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异“美人图”,画中没美人却被奉为经典

映像书画 2024-10-17 17:09:02

南宋 马远《寒江独钓图》 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意境,是画家采用艺术手法营造出来的一种境界,是形与神、虚与实、动与静、有与无的和谐统一,也是理想与现实的妙合。宋朝徽宗年间,朝政理得不怎么样的赵佶,对绘画倒是很感兴趣,列举的一大批意境考题与选拔出来的优秀作品一度传为佳话!如“深山藏古寺”没有寺;“踏花归来马蹄香”没有花;“嫩绿枝头红一点”竟是美人红唇等等。

上面这幅作品是齐白石的《槎上美人图》,怪异的是,虽叫“美人图”,却一眼看不到“美人”。

注:槎(chá),树木的枝丫,同“楂”木筏,如、乘槎;浮槎(乘筏泛游)。

这画作背后有个小故事:

齐白石在四十岁出头的年纪,曾南下游历,路过桂林的一件小客栈时,被客栈墙壁挂着的画作所惊艳。那幅画是以湍急奔腾的江水为背景,两位美人乘坐在“槎”上。齐白石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觉得这幅画非常妙,愿意出高价向店家买下,但是不论怎么说,店家都不愿忍痛割爱,齐白石只能抱憾离去。

回家后,齐白石立即挥毫泼墨,将刻在脑海里的画面倾泻而出,画了这一幅《槎上美人图》。图中只见波涛汹涌、海浪起伏,远处一轮明月向从水中升起。画完后,齐白石还在题跋中提及这段经历,简单的阐述却足见齐白石对这幅画的喜爱。

这幅画的神奇之处就在,画作仅33*19cm的尺幅,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到美人。但将其十倍放大,可以看到在画作的中下部分,隐隐约约有个袅袅婷婷的美人儿坐在树杈上。虽然只是背影,也只有寥寥数笔进行勾勒,但感觉这一定是一位不可描述的佳人,不然不会引得齐白石如此魂牵梦萦。

这个娉婷的背影旁边,正是一行小字:槎上有二美人。至此,画作题目中“美人”二字终于得到了解释。但新的问题接踵而至,题跋中“二美人”又何解?

齐良迟补题:天光复水光,槎涌水天长。灯下再三看,嗟仰寄萍堂。

齐白石之子齐良迟给出了答案:这幅画是父亲是对一幅画稿的记忆性“描摹”,“二美人”是客栈原作上的两位美人,父亲石下笔时则没有完全照搬,只是画了个大概。后来,齐良迟还为此给画作补题了几句,以证明画作的真实性。

齐白石的手法高超之处在于画作的意境。由简单的树枝错落而成的“槎”,在近乎无情的江河水中几欲翻覆,又配上画作上方密布乌云,看似笼罩在阴郁的氛围中,却在画面上方如神来之笔一般,画上一轮圆月在水天相接之处露出面庞,让人们在为小槎捏一把汗之后,顿生拨云见月的豁然之感。如此画作,令众人慨叹:“妙啊!”

《手摘红樱拜美人》

其实齐白石留下的人物画中,有多幅类似创意的作品,而且画作都是画与美人相关的题材。比如他送给老舍的一幅樱花图就齐名为《手摘红樱拜美人》,图中根本没有美人,却能够让人觉得非常有诗意,也能脑补出画外的美人来。

《背面仕女》

而在三十年代齐白石还有一幅美人图被称为《背面美人》或者《背面仕女》,图中虽然有“美人”但却仅仅只是个背影,让人根本无法看到“美人”的真容到底美不美。相信齐白石后来类似的画法,极有可能都是源自他四十来岁时受桂林客栈那幅画的启发吧。

因为有这样一个故事,加上齐良迟的考证和解释,如今这幅《槎上美人图》也被奉为齐白石的经典之作,更是他存世不多的《美人图》当中的早期经典。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