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表虎臣中最有战略眼光,也最具传奇色彩:三国最强古惑仔甘宁

群众魏蜀吴史 2024-12-06 22:56:39

我是三国路人甲,专注三国史。跟着我,一起聊三国

汉献帝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率军攻濡须口。孙权率军迎击,以甘宁为前部督。甘宁选精锐百余人,每人饮酒一碗,二更时裹甲衔枚,潜至曹军营下,拔掉鹿角,冲进营中,连斩敌数十级。曹军一时惊骇鼓噪,举火如星,甘宁却趁乱退回。孙权大喜,称赞道:“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相敌也!”

电视剧《三国演义》甘宁剧照

一、巴郡游侠

甘宁,字兴霸,巴郡临江(今重庆忠县)人,江表十二虎臣排行第八。

甘宁的先祖,是战国时秦将、左丞相甘茂。甘茂的孙子更有名,就是十二岁被拜为秦上卿(相当于丞相)的天才少年甘罗。后甘氏一支迁居南阳(治宛县,即今河南南阳),再迁巴郡(治江州,即今重庆),甘宁即是这一支的后裔。

甘宁少时有气力,好游侠。

两汉游侠文化,是一个很特别的存在。它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个让统治者感到头痛的社会问题。游侠品类复杂,高尚者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一诺千金,存亡轻生;恶劣者呼朋引类,招摇过市,武断乡曲,称霸一方。两汉游侠,直接影响了后世的武侠文化,成为中国人内心深处的一个独特符号。

我们以今天法治社会来说,游侠就是游离于“白道”这一正常社会秩序外的“黑道”。或者说,甘宁,就是那个时代的古惑仔,而且是最强那一个。

史载,甘宁年轻时纠集一大帮浪荡少年,自任带头大哥。他们聚众成伙,携弩带箭,头插羽毛,腰别铃铛,老百姓远远看到头上长白毛,或者听到铃儿响叮当,就知道是甘刀客来了。甘宁这帮人,在巴郡不但轻侠杀人,藏舍亡命,而且奢侈成性,陆行则车马成列,水行则轻舟相连,一帮小弟都穿绸裹缎,煊赫乡里。如果他们在船上行止,就以锦绣围船,让人不知所为。走时,掂起片刀,“滋啦啦”划个粉碎,扔于江中,以示豪奢。

游戏中的甘宁很好地还原了史书中“负毦带铃”的形象

请记住,这是在法律明文规定即使富甲一方的豪商巨贾,也不准穿锦绣、绸缎、纱布、细麻、皮毛衣服,不准携兵器、乘车马的汉代。

但甘宁就是这么“拧”,他不但全部犯禁,而且明目张胆,招摇过市。

而且,甘宁的轻侠杀人、招摇犯禁,不仅在黑道吃得开,在官府同样横行无忌。甘宁所在的巴郡,老百姓和地方官员,如果对他们高接远送,他就与你称兄道弟,两肋插刀;如果礼节不到,他就放任手下杀人越货,插你两刀,即使长官大吏也不放在眼里。

这就是甘宁的年轻岁月。他在乡里横行霸道,前后共二十多年。

有一天,甘宁忽然良心发现。他说,我要放下屠刀,创一番青史留名的伟业。于是,他找来诸子之书、百家典籍,开始研读,并投入州郡门下,做了一名计掾。

计掾又称计吏,是州郡中掌管户口、钱谷、盗贼簿籍,并负责年终考核上报的官吏。后来,他慢慢做到了蜀郡(治成都,即今四川成都)丞,就是俸六百石的郡守的佐官。

蜀郡郡治成都,同时也是益州州治所在地。换言之,甘宁这时,也算是省会所在地的地级市副市长了。而且,他这个副市长还不是太平时期,而是汉末军阀割据时期的副市长,那权力就更不一般了。

那么这时割据益州的是哪位大佬呢?

二、由蜀入吴

益州这时的主人是刘焉、刘璋父子。

益州此时主人是刘璋父子

汉室宗亲刘焉也算汉末时分的一世枭雄,他在汉灵帝中平五年(188年),提议废史立牧,就是废除州刺史部,设立州牧。州刺史是朝廷派出监核诸郡的监察官,州牧则掌一州军政大权,州牧后尾大不掉,终成地方割据势力,故废史立牧历来被认为是加速大汉灭亡的主因之一。

当时的大汉帝国,西北羌乱不息,北方匈奴屠各部蠢蠢欲动,各地黄巾蜂起。刘焉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提议由清明重臣各自司牧一方,以镇守天下。而他还有一层没有明说的意思是,他想到益州这个天府之国做他的土皇帝。

刘焉入益州后,平马相、赵祗之乱,然后派张鲁北上取汉中,阻断与朝廷的联系,正式成了蜀中王(参见)。但献帝兴平元年(194年),刘焉病亡后,继掌益州的其子刘璋守不住基业,先是张鲁不服管理,接着就是甘宁的叛逃(参见)。

甘宁的背反,是受了荆州别驾刘阖的策动。同甘宁一起叛离益州的,还有刘璋部将沈弥、娄发。刘璋派征东中郎将赵韪进攻甘宁等,甘宁不敌,就带奴仆等八百人,东下进入荆州,依附刘表,就此驻于南阳。

但刘表位列“八俊”,是个处事犹疑的文化人,对甘宁并不重用。甘宁觉得刘表终将一事无成,而且覆亡后还将受祸,于是就想再东进投正在招延俊才的孙权。

甘宁到了夏口(今湖北武汉),江夏(治西陵,即今湖北武汉)太守黄祖却阻兵于此,于是他又依附在黄祖门下。

甘宁入荆州先依刘表,再托黄祖,却都不受重用

黄祖名义上虽然是荆州牧刘表辖下,其实他有相当大的自主权,所以史书上说甘宁“往依刘表……转托黄祖”,将二人并列对待。而且,黄祖和江东孙氏有极大的仇怨:孙权之父孙坚在献帝初平三年(192年)攻刘表时被黄祖率军射杀,他还数度与小霸王孙策决战,互有胜负。

建安八年(203年),孙权又率军攻江夏,黄祖战败。甘宁断后,射杀孙权手下破贼校尉凌操。孙权的表兄兼岳父、平虏将军徐琨也在此次战役中中流矢而亡(参见)。

甘宁立下大功,黄祖却不予重用。黄祖帐下都督苏飞曾数度向黄祖举荐甘宁,但黄祖非但不用甘宁,还招诱他的属下,甘宁就又萌发了弃之而去的念头,只是苦于没有一条万全之策,一时无计可施,愁闷异常。

苏飞明白甘宁的意愿,就置酒招待他,酒酣耳热之际说:“我向府君多次举荐你,可是府君不用。想岁月流失,人生几何,你应长远打算,早图大计啊。”甘宁过了许久说:“我也有这个意思,只是找不到机会。”苏飞又说:“我告诉府君任你为邾县(今湖北黄冈)长,然后你就可以临机而动了。”甘宁听了很是高兴。

于是苏飞就把此意见告诉了黄祖,甘宁便到了邾县。他在这里召回被黄祖诱走的属下,又聚集了愿意相从的数百人,然后带着这群人投靠了江东。

甘宁、苏飞之交,仍然有浓重的江湖气息。如果参考一下张辽知道策马刺颜良后的关羽要走,却仍以兄弟之情难掩君臣之义,将此事告诉曹操,这个对比就更明显。

甘宁投靠后,中护军周瑜和平北都尉吕蒙都认为甘宁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共同向孙权举荐。孙权就对甘宁加倍重视,把他当于先朝老臣同等对待。

甘宁投江东,受到周瑜、吕蒙共同荐举

从此,甘铃铛翩然高翔,终成一代名将。

三、袭取江夏

受到优待的甘宁,转头向孙权献计:“今汉室衰微,曹操骄横,终将篡国。南荆地区,山势形便,河道纵横,正是江东西部屏藩。宁观刘表,思虑未详,其子又不堪大用,难以承其基业。至尊应早为规划,不可落在曹操后面。欲图荆州,应先取黄祖。今黄祖年迈,昏聩已甚,钱粮不足,手下相欺,只求私利,盘剥吏士。吏士心有怨恨,故战具破旧而不加修缮,粮田荒废而不加整治,军备松弛而不加训练。至尊若今往战,必可一举破敌。一旦黄祖攻破,即可击鼓西进,据有荆楚。大势继定,则可再西图巴蜀矣。”

甘宁此议,我们不妨称之为江夏策。江夏策与诸葛亮隆中对中对刘表不能长守荆州的分析如出一辙,其先据江夏、再取荆州、继而图蜀的策略又与鲁肃榻上策不谋而合(参见),甘宁因此可称得上是江表十二虎臣中最具战略眼光的一位。

孙权听了很是高兴,但这时老杠头、长史张昭又发话了:“江东目前尚自危急,若军队西征,恐将致乱。”

甘宁却一点也不给这位江东文臣之首面子:“国家以萧何之任交于足下,足下却总担心出乱,以此将何以追慕古人?”一句话把五十二岁的张昭噎得张口结舌——可知甘宁虽然读书,依然是为人粗豪。

孙权急忙端起酒来打圆场:“兴霸啊,我今年就要西讨,就如同此酒,大事尽付于你了。你可要勉力谋划,定要一举破黄祖。那么你将立有大功,何必计较张长史的话呢?”

甘宁入吴,先开怼得张昭

此后,孙权在建安十二年(207年)、十三年(208年)两次征江夏,终擒斩黄祖,尽得其士卒,并得江夏大半。战后孙权分兵给甘宁,让其屯于战斗之地。

当初孙权攻黄祖时,曾做了两个匣子,说要分装黄祖和苏飞的人头。黄祖失败后,苏飞向甘宁求救,甘宁说:“即使你不说,我岂能忘了你的恩情?”当时孙权为诸将置酒庆贺, 甘宁下席叩头,血泪横道:“甘宁从前曾受苏飞之恩,若非其人,宁早已葬身沟壑,岂能效命将军?今宁特向将军请求,免苏飞一死。”孙权也很受感动,说:“若我放了苏飞,他逃跑了怎么办?”甘宁道:“苏飞免受屠戮,将军于其有再生之恩,就是赶他也不会走,他怎会逃跑呢?如果苏飞逃走,甘宁情愿将首级置此匣中。”

孙权于是赦了苏飞的罪,而苏飞也投入孙权麾下,只是其后失于记载。

四、百骑劫营

建安十三年(208年),废三公自领汉丞相的曹操挥师南下,刘表病死,继位的刘琮举州而降。曹操又击溃寄寓在此的刘备,然后耀兵江东,想要一举平定天下。接着就发生了孙刘联盟破曹操的赤壁之战(参见),甘宁随军。

第二年,甘宁又随周瑜攻南郡(治江陵,即今湖北江陵)曹仁,但未能攻克。甘宁就献计先西取夷陵(今湖北宜昌),周瑜同意,甘宁便日夜兼程,果然一举破敌,据守城中。

甘宁曾攻南郡曹仁

曹仁立刻派兵五六千围攻夷陵。当时甘宁手下只有数百兵,加上新得兵士,也仅有千人。曹军当时在城外设高台,向城中连续几天放箭,一时箭如雨下,江东士兵都胆战心惊。只有甘宁谈笑自若,派人向周瑜求救。周瑜用吕蒙之计,留下凌统守营,自带大军解了夷陵之围(参见)。后经一年激战,曹仁退走,孙权遂得南郡。

赤壁战后,周瑜、甘宁曾劝孙权西取巴蜀,孙权征求刘备意见,刘备假意劝阻,反而西进蜀中,从此与孙权产生芥蒂。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称率军四十万,发动第一次濡须(在今安徽含山)之战。孙权率军七万迎击,以甘宁领三千人为前部督,受命出击敌前营。

当时孙权特赐米酒、菜肴,甘宁精选手下百余人先一顿饱食。然后他以银碗盛酒,自饮两碗,再递酒手下都督。都督却跪伏在地,不肯接酒。

甘宁又玩起了江湖上那套,他抽出雪亮的钢刀,放在膝上,训斥道:“你受至尊之恩,与甘宁比起来如何?甘宁尚且不畏死,为什么就你惜命?”都督见甘宁神色严厉,即起拜持酒,与众人各饮一银碗。

当夜二更,这百人敢死队裹甲衔枚,潜至曹军营下,拔掉鹿角,冲进营中,连斩敌数十级。曹军一时惊骇鼓噪,举火如星,甘宁却趁乱退回。到了孙权大营,他们鸣鼓击乐,高呼“万岁”。孙权大喜道:“我就是要看看你的胆量,这可把老头子(指曹操,曹操比孙权大二十七岁)吓一跳吧!”他当下即赐甘宁细绢一千匹、战刀百口,并称赞道:“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相敌也!”

连环画中的百骑劫曹营

两军相持月余,曹操见孙权器械军容整肃,于是留下一句“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刘景升(刘表)子如猪狗尔”,引军退去。

战后甘宁更受到敬重,孙权又给他增兵二千。

五、对峙关羽

建安十九年(214年),称魏公后的曹操以朱光为庐江(治舒县,即今安徽庐江)太守,朱光屯兵皖县(今安徽潜山),广开稻田,并派人招诱鄱阳(今江西鄱阳)一带贼帅作为内应。孙权依吕蒙之议,亲征皖县。战中,吕蒙荐甘宁为升城督,甘宁手持链索,身先士卒,攀缘上城,终攻下皖县,俘获朱光,获男女数万口。

战后孙权论功,以吕蒙为最,甘宁次之,甘宁因此被拜为折冲将军。

同年,入益州的刘备攻下成都(今四川成都),孙权要求刘备归还之前所“借”荆州,刘备却又说“待我得了凉州,再还你荆州(参见)”。孙权大怒,令吕蒙袭取长沙(治临湘,即今湖南长沙)、零陵(治泉陵,即今湖南永州)、桂阳(治郴县,即今湖南郴州)三郡。刘备也率军回到公安(今湖北公安),并令关羽前往争战。

孙权又派鲁肃前驻益阳(今湖南益阳),双方一时剑拔弩张(参见)。时甘宁也随鲁肃在益阳。

当时关羽号称有军三万,他自选精兵五千,以物堵住上流浅滩,说要夜里渡河。鲁肃与众将商议,当时甘宁仅有兵三百,但他却胆气豪迈道:“请再给我添兵五百,我前去对付他。我保证关羽听到我的咳嗽之声,就不敢渡河,他敢过来我就能擒获他。”

于是鲁肃选精兵一千给甘宁,甘宁便连夜前往。关羽听闻甘宁前来,于是驻兵不前,此处于是名关羽濑(濑,水流浅滩)。

甘宁曾于益阳对峙关羽

后由于曹操攻汉中(治南郑,即今陕西汉中),刘备害怕双线作战,于是与孙权约定湘水划界,江夏、长沙、桂阳归孙权,南郡、零陵、武陵(治临沅,即今湖南常德)归刘备。

孙权嘉奖甘宁之功,拜其为西陵(从江夏郡析置,治夷陵)太守,领阳新、下雉(均在今湖北阳新)两县。

六、生平疑云

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趁曹操出征汉中张鲁,率十万大军发动第二次合肥之战,甘宁随行。

此战,合肥守将张辽以八百军突入孙军,江东士兵猝不及防,五校督陈武战死,宋谦、徐盛军溃散,孙权败走。双方相持十余日,加之军中疫起,孙权不得不退军。

当时大军已撤,只有孙权亲领的千余车下虎士和吕蒙、蒋钦、凌统、甘宁殿后。至逍遥津(在今安徽合肥)北,张辽望见敌情,再次率军突袭。孙军一时混乱,鼓手因为惊恐甚至忘了击鼓。甘宁厉声喝问战鼓为何不响,壮气毅然。凌统率三百近卫拼死决战,甘宁引弓射敌,吕蒙、蒋钦死战,孙权才逃过津桥。此战,凌统所部三百亲兵无一生还。

战后孙权对甘宁更为嘉赏。只是此后,史书再无甘宁具体记载,只留下“宁卒,权痛惜之”几字。

主要记载甘宁事迹的《三国志·甘宁传》,有几处语焉不详甚至谬误,这也造成后世对甘宁事迹的解读出现分歧。

《三国志·甘宁传》多处语焉不详

比如,《甘宁传》记载他投孙权后的事迹顺序是:取江夏—战赤壁—攻南郡—拒关羽—下皖县—劫曹营—战合肥。但从《孙权传》《鲁肃传》《吕蒙传》等传看,征皖县和拒关羽虽然都在建安十九年(214年),但征皖县明显在前、拒关羽在后。

还有,甘宁百骑劫曹营,《三国志》只记载了“曹公出濡须,宁为前部督,受敕出斫敌前营”,并未说明是在第一次濡须之战(213年)还是第二次濡须之战(216年)中发生。由于第二次合肥之战发生在215年,恰好在二者之间,加之《三国演义》将百骑劫曹营放在威镇逍遥津之后,就造成了此事件发生在216年的假象。但是,参考《三国志·孙权传》“相拒月余,曹公乃退”,《江表传》“曹公出濡须,号步骑四十万,临江饮马,权率众七万应之……停驻月余,北军便退”,《资治通鉴》“(建安十八年)春,正月,曹操进军濡须口,号步骑四十万……权率众七万御之,相守月余”等记载,可印证这一事件发生在第一次濡须之战中,即建安十八年(213年)。

关于甘宁的去世年份,历来也有争议。明确记载甘宁去世年份的是唐·许嵩所著六朝编年体史书《建康实录》:“(建安二十年)冬,折冲将军、升城督甘宁卒”,也就是215年冬天。但《三国志·孙皎传》里有孙皎和甘宁有矛盾的记载,孙权去信批评孙皎,说“自吾与北方为敌,中间十年”等语。一般认为“与北方为敌”就是赤壁之战(208年),所以有甘宁在218年仍活着的说法。但也有说“与北方为敌”,是200年孙策想趁官渡之战之机,袭取许都抄曹操后路的……

总之,甘宁是江表十二虎臣中最具传奇色彩的一位。他虽粗猛好杀,但为人爽朗有计,而且轻才敬士,善待兵卒,所以手下都乐于为之效命。

凌统曾因甘宁射杀他的父亲凌操,对甘宁常不怀好意,甘宁也时时防备,尽量不与他见面,孙权也令凌统不得与甘宁为仇。有一次,凌操和甘宁都在吕蒙府上喝酒,凌统就借机想玩一把鸿门宴,亏得被吕蒙架开。孙权知道后,遂将甘宁徙屯半州(今江西九江),与凌统隔开。

甘宁与凌统有杀父之仇

但甘宁为将后,身上的江湖气依然不改。他厨下曾有个仆人犯错,跑到吕蒙处,吕蒙就把他藏起。后来甘宁带礼物来拜见吕母(可知二人关系匪浅),将要入内堂时,吕蒙想着有老娘的面子在,就把此人还给了甘宁。甘宁也答应不杀他,但他回来就把那人绑在树上用箭射死。吕蒙大怒,就要集合士兵去收拾甘宁,亏得吕母出来说情,吕蒙才放过他。甘宁又去拜见吕母,然后和吕蒙欢宴如初。

甘宁嗜杀,有时甚至违背孙权的命令,孙权十分震怒,亏得甘宁好基友吕蒙多次为他求情,他才免祸。

甘宁之子甘瑰,后因犯罪被发配会稽(治山阴,即今浙江绍兴),不久病死。甘宁另有一子甘述,仕吴为尚书。甘述之子甘昌,为吴太子太傅。甘昌之子甘卓,在东晋为荆州牧、镇南大将军,曾讨伐叛乱的王敦,但晚年因多疑被襄阳太守周虑袭杀。王敦之乱平定后,甘卓获追赠骠骑将军,谥曰敬侯。

我是三国路人甲,一个铁杆三国迷。跟着我,一天学一点三国知识

相关文章

1 阅读: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