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应上将,1985年做了一件让全军敬佩的事,导致军衔停留在少将

咪西米西 2023-07-30 18:32:33

1984年11月1日,邓小平说了一番让众人惊讶的话:军队要大量裁员。这是个得罪人的事情哪,我来得罪吧,不要把矛盾交给新人。

说完这番话后,新中国便进行了大规模的裁军行动,原来的11个大军区最终合并成7个,有百万军人都离开了原来的岗位。

这在现代人看来是一个无比高远的策略,可是对于当时的部队而言,这无疑是一个残酷的决定。因为打了一辈子仗,突然自己的军区没了,老部下面也要走了。

军人最重感情,也是最见不得这一幕情形的。

当时不少人肯定是有情绪的,甚至有人心灰意冷,但有一个人的做法却出人意料。这个人便是谢振华,是昆明军区的政治委员。

说起来,昆明军区的确很“意外”,在1985年5月会议前,传出的消息是:要撤销成都军区,组成新的昆明军区。

对此大家都表示理解,因为昆明军区正处于作战状态。可谁都没有想到,在6月6日开完扩大会议后,成都军区被保留,而昆明军区被迫与成都军区合并。

这对于昆明军区的各位将领而言,无异于是晴天霹雳,很多将士都心情低落,尤其是担任昆明军区的主政长官政委谢振华。

对于谢振华而言,这算得上是他生涯中第二次打击。但是他很快调整过来心态,没有任何怨言,对前来通知他的军委秘书长杨尚昆表示接受。

其实中央也是非常念旧的,因为谢振华的遭遇与其他人不一般,所以决定调他去北京,让他担任军事科学院政委。

这个职务可不简单,当年粟裕曾就任此职,并不是一个很差的去处。

而且,当时的时间点特别微妙,再有一两年内将会恢复军衔制,只要留任大军区正职岗位的开国将军,一般都会授予上将军衔。但如果离任的话,将一律不再授予军衔。

对于中央的这一安排,原本情绪低落的谢振华却只是笑了笑,最终他没有去军事科学院,而是留在昆明军区,安排好昆明军区的人员裁撤问题。

接替谢振华去军事科学院政治委员的王诚汉,后来被授予上将军衔,而谢振华本人却只是以开国时期的少将军衔终老。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谢振华要做出这样的选择呢?还有前文提到的,他受到过两次打击,第一次又是怎么回事?

谢振华的人生远没有开国元帅没那么精彩,但他的人生也着实比较特殊。

1916年,谢振华出生于江西崇义的一个贫农家庭。早些年他的父亲参加中国共产党,之后又带着13岁的谢振华参加农民暴动。但可惜,反动势力反攻,谢振华的父亲被残忍杀害。

带着无尽的悲愤之情和对百姓的同情,谢振华投身于红军游击队,1931年加入了光荣的红三军团。

谈起红三军团,那绝对是我党的荣誉部队,且不说他的负责人彭德怀为十大元帅,就说其中还出了5位职务比彭德怀还高的大人物,例如刘少奇和叶剑英等大人物。

因此,谢振华加入红三军团,算是一次镀金,虽然这个镀金往往伴随死亡和铁血磨练。可是历史似乎开了个玩笑,谢振华在红三军团表现出了卓越的能力,却并没有获得所谓的“镀金”。

1934年,谢振华从红军大学毕业回到红三军团,立刻担任红五师第十四团政治委员,当时他的年龄还不到18岁,因此也成为红军主力部队中最年轻的团政治委员。

这里得提一句,在这一时期的团政治委员,有不少人成了后来的上将,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杨勇和张爱萍。

虽然很年轻,但谢振华打仗却以勇猛著称,当年为掩护红军部队长征,他带着14团参加了阻击任务,和6倍于己的敌人浴血厮杀了半个月,有力的保卫了中央红军的安全。

在最惨烈的湘江会战中,谢振华又率军跟随第五师与国民党血战,部队损失惨重,但依旧妥善的完成了任务。

在遵义会议后,毛主席亲自指挥军事,红军军势大振,谢振华也再次得以立功,例如攻占娄山关战斗,重夺遵义城战斗,他都有很好的表现。

在抗战爆发后,红军变成八路军,部队刚刚整编完毕,只有15个正规团,大批著名干部都降级使用,其中有多数开国上将在此时担任团级干部。

和众人一样,谢振华也担任了团政治委员。

当时八路军总部对他十分欣赏,先安排他做八路军总政治部敌工部副部长,之后又特意送他到延安马列学院深造,和徐海东等人是同学。

学成归来后,他跟着黄克诚一起战斗,期间发生皖南事变,新四军被重组,谢振华又被调到了新四军担任第24团团长,之后又兼任政治委员。

这一段在历史上是比较罕见,因为正如前文所说,抗战初期的团政治委员一般都是上将资历,在抗战结束的时候,多数都身居要职务。

可谢振华却是绝无仅有,他从抗战初期的团政治委员变成了抗战结束时的团政治委员,居然没有丝毫变化。不少学者认为,这就是谢振华在开国时没有授予中将军衔的主要原因。

不过对此我们也必须要理解,当时新四军重组,必须要有得力干员支撑,而谢振华又是那种哪里需要就去哪里的实干人员,所以这对他来说是惋惜,却也是他实干精神的体现。

虽然错失开国中将,但谢振华还是一如既往的所向披靡,他后来担任苏北兵团的第十二纵队司令员,带着部队投入淮海战斗,取得了围歼杜聿明集团的胜利。

到1949年2月,12纵队改编为第30军,谢振华又成为了当时最年轻的军长之一。担任军长,谢振华又马不停蹄的参加渡江战役和上海战役,直到建国成功。

建国成功后,他又调任南京军事学院基本系主任,1955年被授少将军衔,1957年再次进军朝鲜,担任志愿军第二十一军军长。

在之后的历史中,谢振华的职务经常变动,例如1962年又调任六十九军副军长。对于谢振华的奔波,北京军区政治委员廖汉生曾感慨的说:你这是吃驴子的料,干骡子的活。

后来又经历了动荡时期,谢振华一度遭到打压,被撤销职务。但1977年,历史的灰尘被散去,谢振华调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之后又成为昆明军区政治委员。

通过查看谢振华的履历可知,他的一生都在奔波,而且多次与荣誉失之交臂,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一种遗憾。但我们却应该对他表示敬佩,因为他这是典型的“哪里需要去哪里,吃苦耐劳不抱怨”。

正因为有这样的过往和性格,在遭遇裁军风波后,谢振华拒绝去军事学院任职,选择留下来好好安置那些部下们。

其实以他的履历而言,早在开国的时候,他就应该是中将,甚至如果有些机遇,他已经成为了上将,后来他也有机会弥补......

可这位耿直的将军却最终选择了干事,而他也最终以少将的身份结束自己的一生。不过,虽然他没有得到上将的荣誉,可他却早就已是军人和百姓心中的“无冕上将”。

4 阅读:1864