思想。
也是在这时,成为一名共产主义者,成了周素珍当时的理想。
在这一理想的趋势下,使得周素珍对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根据地——延安心生向往。
在1939年,周素珍选择离开当时相对安全的云南昆明,前往更加危险的延安。
在延安,周素珍进入了鲁迅艺术文学院,继续学习,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她的思想进一步得到升华。
也就是在这里,周素珍遇到了自己命运之中的伴侣,一位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马海德。
二、周素珍与马海德的相遇尽管在延安条件艰苦,但这里的革命热情却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人。这份热情自然是吸引了不少国际友人,一同来建设这片革命的土地,马海德就是这么一个人。
马海德,原名乔治·海德姆,出生于一个美国工人家庭。从小好学的他,成功在美国考取了医学博士学位。
在1933年,马海德为了病理学考察,来到了中国。然而,他却被这里的景象震惊了。
曾经强大的文明古国,在那个岁月却积贫积弱。疾病与饥饿带来的死亡阴影,笼罩在当时中国每个百姓的家庭之上。
与之相对的,这里的政府却理所应当地享受着巨大的财富,出卖着国家的利益,丝毫不顾底下人民地痛苦。
当马海德来到延安时,他看到了这片土地的希望——中国共产党。
尽管彼时的共产党实力还不算强大,但是已然有了群众基础,他们一心救亡图存,正是这份努力与坚守,深深感动了马海德。
马海德觉得自己理应为这些努力的人做点什么,在延安生活了一段时间后,马海德决定放弃美国的生活,成为一名共产主义国际战士。
因为当时革命条件的艰难,在物资和人才上,延安可谓是啥啥都缺。哪怕是有着医学博士的身份,在延安,马海德也需要干着赤脚医生的工作,为病人来回奔波。
在一次出诊中,马海德遇到了自己命运里的那个女人——周素珍。
一次偶然的机会,周素珍生病发烧,而为其治疗的医生,正好是当时已经在延安作为医生活跃的马海德。
在医疗照护的进程中,马海德被周素珍那令人倾心的美貌与不屈不挠的坚韧性格深深打动,逐渐对她萌生了强烈的喜爱之情。
而周素珍也被马海德身上,所闪耀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光辉所吸引,更为他敢于放弃优厚生活的勇气所折服。
彼此吸引的两颗心,让两人的人生轨迹有了重合。周素珍也开始对医学产生了兴趣,开始跟随马海德学习护士技能。
后来,马海德向周素珍表达了心意,并询问她是否愿意与自己结婚。周素珍被马海德的真诚和执着打动,轻轻地点头答应了。
三、周素珍与马海德的不朽传承尽管二人结缘,成为了夫妻,但是当时中国已然到了救亡图存的关键时刻,大国将亡,又何以为家呢?
两人自然也是没有因为爱情而耽误了革命事业。马海德始终奋斗在战场医护前线,从死神手中抢救下来了无数中国士兵。
而周素珍也继续留在延安后方,根据从马海德那里学来的医学知识,为根据地人民做着力所能及的工作,并不断地在文艺战场上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艰苦的日子虽然是漫长的,但是总有结束的一天。在全国人民的努力抗争之下,旧时代结束了,新中国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马海德选择加入了新中国,他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加入中国国籍的外国人。
尽管革命取得了阶段性胜利,马海德也并没有就此停止自己的工作,相反,他余生的精力都投入到中国麻风病的防治工作中。在他的努力下,中国的麻风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1988年,多年的操劳之下,马海德不再年轻的身体终于支撑不住了,在一个平凡的晚上,马海德于北京的一家医院病逝。
马海德的离去,对周素珍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他不仅是周素珍的丈夫,更是周素珍的革命战友兼老师。
但是即便如此,这位坚强的女性,还是战胜了悲痛,决定继续坚持丈夫未能完成的事业。为了继续麻风病防治事业的建设,周素珍将家庭的存款尽数拿出,成立了“马海德基金会”。
马海德基金会,不仅是为了促进我干过麻风病防治的发展,以马海德为名,更是为了纪念她深爱的丈夫。
2023年12月12日,周素珍在北京逝世,享年104岁,这位传奇女性,走完了她漫长又而辉煌的一生。
早年对封建家庭礼教的抗争,青年时期为救亡图存的战斗,晚年对国内医疗事业的奉献,周素珍的一生,堪称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