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段子,说的是世界上最薄的两本书。一本是美国历史,另一本是韩国的菜谱。四菜一汤里就有四种泡菜的韩国暂且不说,为啥建国区区两百年的老美那么喜欢挑事,整天想的就是到处拱火递刀,时不时还自己下场动武,是天生喜欢战争吗?当然不是,因为熟悉历史的都知道,美国人一般开战的都是自己有把握,起码在动手之前他们觉得有把握的战争。说好听点是谋定而后动,说难听点就是欺软怕硬了。
至于为何频频挑事,主要还是出于维护其全球霸主地位的考虑。这里面就涉及到一个重要的词,叫修昔底德陷阱。这是一个古希腊思想家提出的概念,大概意思是新兴大国在崛起过程中势必挑战守成大国,而传统霸主自然不会坐视这种挑战。其结果就是,新兴大国和传统大国之间必然爆发冲突。很多人认为从大航海时代开始全球霸主几经易手,实际上从有人类开始,全球范围内真正称得上霸主的只有英国和美国两家。
英国自然不必多说,日不落帝国的名号可不是吹出来的,那是无数海外殖民掠夺的成果,巅峰时期大英帝国的版图控制范围达到了惊人的三千多万平方公里,日不落可不是个虚指。如今的美国也不遑多让,一方面是手持美元大棒在全球范围内割了一波又一波韭菜,另一方面,遍布全球的军事基地也是美国意志的重要保证,起码到现在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和他争夺霸主地位。
那么修昔底德陷阱是不是真理呢?这其实就是个自我实现的过程,当相信的人足够多的时候冲突也就不可避免了。不过就目前来看,英国和美国这两家全球霸主对于后来者的打击都是非常酷烈的。以英国为例,当年英国为了建立和巩固自己的霸主地位,和荷兰、法国、沙俄、西班牙等周边国家打了个遍,常用套路就是拉着一波打一波。所以虽然英国号称光荣独立,其实大家都知道,孤悬海外的英国既不光荣也不独立,单纯的就是看谁冒头就想修理谁。
那么问题来了,为啥美国崛起过程中看起来那么顺利,似乎并没有和传统霸主英国发生战争或者激烈的冲突呢。实际上,并非没有战争,而是战争没有直接发生在两大霸主之间。19世纪末美国已经在经济上实现反超成为第一经济强国,但这个时候距离全球霸主还有很大差距,守门员的英国也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但是没多久,一战爆发。美国开始了行动,在战后会议上提出了14条建议,实际上就是试图建立以美国主导的新秩序。这时候英国又一次发挥了合纵连横的传统技能,拉着世仇的法国联手否决了美国的提议。
这是美国建立霸权的第一次明确尝试,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是好歹迈出了第一步。事实证明,美国多少是有点国运在身上的,因为一战实际上埋下了二战的种子,二战直接把欧洲打了个稀巴烂,这时候英国再也没有力量遏制美国的发展,不情不愿下将霸权拱手让人。成功晋级全球霸主的老美又开始新一轮的防守战,只要有其他国家试图挑战霸主地位必将受到强力打击。
第二个问题:美国打击老二的套路集锦那么有多少试图挑战美国的国家受到过精确狙击呢?综合来看,一共有两个国家以及一个经济体。不过有意思的是,事后来看,当年那些试图挑战美国的国家和地区或多或少都是由美国扶植起来或者在发展过程中受到美国巨大辐射影响的。比如说和美国开展长达半个世纪争霸的苏联,其二战前工业化过程中处处都是美国的身影。
以至于美苏争霸后期,美国政客放言,如果不是我们,苏联今天还在种地。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呢?原来,上世纪三十年代,美国爆发了巨大的经济萧条,为了缓解国内的经济困境,资本家在利益的驱使下加大了对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产业转移和经济投资。在事实层面上帮助苏联迅速完成了工业化,也间接使得苏联在二战中具备强大的重工业能力,成功抵挡住了二战时期德国的猛烈进攻。
不管怎么说,二战之后,苏联成为了全方位可以和美国竞争的强大存在,更是在此后的几十年和美国并称世界两极。那么面对苏联的挑战,美国的策略是什么呢?主要是两条,第一招是军备竞赛。其实美国很早就发现了,苏联虽然在军事和重工业领域可以和自己抗衡,但是经济领域实在不敢恭维。以当时的电子技术发展为例,美国走的是市场筛选迭代的方式。
政府所做的就是在公司发展早期进行技术转移,后期公司通过市场化运作就可以持续获益。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政府开支小了很多,只需要少量资金就可以撬动庞大的社会资本参与政府想要发展的产业。而且公司发展最大的好处就是紧跟市场需要,更新迭代的速度肯定比闭门造车效率来的高的多。
相对应的就是苏联的路数,搞计划经济,政府拨款,专门机构负责研发生产。这种模式在技术相对简单以及有明确目标的技术追赶阶段是可行的。但是随着技术越来越复杂,政府根本不可能持续提供天量资金支持。而且这种模式有明显的滞后性,不利于保持技术的先进性。因此,针对苏联的这一特点引诱苏联同自己进行军备竞赛和太空竞赛。
对于当时的苏联来说,也是偶像包袱太重,一心想要证明社会主义制度相较于资本主义社会的优越性,因此在重大项目上非要和老美决出个高低。前面我们也说到了,美国的产业模式相较于苏联自生性要好太多了,通过市场大规模销售,就能覆盖掉技术研发成本,这对苏联来说是不可能实现的。而且本来苏联的经济总量就没法跟美国比,如此消耗之下更加难以为继。然后美国就开始了第二招,这一招也是杀招,舆论渗透。
当时苏联由于搞竞赛导致民生方面越来越差,美国于是发起了对苏联民众的舆论渗透,大肆宣扬美国社会的光鲜面。实事求是的说,两者虽然都是超级大国,但是由于苏联畸形发展,民众在物质生活水平上确实没法跟美国比。你敢想苏联这种全球霸主,其国内还能出现物资供应紧张排队买面包的场景吗。这玩意儿不是小胡子上台之前德国的戏码吗?所以苏联最后的解体也就不那么让人意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