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匈皇太子之死,揭开来帝国末日!是自尽,还是政治谋杀?

红小岩谈古论今 2022-10-15 10:16:24

奥匈帝国是欧洲历史上璀璨的篇章,它的版图曾横跨中欧、东欧和南欧,其统治者哈布斯堡王朝则曾是欧洲最为显赫、统治地域最广的王室之一。然而,再怎么显赫的帝国也总有衰败的一天。奥匈帝国最终无力改革腐败旧制,最后只能抱憾死去,而导致帝国灭亡的导火索就是奥匈帝国皇太子鲁道夫。

1889年1月的一个寒冷的早晨,奥地利皇太子鲁道夫和他美丽的情妇玛丽·韦切拉死在了梅耶林狩猎小屋内,这到底是殉情还是精心策划的政治暗杀?

这个事件史称“梅耶林惨案”,而围绕着皇太子鲁道夫死亡真相的“梅耶林惨案”,在百年后的今天仍是未解之谜。

1858年8月21日,鲁道夫出生在拉克森堡,是当时奥匈帝国皇帝约瑟夫一世和伊莉莎白皇后的独子。伊莉莎白皇后即是欧洲历史上著名的“茜茜公主”,其美貌和魅力征服了整个欧洲,当时甚至被称为“世界上最美丽的皇后”。

不同于父亲的严谨、保守,鲁道夫更多继承了母亲的忧郁、多愁善感,以及向往自由的精神,可惜的是,这些特质在约瑟夫一世眼里,都不是皇位继承人应该具备的,鲁道夫从小就被迫与母亲和姐妹们分开,独自接受严苛的军事训练,只为了锻炼身为“帝国继承人”的意志力,也造成他极度缺乏爱与安全感。

▲鲁道夫从小缺乏亲情,被迫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

如同其他王室成员,成年后的鲁道夫,也迎来了一段不幸福的政治婚姻,在父亲的安排下,娶了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的次女,斯蒂芬妮公主,她是当时欧洲为数不多的天主教未婚公主之一。在婚姻的一开始,鲁道夫尚能与妻子相敬如宾,但很快的,崇尚自由主义的鲁道夫就发现,自己非但与保守的奥匈王室合不来,也与来自保守比利时宫廷的妻子也合不来。

1883年9月2日,他们的独生女玛丽女大公出生时,2人的婚姻关系已是名存实亡,鲁道夫太子外遇不断,甚至还将性病传染给偶尔才同床的妻子,导致后者因此失去再生育的能力。由于婚姻上的不幸,鲁道夫一度想写信给教皇商讨离婚事宜,但遭到父亲严厉的禁止,不许他做出任何有损帝国颜面的事。

鲁道夫与父亲紧张的关系,还不仅仅在于婚姻问题上。鲁道夫的政治思想偏向自由主义,认为帝国制已经过时、终将被淘汰,因此主张共和制,但这显然与帝国的利益背道而驰,因此完全不受父亲约瑟夫一世的青睐,政见上的不合也使得父子间的裂痕越来越明显。婚姻得不到解脱、政治上也没有一展抱负的空间,种种不如意,终于导致鲁道夫的人生走上极端。

▲奥匈帝国皇太子鲁道夫(右)一生悲情,与比利时公主(左)的婚姻不如意,政治抱负也无从施展。

1889年1月29日,鲁道夫邀请朋友们前往梅耶林的狩猎行宫,时值约瑟夫一世和伊莉莎白皇后举办晚宴,鲁道夫还委托一起打猎的贵族带话,说自己身体不适不能出席。当晚用过晚餐后,鲁道夫返回行宫休息,隔天清晨,鲁道夫的仆人数度敲门发现无人应答,随即拿来斧子把门劈开,惊骇地在卧室里发现2具遗体,正是鲁道夫王储与他的情妇玛丽·韦切拉。

▲鲁道夫情妇韦切拉,她与鲁道夫一同死于梅耶林惨案。

消息传回维也纳,伊莉莎白皇后悲痛欲绝,余生都只穿黑色或灰色衣服表示哀悼,直到1898年她在瑞士日内瓦被意大利的无政府主义者刺杀。有关鲁道夫的死,外界众说纷纭,有人认为这其实是一起出于政治动机的谋杀,不过后世大多相信,是忧郁的鲁道夫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身为王储的鲁道夫死后,奥匈帝国迎向开明君主制的希望可说是破灭了,约瑟夫一世继续掌舵帝国将近30年之久,他的侄子斐迪南大公也成为奥匈帝国皇位的第1顺位继承人,但斐迪南大公却在1914年于萨拉热窝视察时遇刺身亡,史称“萨拉热窝事件”,奥匈帝国因而对塞尔维亚王国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拉开序幕。

约瑟夫一世则于1916年因肺炎去世,他的死被视为君主制垮台的预兆,奥匈帝国也在1918年因一战战败而瓦解,而这一连串事件的源头,正是皇太子鲁道夫的死亡……

(完)

0 阅读: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