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要重回四平战场。
这是我们第三次将目光凝聚在四平。林彪北占公主岭,南夺开原。杜聿明清楚的明白,这个信号证明,林彪要开始打四平了。
这座沉寂了一年多的城市,将再一次燃起硝烟。
四平的守军并不多。
林彪在进行夏季攻势外围清扫作战中,陈明仁南调部队回撤的同时,四平西翼的87师马上收缩,以损失260团的代价逃回了四平。与此同时,13军54师160、161两个团也撤到了四平。
所以,林彪当时的判断,四平城内敌可战部队仅有87师和54师的四个团,以其3000团编制而言,可战主力最多12000左右,算上城内保安团,扩大估计为18000人左右。
但事实上,据后来不少国军将领及国军战史描述,当时的四平城,除了明确存在的四个主力团及保安团外,被打废了第88师立马以暂3师补充了部队。
四平城内居民也几乎全民皆兵,各级行政机关防卫力量,如路警、邮局警察全部上阵,合计兵力3.5万有余。
负责四平城四平角攻坚的邓华,曾根据侦察情报判断,城内防守力量在3万左右,请林总考虑增派一个纵队或至少两个师强化四平城攻坚力量。
但林彪没有采纳。
最后,四平攻坚力量为两个纵队外加1个师,合计7个师,约6.5万人的兵力。
如按林彪预估兵力,优势比为3.6:1。如按邓华所言,优势比为2:1。
这场四平攻坚战就这样打响了。
没有人质疑过四平攻坚战的艰难,即便是对东总司令部预估兵力持有怀疑态度的邓华,仍旧像大家一样,对这场攻坚战充满信心。
大家的预估时间,破城只需3-5天。
6月11日。
邓华纵队率先对四平飞机场展开进攻。驻防在这里的守军为88师1个连并附保安团2个营,战斗力不算太强。邓纵发起进攻后,全歼飞机场守军,夺占了飞机场。
飞机场一丢,蒋介石也终于意识到了东北战场的危险性。6月12日,蒋介石终于将53军调回东北,试图增强东北战场的机动力量。
这一天,林彪也下达了攻城作战的具体命令。
全军于14日晚上8点20分准时发起进攻。西南方向的1纵1师和2师务必于总攻开始前,拿下海丰屯和新立屯据点。
邓华纵队独1师、独2师、独3师负责四平城西北方向的进攻。
李天佑的1纵1师、2师负责西南方向的突破,两师务必同时从西南城墙突破,以达到在城内相互策应的目的,3师在正东方向佯攻。
洪学智的6纵17师在东南方向佯攻,并负责牵制东南方向的敌军向道西增援。
北面设北满独1师、独3师、独4师,东满独立师并骑1师、骑2师,负责阻击长春方面的援军。
南面2纵驻防开原、昌图地区,正面阻击沈阳方面的援军。
3纵、4纵(缺11师),驻防山城镇、草市地区,6纵(缺17师)并北满独2师驻防莲花街、叶赫站地区。
南满4纵11师驻防刚刚拿下不久的本溪,牵制沈阳地区的国军北上。
林彪的这套作战计划,攻城部队设7个师的兵力,阻援部队设17个师的兵力。
从布局来看,林彪的阻援兵力过度集中在中长铁路正面和东翼,西翼的防线显然是有问题的。
我们无法想象为何林彪的四平阻援防线存在着如此巨大的漏洞。想必一年前廖耀湘的东翼突袭还深深影响着林彪。
6月13日晚上8点20分。2师率先拿下新立屯。但1师在进攻海丰屯时候受阻,没能预期拿下。
四平外围战斗相继打响后,南京的蒋介石还是依照惯例在日记中感慨:
四平街被连日围攻,陈明仁指挥无方,殊为可虑,然尚能保持未为所陷,亦云幸矣。
他尚不知道,真正的总攻才即将开始。
6月14日晚上8点20分。东北民主联军总攻正式开始。
进入预定地点集结的四平前线部队分别从西北、西南、东南方向发起猛攻。
2师仅用了25分钟便成功轰塌西南端一小段城墙,率先打开缺口,冲入道西西南角,占领阵地。
此时的时间是14日晚上8点45分。
由于协力配合的1师尚在海丰屯攻坚,从西南方向城墙缺口突入的2师立马迎来了城内敌军的集火。
直到15日凌晨两点,1师才打开西南方向的另一缺口,总算和2师取得了连击。但是,这两个师因为突进占领阵地较小,两个师的兵力无法全面展开,猬集一团,在敌军的第一波集火下,损失的相当厉害,直接影响到了后期的作战。
而西北方面的邓华纵队进展更为缓慢,始终没能突破城墙防线。直到17日夜里,邓纵才突破城西北角。
17日,李天佑、万毅向林彪汇报战况。1师、2师目前损失较大,难以在西南角狭小空间内展开,并存在坚守缺口阵地的困难。
在18日和19日两天,林彪相继调道东东南角的6纵17师加入战斗接替1师。道东东北角的3师接替2师继续进行攻坚作战。
17日至20日,在这四天的重要关头,道西战斗收获颇多。
19日。邓纵独1师、独2师相继攻占打大红楼、陆军医院。
20日。邓纵独3师攻占了电业局。6纵17师攻占了敌核心守备区。1纵3师顺利攻占了火车站。
道西阵地沦陷,陈明仁赶紧离开了司令部,转至道东地区指挥战斗,其胞弟陈明信也在核心阵地被俘。
道西战斗清点,西北、西南两翼的1纵1师、2师和邓纵的独1师、独2师全部受到重创,林彪下令暂时撤至后方休整。
21日,即将对道东展开进攻时,道东实际作战主力有1纵3师、邓纵独3师,6纵17师,合计才3个师的兵力。
接下来,四平的战斗要在以天桥为核心的铁道战场打响。
四平天桥连接着道东和道西两块城区,虽不是唯一通道,但却因为位处城区主干道,又是一处斜坡,成为当时战斗最激烈的地方。
道东战开始。林彪又将在莲花街一带的6纵18师投入战场。
这是一场解放战争历史上的残酷巷战。英勇的东北将士们将在这片仅30平方公里的地方,争夺天桥,并对城区展开逐屋攻坚。
23日。当新一轮的进攻开始时,战士们才发现,与道西的分散建筑相比,道东战场才是真正的考验。
陈明仁命令部队以天桥为核心,分沿铁道驻防,建立起了道东阵地。我军部队对天桥发起进攻时,天桥斜坡上的敌军依高射击,因四平斜坡上放着大量粮物,有些黄豆包被流弹打爆,黄豆顺着斜坡滚下,国军惊讶的发现,从斜坡下往上冲刺,踩在黄豆上根本站不稳。
87师的一部分守桥士兵负责顶着黄豆包,只要桥下我军冲锋,立马扎开黄豆包往下撒,这个办法在天桥防守中起到了奇效。
5天的道东进攻战,在北面进攻的邓纵独3师始终无法突破铁道防线。最后仅有1纵3师、6纵17师、18师取得了重大突破,压缩敌人到东南方向天主教堂。
林彪不得已又抽调6纵16师加入独3师方向。
加入16师的北线进攻,刚突破铁道防线,随即又被打退。
道东攻坚陷入僵局。
而被林彪抽空的那条谷道防线,也仅剩下了北满独2师一个兵力。这条谷道缺口,正是一年前廖耀湘的成名之战。
这个缺口也将在几天后不断折磨着林彪,迫使他四平攻坚战中无奈失败。
敌人的救援大军出发了。
在敌人救援开始前,杜聿明仍旧是老办法,刚刚被我军占领的本溪是心腹之患,必须除掉。
所以,杜聿明救援大军的第一战发生在本溪。本溪我军只有一个师的兵力,仅拖了三天,本溪便宣告失守。
6月20日。救援总指挥郑洞国在铁岭训话,传达蒋介石电令,全军务必全力北上,猛冲猛打,务必于6月30日打进四平城。
郑洞国的救援计划特有意思。
他和杜聿明商讨救援计划时提出:中长铁路东翼皆为山地,便于隐藏。他断定林彪的打援部队一定在西丰、辽源地区集结待命。
所以,他安排了廖耀湘的新6军从东翼出兵,专门对付林彪的打援部队。只要廖耀湘能缠着林彪的打援部队,长春新1军同时南下牵制,他率领其余两支部队从中长铁路正面和西翼突破不在话下。
果然,郑洞国猜对了。
林彪的阻援战场,因为6纵16师、18师的抽调,原3个师驻防的莲花街、叶赫站防线仅剩下北满独2师,几乎是真空防线。
林彪得知廖耀湘的新6军出发后,在后方休整的1纵1师、2师立马前进至叶赫站地区,增强缺口谷道防线。
从20日起,郑洞国亲率93军、52军195师及53军北上。
从铁岭至开原,郑洞国走了6天的时间。
这是不正常的6天。城难之危,郑洞国再谨慎,也绝不会做出这么愚蠢的行为。
6月25日。当他听到廖耀湘报告:在八棵树的169师受到了猛烈攻击。
郑洞国立马下令,93军、53军务必不惜一切代价全力北进,趁此机会一举打通中长铁路。
这场救援,郑洞国甩出来的大包袱起到了奇效。
26日,卢浚泉的93军和2纵3个师全面接触,在开原地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卢浚泉的93军猛打猛冲,破开原,夺昌图,将2纵逼退到泉头地区。
而大包袱廖耀湘为实现郑洞国的救援计划,命令169师死守八棵树,掩护主力侧翼,新14师和22师在铁路东翼大胆穿插,继续调动林彪来围攻他。
仅仅一天后(即27日),刘震的2纵防线再次告急。他所负责的正面防线因西翼、东翼没有友军协防,极其被动,有点挡不住。
当天,林彪又从四平调出了调6纵16师和邓纵的独1师、独2师。
这两支部队的任务,6纵16师继续去填补被他抽成真空的缺口谷道,邓纵的两个师去填补即将被击穿的2纵防线。
27日这天,四平环郊的公主岭、昌图、郜家店(gao四声)等地全部失守,国军救援大军已经全面压向了四平。
几乎是从这一刻开始,郑洞国已经全然掌握了四平战场的主动权。
一直以来,关于四平攻坚战的后续战役,都被解读为林彪是在打援。
但从道东攻坚受阻,林彪开展的后续一切调兵行动来看,他显然是为了堵住廖耀湘,防止它再次在四平战场上演一年前的“捅腚奇迹”。
一切的行动目标,也只是因为廖耀湘的两个前进师在林彪的缺口谷道穿刺成功,两个前进师已经进占莲花街和郜家店。
而在四平东翼,敌53军没有遇到任何阻击,顺利奇袭了八面城,转身就旁敲2纵侧翼。
到了28日。2纵的阻击阵地实在顶不住,请求后撤。林彪同意其后撤,但又赋予了另一项任务:后撤的目的,不是直接撤退。
而是让开阻援防线,向后穿插再夺昌图,配合东翼部队攻击廖耀湘的后腚。
但是,此时要在国军密集的战斗群里转进到铁路东翼,已经不可能。
2纵后撤途中,53军也贴着2纵行军,开始向着廖耀湘的侧翼进发,保护廖耀湘。
2纵最后也没能实现成功转进,林彪便向各纵队下达了紧急撤退命令,所有部队除佯装进攻外,必须立马撤出四平战场。
6月30日。郑洞国大军进入四平,四平攻坚战宣告结束。
四平危机解除后,十几天前还在日记中指责陈明仁的蒋介石,立马发来了嘉奖电令:
各同志九死一生,为党为国,忠勇壮烈,激战十八昼夜,发扬黄埔革命精神,不惜牺牲到底,保卫疆土,誓共存亡。
碧血丹心,可以泣鬼神而动天地,乃邀上帝眷佑,卒能使我四平转危为安。
伴随蒋介石嘉奖电令而来的,还有作为军人最高荣誉的“青天白日勋章”。
在四平东南一隅坚守成功的陈明仁在那一刻享尽荣光,当然还有后来的落寞。
四平攻坚战,毫无疑问是一场漏洞百出的失败战役。参加四平攻坚的主攻师中,基层营、连、排建制全部残损,几乎可以用重创来形容。
战后,东总官方的战情通报,此次作战歼敌1.7万余,自身伤亡1.3万余。
但1纵1师参谋长丁甘如将军曾经接受记者采访,他说那次的四平攻坚战,我军伤亡4万人。
参与四平攻坚的主攻纵队,1纵、邓纵以及后来加入战场的6纵,各纵队将军回忆如下:
万毅将军回忆录中,1纵伤亡6808人。
李作鹏将军的回忆录中,邓华纵队伤亡3000余人。
洪学智将军的回忆录中,6纵伤亡4000余人。(另:李作鹏将军回忆录中提及,6纵伤亡5000余人)
参加这场四平攻坚战的东北老兵,事后大多不愿回忆那一幕幕的残酷画面。它是无数老兵们心中的伤痛。
如今的四平城,留下了太多英雄的痕迹。有英雄广场,有胜利广场,有烈士塔,有四平战役纪念馆。这座城市的故事,还将继续存在着,它还将在十年、二十年之后的今天被更多的人所了解。
这场没有完美解决的攻坚战,将在1948年的3月,以23个小时的破城速度,为那些倒下的英烈,重新送上一份完美的答卷。
陈明仁用了日本人的守城方法,而且国军那时还有些战斗力
杜聿明、陈明仁……都是能打仗的将军。可是,民心向背才是革命成败的关键所在。
知已知彼难,集中优势兵力围攻敌人更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