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记3:辞掉队长的崔大成踏上行军路,闷罐车内结识俩好战友!

老刘的回忆 2024-07-25 19:26:40

向阳记系列文章是老刘原创的中篇小说,故事主人公崔大成有现实原型,老刘预计写10万字左右,尽量展示那个年代的风貌,发掘生活中的真善美和丑恶。创作不易,烦请各位看官多多点赞、收藏转发和评论。前文请在《向阳记》合集中查看!

1976年12月28日下午两点,崔大成和战友们踏上了闷罐列车。

上车前,新兵们已经编好了班排,由接兵干部进行全方位讲解和安全教育后,按照班组有序登车。

崔大成排在倒数第三位,前面的人依次上车。登车也有规定,前一个人上车后反身再拉下面一位战友上车,以此类推。

排在崔大成前面的战友上车时,却被车上的人闪了一下,差点从半空中掉下来。还好崔大成注意力集中,冲过去一把搂住了他的腰,托着他的屁股将他顶上了车。

那名战友吓了一跳,站在门口连声向崔大成道谢。崔大成开玩笑道:“兄弟,你可得抓紧了,可别把我闪一下。”这一幕被接兵的王排长看到了眼里。

等到全排新兵都上了车,大家才仔细打量起车厢内的情形,不少人倒吸了一口凉气。

首先车厢内充满了一股浓浓的牛粪尿骚味,车厢内只有三个一尺见方的小窗户,要不是为了透光透气,铁门半开着,估计门一关,车厢内将会是漆黑一片。

大家按照分好的班组,打开背包一个挨着一个,席地而坐。上车前,虽然接兵干部已经讲过了闷罐车的情况,但真实的感受还是让新兵们一时无言。

伴随着咣当咣当的韵律声,车辆终于开动了。新兵们好像一下子活过来了一样,相熟地开始了窃窃私语。其中不乏抱怨声,觉得车厢内空气污浊,条件太苦等等。

崔大成没有熟悉的人,因为整个大队就他一个人当上了兵。他老神在在地坐在草席上,闭目养神。

旁边凑过来一个人,正是那个差点掉下来的小胖子。他拍了拍崔大成的胳膊,自来熟地说道:“哥们,我叫杨得志,你叫什么名字?”

崔大成低声说道:“别叫哥们,应该称呼战友,我叫崔大成。”

那年头,但凡能长得胖一点,家里条件肯定就不会太差。杨得志拿袖子捂了捂鼻子,略带嫌弃地说道:“大成,这车厢里味道也太难闻了,你闻不到臭味?”

崔大成淡淡说道:“我又不是没鼻子,咋闻不到。这车肯定是拉过牛的,这味道就是牛身上的味道,还有牛屎味。”

小胖子奇道:“牛身上啥味道,这你都能知道?咋不是羊的味道呢?”

旁边一人插话道:“亏你还叫杨得志呢?人家上将从小打铁的,也知道羊骚味重,你还真的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啊!”

这话说的有点重,而且也不好听,更是有些敏感。杨得志听后果然有些生气,说道:“猴子,说得你好像知道一样。闭上你的嘴,刚才上车时,你闪我一下,是不是想让我出丑!”

那个叫“猴子”的新兵,冷笑一声,没有搭理小胖子。

崔大成一看两人似乎有恩怨,赶忙转移话题,说道:“我在生产队干了多年的活,对牛很熟悉。牛在我们那可比人金贵,每天照料牛得十分用心,牛身上的味道我是忘不了的,也习惯了,不觉得臭。”

杨得志比了个大拇指,又凑过来低声说道:“大成,那个猴子是个奸猾小人,以后你可得离他远点。”

“猴子”虽然没说话,但一直在旁边侧耳倾听。听到杨得志编排他,顿时就不乐意了。大声说道:“你个胖子,瞎说什么呢?”

声音有些大,接新兵的王志排长也听到了。他低声训斥了一句:“都吵什么吵,安静!”

车厢内顿时鸦雀无声,只剩下列车“咣当咣当”的声音。不一会儿,车又停了下来,王排长拉开了铁门,大家都拥到门口,伸长脖子呼吸着外边的新鲜空气。

原来是中途会车了,当时的运兵专列,逢站必停,逢车必让,大站小站都要停靠,时间有长有短,也不确定。

王排长喊道:“都不许下车,注意安全。”随即车站用喇叭通知,每个车厢派6人,去站台领馒头。

王排长指派崔大成领头,又点了几人,快速下车到了站台,将几个大纸箱抬上了车。

刚上车没两分钟,火车动了。王排长开始分发馒头,每个人三个,并指派了三个“车厢临时新兵班长”,崔大成是一班的班长。

除了十多个像崔大成一样来自农村的新兵,啃着冷掉的馒头吃得香之外,其他来自城里的新兵却有些难以下咽。

有人抱怨道:“连咸菜都没有,这可怎么吃啊!”

崔大成心想,这帮人以前到底是过得啥生活,连白面馒头都吃不下去。待会饿慌了,看你们有啥吃的。

崔大成就着水壶里的凉水,慢慢吃掉了两个馒头,剩下一个没有动。这是苦难生活带给他的习惯,粮食就是命,这点他深有体会。

杨得志在一旁皱着眉头,耷拉着脸,一点点地抠着馒头。崔大成定睛一看,好家伙,这小胖子竟然偷偷将馒头的皮撕了下来,外边变硬的壳也不吃,就吃里面的馒头心。

夜幕中,车厢里面四面透风,夜晚寒风刺骨,新兵们纷纷打开行李、戴上帽子,将自己裹得严严实实,蜷缩着钻进带有寒风的被窝!

睡到半夜,杨得志突然在一旁捣鼓崔大成。崔大成从睡梦中惊醒,只听得杨得志小声说道:“大成,我看到你藏了一个馒头,还在吗?我饿得不行了,睡不着。”

崔大成哭笑不得,从挎包里取出那个馒头,递给杨得志。这下,小胖子不挑了,也不嫌馒头硬了,几口塞进嘴巴,结果被噎得不行。

崔大成赶紧将水壶递给他,杨得志灌了一气,才感觉舒坦了许多。

杨得志将水壶还给崔大成,拍了拍胸脯说道:“大成,以后你就是我杨得志的好兄弟了,上车时你帮我一把,现在又给了我馒头,涌泉之恩必滴水相报!以后你就看兄弟的表现吧!”

崔大成听着小胖子满嘴的“江湖话”,不禁有些扶额。真不知道这小胖子,看了多少古代侠义小说,搞得就跟结拜一样,连忙催促他赶紧睡。

等到30日早上,终于抵达了兰州火车站,此时已经有新兵列队下车,看样子是到目的地了。

崔大成他们也终于在这里吃上了一顿热饭。兵站送来了热气腾腾的饭菜,主食依然是馒头,但配菜却是大白菜炖五花肉,大家带着各自的搪瓷碗,一人一碗菜,就在站台上,围成一圈狼吞虎咽。

吃完后,又赶忙去接水,灌满一壶热水,跑得慢了没热水,就只能接凉水了。

一天一夜的闷罐车,车内空气变得更加污浊,有人出现了感冒发烧,小胖子也中招了,整个人萎靡不振。

崔大成赶忙向王排长汇报了此事,还好王排长随身携带的有感冒药,喂了药后,情况稍微好点,生病的战友们沉沉睡去。

到了晚上,还是有几名战友昏昏欲睡,烧还没退,其中就有小胖子和“猴子”。

崔大成担心出事,便和王排长商议,晚上几个临时班长轮流值夜,照顾病患。

王排长也觉得这样保险,便一个临时班长分了两名病人。分给崔大成的就是杨得志和“猴子”(侯魁)。

这一晚,崔大成几乎彻夜未眠,他隔一会摸一摸两人的额头,用湿毛巾敷上。因为车厢内四处透风,还将两人搬到了最里面,崔大成还将自己的被子盖在他们身上,自己裹着棉衣在寒冷的车厢里守了一夜。

31号清晨,当拉开铁门时,外边的寒风一下钻进了车厢,让崔大成清醒了许多。他伸手摸了摸杨得志和侯魁的额头,发现两人烧已经退了。

两人也醒了,看到挨得如此近,又互相拧过头去。崔大成看得想笑,强打着精神说道:“你们都好些了吧,昨晚上出了一身汗。”

俩人昨晚其实有一点印象,又看到崔大成满眼的血丝,知道他一夜未睡。侯魁也不毒舌了,真诚地向崔大成表示感谢。

杨得志在一旁仿佛与有荣焉,似乎在说:这就是我的好兄弟!

侯魁却看不惯他这副嘚瑟的样子,又出言讥讽了杨得志几句,两人又有些剑拔弩张。

崔大成无语,连连制止了两人的嘴仗,倒头就睡。

除了中途吃了两次东西后,这一觉一下子睡到了天黑。晚上8点多,王排长通知立即起来打好背包,扎好腰带整理服装,等到火车靠站后,大家立刻下车。

下车后外边漆黑一片,地面杂草丛生,不像是车站(后才知这是一个临时下车点)。这是到哪了呢?正在疑惑间,前来接站的营长和接兵指导员紧紧握手。

新兵整齐列队,按班排顺序分别上了前来接新兵的汽车。汽车行驶了约一个小时,终于到达部队所在地一新疆昌吉州新兵营教导队。

进了新兵营,此时大部分营房已经熄灯,但食堂却灯火通明。新兵营营长发表了简单的讲话,便让大家吃饭。

这顿饭依然吃的是馒头,菜是两锅油汪汪的红烧肉,还有一锅蛋花汤。大家终于再次吃上了热饭,还如此丰盛,一个个可谓吃了个肚子溜圆。

因为时间太晚,简单洗漱之后,大家还来不及熟悉环境,就安排睡觉了。

躺在床上,听着周边人如雷的鼾声,崔大成一时有些恍惚。可能是白天睡多了,此时他有些兴奋地睡不着。

隐约间,他仿佛听到了外边传来阵阵钟响。崔大成突然意识到,十二点了,1976年就这样过去了,1977年到了。

崔大成抵达部队后,又会发生哪些事呢?小胖子杨得志和“猴子”侯魁之间又有何恩怨,能否化干戈为玉帛呢?烦请期待后续章节。

1 阅读: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