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7月31日,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西北野战兵团正式改称西北野战军,彭老总任司令员兼政委。
从整个解放战争进程来看,四大野战军中最晚成立的反倒是西北野战军。
以往我们谈到西北野战军,总是会不自觉的想到他们艰苦的作战条件,陕甘宁边区地处西北最贫瘠的地方,那里干旱少雨,土地沟壑纵横,实在是不利于耕种。
也因为条件艰苦,陕甘宁根据地其实养活不起太多兵力,这也是西北野战军始终兵力不是很多的原因,而且整个大西北的解放,后来也是依托了华北军区两个兵团。
远不如同一时期的华东野战军,东北明珠联军以及晋冀鲁豫野战军(后来的中野)和华北的部队。
有关这些情况,其实在过去的文章中已经介绍过不少。
西北野战军的成立,其实就有别于各大野战军,无论是从作战指挥人员安排、再到任务分配,在各大野战军中,都是非常特殊的存在。
这里要逐一分析。
一之前我们聊华野的时候,就提到过我军在解放战争时期的“三级指挥系统”,即按照党政军一元化指挥原则:
中央局或者中央分局——军区——野战军
野战军的成立,本身是为了适应大规模兵团作战的需求才成立的,不仅肩负保卫根据地的重任,还肩负执行中央战略意图,在这一点上,各中央局、各大军区其实都很好的遵循了中央的只是,只有聂帅的晋察冀军区,因情况比较特殊,稍稍出了些变故(之前也已经说过多次)。
根据1947年12月3日,军委致电东北局指出:
“(野战军和军区)两者隶属关系,一般的是野战军与军区均直受军委指挥,但在行政上则野战军属于军区。”军区不仅承担野战军兵源、粮饷、卫勤等,军区也承担根据地本身防务,对兵团、军级野战部队次要方向的作战指挥。”
不过,西北野战军的情况则与其他各大军区完全不同。
1942年,为了保卫陕甘宁根据地,抗击国民党顽固派的入侵,中央决定以八路军留守兵团部队与晋西北军区部队合并,成立陕甘宁晋绥联防军。
当时,为了不给国民党军以口实(基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外仍然保留八路军留守兵团的称呼,但实际上八路军留守兵团部与联防军司令部已经合并,联防军直辖第120师兼晋绥军区(晋西北军区改称)以及留守兵团各部队。
其实不难看出,这里的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实质上具备军区的职能。
抗战胜利前夕,中央基于大反攻的需求,命令晋绥军区成立晋绥野战军,贺龙兼任晋绥野战军司令员,后来野战军司令部取消(包括后来成立的晋北野战军),改为晋绥军区直辖三个纵队。
当然,值得一提的是,在1945年8月这个时间点上,晋绥军区已经从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的建制中调出,直属中央军委领导。
时间来到了1946年10月10日。
当时全面内战已经爆发,考虑到国民党军随时会进攻延安,中央下令调晋绥军区一纵到陕甘宁根据地,充实根据地的实力。
至1947年2月,胡宗南进攻延安之前,中央下令将陕甘宁晋绥联防军部队与晋绥军区一纵部队合并成立陕甘宁野战集团军。当时陕甘宁野战集团军下辖一纵、新编第4旅、教导旅、警备第1、第3旅等部队,总计6个旅2.8万人。
当时,这个陕甘宁野战集团军在中央指挥下,多次参加对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
1947年3月初,陕甘宁野战集团军还以一部分兵力西出陇东,以迟滞国民党军的调动,为党中央以及机关撤离延安争取时间。
陕甘宁野战集团军成立后,陕甘宁晋绥联防军仍然存在,虽然名义上是支部队,但实际上肩负的是军区的职能。
随着后来延安陷落,陕甘宁根据地绝大部分沦于敌手,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实际上已经无力负担部队的后勤职能。
1947年7月,在成立西北野战军的同时,党中央决定,将晋绥军区重新划给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贺龙出任联防军司令员,原代司令员王世泰已经出任了西北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
(注:1948年3月17日,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合并为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1949年2月改称西北军区)。
二1947年3月14日,胡宗南指挥34个旅25万余人,向陕甘宁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为了胜利夺取延安,胡宗南亲自指挥部15个旅14万余人从南线直攻延安。
应该说当时延安的情况是万分危急。
当时延安面临两个困境:
一、根据地的兵力太少,陕甘宁野战集团军总计兵力也就只有2.6万人,胡宗南大军的兵力可以说是数倍于我军,以我军当时在根据地的兵力,只能做到短暂牵制敌军;
二、前线部队物资补给奇缺,特别是武器弹药,部队战士平均每个人只有50发子弹,重武器几乎没有,唯一称得上重火力的只有迫击炮,但也只有几发炮弹,最多不超过20发。
党中央毛主席对于形势的分析从一开始就很明确,如果敌人大举进攻,延安是根本守不住的,是以从1946年年底开始,根据地的机关以及部分后方人员就开始陆续向华北转移。
可时间上还是太局促。
必须要有一个人牵头,负责指挥陕甘宁野战集团军在内的所有兵力,尽可能的周旋,才有可能为党中央机关撤离争取时间。
在这个关键时候,彭老总主动站出来:
“这些部队能不能交给我统一指挥一下。”
这里要插一句,其实如果要选一个适合的人来指挥在延安所有的部队,贺老总比彭老总更合适。
当时在陕北的部队中,一纵、二纵(主要王震的359旅部队,3月17日由晋入陕,肩负保卫党中央的职责)都是原来晋绥军区的部队,这两个纵队是当时延安战斗力比较强的部队。
可那会儿贺老总不在陕北,而是在晋绥军区。
毫不夸张的说,彭老总当时是临危受命。
以至于连毛主席都很感慨,站起来拉住彭老总的手说:
“你总是在关键时候站出来,替中央分担啊。”
随后毛主席为了捋顺指挥关系,将包括陕甘宁野战集团军(被取消番号)在内的部队,统一番号为西北野战兵团,彭老总任司令员兼政委,负责全权指挥在陕甘宁边区所有的部队,张宗逊改任副司令员。
要知道在当时,彭老总已经是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却甘于沉下去到一线野战军部队,特别还是在敌众我寡的危难之际,无疑是要具备相当的勇气的。
三当时西北野战兵团物资后勤补给很困难,困难到什么地步的,部队从延安转出来的时候,许多战士身上还都穿着棉衣。
要知道当时已经是47年3月份,战士们穿着棉衣已经很热。
1947年4月,西北野战兵团打完羊马河战役后,转移至瓦窑堡一带休整,当时国民党军统帅部认为我军主力已经撤往绥德地区,因此派出大军追击。
应该说在当时情况下,我军如果不动的话,敌人也根本找不到在哪儿。
可我军却非动不可,不是因为别的原因,而是因为后勤问题,部队在瓦窑堡休整时期,吃得穿得都存在问题,如果不想办法打一仗,后果不堪设想。
彭老总决心趁着敌人主力北移之际,南下进攻敌人守备松懈的蟠龙,蟠龙当时是国民党军物资补给中心所在。
蟠龙战役中,我军歼敌6700余人,生俘敌旅长李昆岗,可这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我我军在战后缴获了敌人大批的物资补给,这其中还有军衣四万多套。
据说此战一结束,就有战士兴奋的脱下了身上的棉衣,换了一身干净凉爽的单衣。
胡宗南虽然气急败坏,却也无可奈何。
从中央战略上考虑,彭老总指挥的西北野战军,本身肩负的任务也不是解放大西北,而是牵制住胡宗南集团,不让他抽调兵力支援其他各战区,而从后来解放战争发展来看,彭老总的这个任务无疑完成的很成功。
胡宗南虽然坐拥数十万大军,却始终被彭老总率领的西北野战军牵制,无奈的他晚年也只能喟然长叹:
“我有两个克星,如果周恩来是我的政治克星,那么彭德怀则可以说是我胡宗南的军事克星。”
其实这里也还要提一提贺老总的贡献。
西北野战军以及党中央毛主席转战陕北,其实也要依靠贺老总领导的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的支持,而且主要是来自于原来的晋绥军区,不仅如此,贺老总还把一手带出来的三个纵队,全部都划归西北野战军战斗序列。
与其他各大解放区的情况不同,西北军区与西北野战军的发展完全是属于两条平行的关系,因为彭老总当时是以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的身份下沉担任野战军指挥员的,无形中也拔高了西北野战军干部组成。
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西北野战军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意思的是,部队战士组成中,来源于陕北军民的比例却很小,来自华北、山东的比例却很大,这也是源于各大解放区对西北野战军的支持。
仗打到最后,随着西野接收的俘虏兵逐渐增多,以至于部队还出现了四川籍的士兵占大多数的情况。
1949年2月,西北野战军正式改称第一野战军,6月,中央决定调整西北局领导,彭老总出任了西北局第一书记,贺老总任第二书记。10月30日,根据中央军委决定,第一野战军与西北军区合并,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暨西北军区,彭老总仍然任司令员。
一直到此时,西北局、西北军区、西北野战军的关系才彻底捋顺了。
同年12月,贺老总率领十八兵团(当时已经划归一野)南下,与第二野战军配合发起西南战役,西南各省解放后,贺老总出任了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区司令员、西南局第三书记。
至1950年4月,第一野战军以及兵团番号取消,部队归西北军区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