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都有,为何没有红三方面军?

熹然说历史 2023-03-27 08:46:05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红军在人们心中,不只是一支伟大的军队,它更代表了一种不怕苦累、自强不息、敢于牺牲的革命精神,无数先烈的英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红军的故事更是广为流传。

不过,关注中国革命史的人可能发现了一个问题,在一次次战斗中、在伟大的长征中,我们总是会听到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这样的字眼和番号,却没有听到过红三方面军。

那么红三方面军是否存在?或者是“三”这个数字有些别的说法呢?

其实并不是这样,红三方面军的建立不止一次被提上会议讨论,但因为各种原因,才并没有在光辉灿烂的中国革命史上崭露头角,而这就要从红军的成立开始说起了。

红军的由来和发展

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以后,由于蒋介石开始对我党成员和革命群众大肆屠杀,我党的领导人们开始总结教训,把工作重心放在了组织武装上来。

同年八月,南昌起义爆发,而这支起义的队伍,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八月一日这一天也被确定为“建军节”。

当时的起义队伍,并没有称作“红军”,而是摘掉国民党军队的徽章领章,系上红领巾作为标志,所以也曾被国民党反动派称作“红巾军”。

到了9月,秋收起义爆发,同样在服装和称呼上没有统一。

在南昌起义几天后的“八七会议”上,毛主席首次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伟大论断,各地的革命起义相继爆发。

而12月11日的广州起义中,第一次打起了“工农红军”的大旗,并且成立了苏维埃政府。

从此,我们党领导的革命迈出了具有转折意义的一步,开始了建设人民军队的事业。

尽管广州起义最后遭遇了挫折,但是“工农红军”的名号却从此被广泛叫响,其他各地的革命起义,也纷纷效法使用。

第二年的4月,朱德和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经过整编,“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从此成立。

到了5月,党中央正式发布了通报,要求各地的武装力量统一改名为“中国工农红军”,对外简称为“红军”。

自此,红军正式诞生。

1929年3月,红五星、八角帽的红军军装也被确定下来,但是因为条件所限,各地的军装在材质和颜色上并不能做到完全一样。

在国内革命战争期间,红军不断发展壮大,成为真正的“人民武装”,红军由军而起,逐步发展壮大,直到建立方面军,也经历了曲折艰难的历程。

1934年,红军部队先后开始伟大的长征,并最终完成这一“震惊世界的壮举”,胜利会师陕北。

1937年,随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共开始合作,红军队伍改称“八路军”和“新四军”,但不曾改变的是永不磨灭的“红军精神”。

红一方面军的成立

随着各地红军如火如荼地发展,党中央在1930年的时候,根据当时的情况,通过商讨做出了成立红军军团的决定。

其中,红一军团由红三军、红四军及红十军组成,红二军团由红二军和红六军组成,红三军团由红五军和红八军组成,而红四军团由红一军、红九军组成。

与此同时,还提出一个更大的目标:三个月内红军总人数发展到五十万人,从而在主要地区的兵力的数量上占到上风。

同时,这样做的原因也是因为随着苏区的增多,很多地方出现了各自为战的现象,而整编则能够更好地发挥武装力量的作用。

但不得不说,无论是我党和红军的发展,在当时都处于探索中前进,个别领导人的思想存在“左”的倾向,这样的目标在实现过程中存在极大的困难。

而且,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也让红军的主要问题,更应该由发展转变为保存实力。

但是到了一个月以后,新的调整方案却再次出台,这一次确定红军将划分为四个方面军,依然按照军团的划分整编,并且指定了四个方面军的负责人。

不过,这一次彭德怀同志却提出了反对意见。

彭老总是真正从枪林弹雨中成长起来的革命将领,他根据实际战场情况,客观地指出,现在把自己手下的红五军和红八军组成方面军,就是“花架子”,并不能真正提高红军的战斗实力。

彭老总这样说是有他的道理的。

因为他带领的红五军和红八军在多次战斗中遭遇凶险、损失惨重,即使组成军团都有些“虚张声势”了。

以红五军为例,1929年在黄洋界一带为了抵御国民党军队的三个旅,和一万多敌军展开血战,但由于武器落后,最终阵地失守落入包围。

虽然在彭老总的指挥下成功突围,但仅仅保留建制,实际人数已经不足一个旅。

而红八军的处境更是艰难——这支军队是由邓公策反的桂系部队,在1930年初,遭遇白崇禧部队的偷袭,最终脱困之时,已经是损失过半,战斗力折损严重。

正是因为这样,彭老总才坚决反对成立“红三方面军”,认为实际意义并不大。

也正是由于彭老总的反对,党中央最终做出决定:红五军、红八军整编为红三军团,红三方面军成立一事,暂时不议。

但是这次改编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红军的作战能力也确实得到了提升,而队伍人数上也有所增加,到了1933年时,甚至有了30万人之多。

或许,如果不是当时的“冒险主义”指挥,红军的未来会是另一种样子。

整编后,红三军团被命令攻打长沙。

可是,在实际战斗中,最终因为实力的悬殊,红三军团没有取得成功。

于是,当时的党中央决定再次派出红一军团,会合红三军团联合攻打长沙。

在开战前夕的军事会议上,根据战场需要,决定红一军团仍旧改制为红一方面军。

但是这一次,彭老总表示了赞同,但是他也提出把红三军团的部队加入到红一方面军里面去,红一方面军成立后由毛主席和朱德同志统一指挥,并表示这是“革命需要”。

而毛主席经过考虑,最终同意了彭老总的这个提议。

不过,整编后的红一方面军虽然开始时势如破竹,但最终发现长沙的决定并不明智,决定撤退到江西,成立中央苏区。

也正是因此,红一方面军也被习惯性地称作“中央红军”。

而原本计划建立的红三方面军“班底”,此时已经成为了红一方面军的队伍。

红四、红二方面军的成立

从红一方面军的建立可以看出,这并不是按照中央的统一规划和部署执行的,而是在攻打长沙的战前准备中,根据实际战况临时作出决定,属于自发成立。

其主要组成就是朱德、毛泽东领导的红一军团,以及彭德怀主动提出一起编入的红三军团。

红一方面军的成立时间,是1930年的8月。

第二个组建的方面军,是红四方面军,成立于1931年的11月。

和红一方面军的成立情况相似,红四方面军也是在联合攻打黄安时,根据战事情况,为了指挥方便而自发成立的,总指挥为徐向前。

而在中央最早的规划中,这支部队应该是红二方面军。

随着后来的发展壮大,红四方面军的总人数最高时达到了十万人。

不管是红一方面军,还是红四方面军,因为当时的战事和敌情都很复杂,中央和地区之间的联系并不顺畅,所以这种“自发情况”也是难以避免。

在取得联系后,红四方面军方面曾提出改名为“红二方面军”,但也因为各种原因,并没有真正施行。

而随着时间的发展,为了更加便于联系和指挥,中央方面也承认了两个方面军的番号和编制。

自此,红军拥有了两个方面军。

而红二方面军的成立却是在五年以后,虽然比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的成立要晚了好几年,但红二方面军的成立,却是完全落实中央的指示。

当时的红军主力,除了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外,还有另外两个军团。

他们分别是贺龙指挥的红二军团和萧克领导下的红六军团。

而事实上,这两个军团之间,其实并没有太多联系。

首先关于指挥员,贺龙是南昌起义的将领,而萧克则是和毛主席一起参加秋收起义的干部。

而且,这两支部队在地域上也所属不同,红二军团在湘鄂一带活动,而红六军团却是以井冈山为根据地的。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党中央做出这样“拉郎配”的活动呢?

这是因为在1934年的时候,中央在长征前已经委派红六军团做为先遣部队向西进发,而这支部队在“探路”过程中,几乎是一路苦战,造成了很大损失。

最后,红六军团在艰苦卓绝的战斗后,在湘西和红二军团会师。

会师后的两个军团随即也开始了万里长征的跋涉,在1936年7月,两支部队在到达甘孜时接到命令,整编为红二方面军,并且由贺龙担任总指挥,萧克为副手。

红三方面军的又一次规划

根据相关资料,中央的计划中,还有一次建立红三方面军的打算,其组成主要包括红七军团、红八军团、红九军团以及红十军团四支部队。

但是战场的形势总是瞬息万变,红七军团和红十军团在玉山遭遇敌人,主将被俘或战死,只有少数人幸存,这一计划也就因此被暂时搁置。

而后来的红八军团和红九军团,在长征中同样损失严重,红八军团甚至因为人数太少,不得不撤销了编制。

从以上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出,红三方面军“不见了”可以说是各种原因导致的结果。

而彭老总务实求真、不计地位得失的高风亮节,也确实表现出了老一辈革命家的优秀品质,而后来他主动把红三军团并入红一方面军,更是发扬风格和审时度势的。

参考资料

《中国革命史》

《红军史》(郭德宏 阎景堂)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全史》(余伯流/等)

0 阅读: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