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吃饭只动眼前的菜,是为了形象;毛主席只吃眼前的菜,却是因为工作到连饭都顾不上吃。这俩人的“只吃眼前菜”背后,没一个简单的。
梅兰芳是京剧大师,他的吃饭规矩体现了传统君子的“礼节感”,一举一动都要优雅、有分寸;毛主席是革命领袖,他的饮食习惯则完全是另一回事——他忙得连饭都能变成工作的一。两个人的故事,表面上看很像,但背后的原因却大相径庭。一个是形象管理,一个是时间管理。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 梅兰芳规矩是他的“人设”
在梅兰芳的时代,艺术家不仅要技艺高超,还得为人端庄,尤其是像他这样的京剧大师,举手投足都能影响大众的审美和价值观。他吃饭不伸长胳膊去夹远处的菜,不是因为真的吃不到,而是他对礼仪的极致追求。他的规矩就是——“不妄动、不苟求”,这四个字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可不容易。想想看,连自己孩子站在椅子上够菜,他都不帮一把,这种“自律”背后,是一种对形象管理的高度敏感。梅兰芳不只是表演舞台上的“谦谦君子”,他生活中也时刻扮演着这个角色。
这种自我约束,说好听点是有修养,说难听点是有点“装”。但梅兰芳这一套确实有效——既保护了自己的艺术家形象,也让人们对他的戏外生活产生了足够的敬意。换句话说,他吃饭的规矩,成了他维持“大师身份”的一。
2. 毛主席忙到没时间挑菜
毛主席那边呢?他的“只吃眼前菜”可没那么多讲究,完全是因为忙。你看他吃饭时,一边看文件一边扒拉菜,离得近的动几口,远的根本顾不上。有人说,这是不是毛主席“不讲究”?其实不是,他的生活习惯反映了他工作状态的一个特点——“时间就是革命”。
毛主席的秘书吴连登观察了好几天,一开始以为主席喜欢吃某种菜,结果发现根本不是这样,而是他吃什么纯粹看哪个离得近。后来干脆想了个办法,把菜换位置,让主席能尝到更多样的菜。这件事背后,反映出毛主席的工作强度之高,连吃饭这种小事都得“见缝插针”。这不是不讲究,而是“讲究别的东西”——效率。
3. 两个人的选择,反映了各自的“时代任务”
梅兰芳的规矩,跟他的身份和时代有关。那个年代的国人,对艺术家和公众人物的期待,是“德艺双馨”,梅兰芳的规矩既是自律,也是迎合。他的“只吃眼前菜”,成了“谦谦君子”的最佳注脚。
毛主席则完全是另一回事。他的日常生活没有时间去讲究这些细节。他的“只吃眼前菜”反映的是一种务实精神不浪费时间,不搞形式主义。甚至,他的秘书为了让他吃得更好,还得偷偷换菜,这种细节让人哭笑不得,但也从侧面说明了毛主席的无私和“忘我”。
表面上看,两人的习惯很像,但背后的原因却截然不同。梅兰芳是个人设管理,毛主席则是时间管理。一个为了风度,一个为了效率,各有各的道理,也各有各的难处。这两个故事放在一起看,倒是让我们对“只吃眼前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透视了两个时代的不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