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孩子有了更多的时间,手机管理和使用的问题,成了很多家庭中亲子矛盾的聚焦点。
完全不给孩子使用手机,似乎不现实。
给了孩子手机,又担心他无法管理好自己。
群里的家长每天都在“花式”吐槽自己孩子玩手机:
“整天就知道刷视 频,满嘴都是网络流行语。”“每天打好几款游戏,假期作业一点都没写。”“一收手机就闹脾气,还反过来说我也沉迷玩手机。”“吃个饭、上个厕所都要把手机带着,眼睛根本不离开手机。”......
面对孩子对手机的依赖和上瘾,很多父母束手无策,不是摔手机,就是责骂孩子。
然而,这种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似乎孩子并不买账,依然手机不离手,甚至为了手机还和父母大吵。
家长越是视手机为洪水猛兽,孩子就越要和家长对着干。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禁果效应”,意思是越是禁止的事情,越有吸引力。
在《屏幕时代,重塑孩子的自控力》》一书中,哈佛大学医学博士希米·康告诉我们:
要像学开车一样,和孩子一起学会掌控手机,才能趋利避害,享受科技带来的好处。
困在手机里的孩子,问题在手机外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所有的心理问题都是关系问题。
那些真正沉迷游戏以至于影响正常生活的孩子,恰恰是孩子的生活环境和他周边的关系出现了问题,他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获得快乐,只有到网络游戏中找。
手机游戏只是孩子的“避难所”。
孩子沉迷游戏的原因各不相同,我们不妨反思一下:
有的家长太忙,对孩子缺少陪伴,孩子接收不到父母的温暖和爱,就会去找别的空间归属。
有的家长不理解孩子,过于关注成绩,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孩子会认为家长眼里只有成绩,不关注他这个人。
这样的孩子,会自觉与父母在情感上隔离开来,去找别的寄托。
有的家庭缺乏规则,小时候为了省心省力,顺手把手机递给孩子,只要孩子不哭不闹不缠着自己就行。
等到孩子手机上瘾了,再想要没收手机,孩子就会和父母拼命。
有的父母属于神经质型的,高兴了,奖励孩子手机随便玩。一旦孩子让自己不满意了,就骂骂咧咧不让孩子玩手机。和孩子之间毫无规则可言。
更多家长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自己下了班抱着手机刷视频打游戏,却要求孩子专心致志学习读书。
孩子看在眼里,心里一百个不服气。
同时,在学校学习标准的衡量下,孩子们压力山大:
生病的孩子,一只手打点滴,另一只手写作业。
戴着小眼镜的孩子,一出校门又冲进兴趣班,没有周末,也没有假期。
他们衣食无忧,却没有简单、放松的快乐和自由。
网络游戏至少可以满足孩子七个方面的心理需求:
1.想要脱离父母的控制,获得自主权。
2.游戏可以犯错,孩子可从错误中学习成长,不被评判、指责。
3.满足孩子的社交需求。
4.满足孩子对抗、冒险的需求。
5.帮助孩子释放情绪和攻击性。
6.满足孩子获得及时、正向反馈的需求。
7.满足孩子成就感、价值感的需求。
父母要做的绝不仅仅是没收手机,剪断网线,而是探究孩子心理深处的需求。当手机中的世界与现实生活中的反差不是那么的强烈时,孩子才有可能慢慢的回归。
家长需要怎么做才能让孩子主动放下手机呢?
第一,接纳孩子玩手机的行为。
接纳游戏就是接纳孩子,孩子就会接纳父母。
孩子学的很多知识点是很难的,努力了很久还是不明白,当然会忍不住心烦气躁。
感到挫败时,人自然渴望找到一些转移注意力的东西来调剂心情。
手机游戏又方便又能够达到这些目的,孩子当然就会愿意去玩。
只有不把打游戏绝对妖魔化,父母对孩子才能不抱居高临下的排斥和嫌弃的心情,才能避免无效沟通。
第二,我们要先给自己找点事情做。
我们自己要先轻松起来,不要总盯着孩子,让家里的氛围轻松起来,让孩子感受到这种氛围的时候,他就会减少对游戏的依赖。
反思自己有没有很痴迷的游戏或者视频?那又是怎么克制自己的?
如果你自己自律,你是怎么做到的,这个经验也许(记住,一定是“也许”,因为孩子毕竟不是你)可以给孩子启发。
如果自己没那么自律,是否能对孩子多一些将心比心,少一些不公平的期待和要求?
第三,多发现孩子的优点,并且放大孩子的优点,及时反馈给他。
你可以说:“虽然你的游戏我不太懂,但我知道你打得好说明你反应快、合作能力强,这都是优点。
我知道你现在的学习没令你满意,但你没有放弃,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也许你自己知道什么样的帮助是你最需要的,如果你知道的话,我很想听你讲讲。如果你还不清楚,那也没有关系,这不是你的错,我们可以起来想办法。”
当和父母有一个链接的时候,他就愿意走出房间,放下手机和父母交流,这需要时间,需要父母耐心的改变。
第四,共同商量手机使用规则
在此过程中不断发生询问和聆听。
比如,问孩子最喜欢什么时间打?一次打多久?暑假的学习任务他觉得必须完成的量是多少?......
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时间表,平衡好游戏和学习。
探讨这个计划执行起来会有什么困难,和他一起想办法。
共同商量解决办法的过程中也需要不断共情。
因为父母可能会听到不想听的话,比如,孩子说“不想学了”、“打游戏停不下来”。
这时候,一定要沉住气,可以想想自己是不是也有明知道应该做却不想做或做不到的时候。
毕竟,我们都有人性的弱点。
只要有了规则,孩子就必须完美做到,如果没有做到任何一点,就意味着孩子的错误,那这个规则也未免太神奇,也太残酷了。
虽然制定了规则,但不要有规则洁癖。
比完美遵守规则更重要的,是如何学习管理手机的过程。
重点是,平心静气地引导孩子。如果父母不能做到平心静气,那几乎不可能引导孩子。
写在最后
养育孩子是一场修行。
没有手机能够夺走的孩子,只有把孩子让给手机的父母。
愿每一位家长都能和孩子一起学会掌控手机。
愿我们的孩子,心中有爱,眼里有光,与时代同行,前程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